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北京著名的景点: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安门、奥运场馆鸟巢、圆明园....北京也是中国高校云集的城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91所。
森鑫森林公园 森鑫森林公园位于潮白河衅李遂镇. 林区温度比北京市区低4-6度。 环境幽静,远离污染,负氧离子含量高。
了解更多>>
森玉笏在香山寺西北方向。从香山寺往西北方向攀登,经白松亭、弘光寺(仿朝鲜金刚山毗卢阁圆殿建造)和阆风亭便可到达。 此处地势陡峭,悬崖峭壁,山石峥嵘,苍松翠柏,蓊郁蔽天。路旁有巨石耸立,上刻乾隆手书“森玉笏”三个大字。
色子沟又名仙人骰,沟中的巨石方方正正,如刀切一般。 传说,丫髻山的碧霞元君娘娘与盘山老祖为争坐骑—神象,而有过一番斗法。但势均力敌,不分胜负,于是以掷色子决归属,娘娘终于赢得神象,将其放养于草木丰盛的丫髻山后(即今之老象峰景区)。故百姓称此地为色子沟,又称仙人骰。
三峪风景区 三峪风景区位于密云县城西15公里处,由牛盆峪、石塘峪、白道峪组成。牛盆峪中的山崖悬高瀑、峰峦出奇形、谷底溪水潺、奇花异草盛。百丈崖、万只鸽子洞、双瀑潭、群猩峰、金蛙越涧等多处景观,共同释译着三峪的不凡。石塘峪中的错长城应该一看。因为这里是明长城的真迹,传说这段长城当年本应建在神堂峪,结果督建官员都误认为是石塘峪,于是为后人留下这半截子长城。 三峪风景的奇峰秀水、山野长城、巴蜀文化等诸多景致构成了具有多种特色的三峪风情。
三音石位于皇穹宇丹陛前的轴线通道中,第一、二、三块石板就是闻名中外的三音石。 如站在第一块石板拍一掌,即可听到一声清脆的回音。站于第二、三块石板拍一掌,那么就可听到二声回音,十分奇妙有趣。原来,围墙是正圆形,每块石板距四周墙壁距离不等,发声的位置不同,所以能听到次数不同的回音。 古人将声学原理应用于建筑之中,从而以造成,“人间偶语,天闻若雷”的神秘感。三音石又称含天、地、人的三才石,深为游人所喜爱。
三一八烈士墓在海淀区圆明园遗址西南角。1929年,为纪念1926年"三一八"惨案牺牲的47名烈士而建。墓碑坐北朝南,5米高的六角形纪念碑,矗立在60平方米的墓基上,碑身正面镌刻"三一八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四周铭刻刘和珍、杨德群等烈士的姓名和籍贯。1971年"三一八"烈士刘保彝、江禹烈、陈梁的墓碑从北大工学院移来,立于北侧。
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也是其作为养心殿主人留下的最明显的标志,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三希堂不仅以储存三希墨宝而闻名于世,同时还陈设有大量当时制作的极为精致的工艺品和文房器具。乾隆御书“三希堂”匾名,“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对联分别张贴在御坐的上方和两旁。高雅与精致始终充溢着这个狭小的空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
三圣庵在黑窑厂14号。为清代尼姑庵。三进,前殿拱券上有石雕龙,后有罩楼,均为琉璃构件。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
三山庵俗称麻家庵。"西山八大处"中第三处。三山庵在灵光寺西数百步。在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故名。创建年代不详,清乾隆时(1736-1795)曾修葺。 三山庵面积不大,仅有一层院落。正殿门口正中有一长方形汉白玉石,上有花纹如流水行云,称水云石,为八大处一宝。庵南有一敞厅,可于其上眺望山景,旧称"翠微人画"。
三娘洞位于百丈悬崖之上,据说,秦始皇修长城时,征用很多劳役,因劳役苦不堪言,其中陈太务的陈大躲便隐居在此山中,年久不归,其妻带一个女儿、一个儿媳到这里来找,说来也怪,娘三儿在这山喊,他却在那山应,娘三儿在那山喊,他却在这山应,娘三儿辗转山头,找个不休,喊个不停,日复一日,故名“三娘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