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北京著名的景点: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安门、奥运场馆鸟巢、圆明园....北京也是中国高校云集的城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91所。

土地祠

土地祠

土地祠位于南新华街。曾为安平水会所在地。祠后曾有丰泰照相馆,为北京较早开业的照相馆。清末,谭鑫培 在此拍摄《定军山》影片,为北京摄制活动电影之始。每年厂甸会期,书贾在此设摊,古玩商又多借房陈设字画出售。

了解更多>>

同乐园

同乐园

同乐园位于后湖东北面,是圆明园中最大的戏台。
同乐园有清音阁3层,宽10丈,下层设演特技的机轴;南有化妆室5间,北有观戏楼5间;乾隆间每年从正月十三起在此举行酬节会,连日宴赏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并赏听戏,每逢皇帝生日,也在此演戏庆祝数日。

了解更多>>

同乐轩

同乐轩

1985年,北京建成了第一家“全景电影院”,地址在前门外大栅栏中间路北,即原来的“同乐电影院”旧址。而同乐电影院的前身,则是“同乐轩”戏园。
同乐轩始建于清代中叶,当时称“茶园”,与当时北京的众多茶园一样,以卖茶为主,辅以说书、唱戏、演曲艺。清朝末年改为戏院俗称“戏馆子”。“同乐”占地面积不大,规模比之西面广德楼戏园略小,造型相仿,舞台也是坐北朝南,可以容纳七八百名观众。

了解更多>>

通州树莓园

通州树莓园

通州树莓园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占地60亩,8个品种均从美国、欧洲引进的优良品种。每年6月中旬-10月下旬,采摘期长达4个月。该园从运河公园东行5公里至胡各庄小狮桥向南200米即到,是距通州市区最近的采摘园之一。

了解更多>>

通州区博物馆

通州区博物馆

通州博物馆1992年建馆,馆址位于通州区中心,新华大街南侧。
博物馆馆舍原为清末建筑,南向二进,大门三间,硬山筒瓦箍头脊,明间为通道,垂带式石阶四级。耳房各一间,东西配房各一间,苏式彩绘。为便于游人参观,现新辟北门,接出抱厦三间,复建石阶,护以石栏和浮雕蟠龙望柱,栏板透雕宝瓶。院内油漆彩画,古色古香,其中,通州八景彩绘图,更为绚丽夺目。院中置圆形花坛,青砂岩石围砌,浮雕独龙,内植古丁香一株。每值花季,香气宜人。
博物馆固定的展览为“通州春秋”,由“古代通州”、“通州烽火”、“当代通州”三部分组成。大量的实物与资料再现了通州数千年的文明历史。记述通州人民在近、现代史上用鲜血写就的光辉一页,以及通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州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了解更多>>

通州清真寺

通州清真寺

通州清真寺乃北京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郊区称首。其元代创建,历史之悠久,仅次于宣武区牛街。明代正统,万历间予以重修。清康熙、乾隆帝游通州时曾经至此,再增修之。1945年,此寺曾办大学。寺前胡同曾因寺而名清真寺街,今名胡同。著名影片《野火春风斗古城》曾在此拍摄。1959年定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寺东向,跨南北二院。轴线上主体建筑礼拜殿尚存,勾连搭四卷,明三暗五,形制恢宏,顶式多样,集中国左建殿宇之大成,为城郊罕有。一、二卷均三间,前为敞厅,卷棚顶,后乃过厅,硬山脊;三、四卷皆五间,前为调大脊,后为歇山脊;四卷明间后为望月楼,四角攒尖脊带琉璃宝瓶。殿内设井口天花,写意牡丹图案;四周梁枋满饰重彩博古图。数十根金柱 朱漆,皆围捏铁线缠枝牡丹,绚丽夺目,为独具特色。第二卷两山之侧,各建一座六角攒尖顶过门亭,各与第三卷稍间相通,此种设计亦属独到。
主院北讲堂,水房尚存,碑记5块多嵌砌于壁。若胡同北口殿式木碑楼与主院内照壁、垂花门、室礼楼不在文革中破坏,则此寺可与牛街清真寺难分伯仲。

了解更多>>

通州古城

通州古城

通州古城 位于通州镇东5千米,运河之南的,外砌砖石,中实以土。城中建有粮仓。以后多有新建。现在土城遗址尚存。

了解更多>>

通州博物馆

通州博物馆

通州博物馆 为清末建筑,南向二进,大门三间,硬山筒瓦箍头脊,明间为通道,垂带式石阶四级。耳房各一间,东西配房各一间,苏式彩绘。博物馆固定的展览为“通州春秋”,由“古代通州”、“通州烽火”、“当代通州”三部分组成。大量的实物与资料再现了通州数千年的文明历史。记述通州人民在近、现代史上用鲜血写就的光辉一页,以及通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了解更多>>

通运桥

通运桥

通运桥 位于张家湾古城南门外,石桥南北向,三券联拱式,全长43米,宽10米,两边设石栏,均为青砂岩,两边各有狮雕望柱18根,神态各异,浮雕宝瓶栏板19块,石桥中券阔9米,内嵌碑记一块。现桥面虽有不同程度损坏,但石桥结构完整坚固。

了解更多>>

通教寺

通教寺

通教寺在东直门内北小街针线胡同19号。占地2500多平方米。原为明代太监所建,清时改建为尼寺,更名为“通教禅林”。1942年,由福建来京的尼僧开慧、胜雨二人住持该庙,对该寺进行了扩建,更名为“通教寺”。
通教寺在重修后,山门3间,寺院西端为大雄宝殿,南北二楼两层共40间,北楼后有清泰寮3间,北厢房,最西为伽蓝殿,中间5间为斋堂,名为五观堂,南配殿7间,中间3间为念佛堂,西1间为祖师殿,东头3间为寮房。1943年,胜雨成立了尼众八敬学苑,把通教寺作为敛收财物的场所建了书苑,1981年初,重新修缮。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