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北京著名的景点: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安门、奥运场馆鸟巢、圆明园....北京也是中国高校云集的城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91所。

婉容旧居

婉容旧居

婉容旧居,东城区鼓楼南帽儿胡同35、37号的旧宅院,原为清末代皇帝博仪之皇后郭布罗婉容婚前的住所,是婉容之曾祖父郭布罗长顺所建。
此原只是较普通的住宅。婉容被册封为“皇后”后,其父封为三等承恩公,该宅升格为承恩公府。作为“后邸”,加以扩建。西路四进院落。东路为三进院落。后院有假山、水池,东有家祠。西路正房即为婉容所居。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了解更多>>

宛平县署旧址

宛平县署旧址

宛平县署旧址有两种说法:
一是旧址位于地安门西大街东官房。明占领元大都后,于此地区设北平府,附郭两县治均设于府城内,宛平县辖西部地带,衙署于洪武三年(1370)始建。万历十八年(1590)重修。原署南向,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古墨斋等房屋。现已无存,其侧之胡同存官房地名。
二是旧址位于卢沟桥东侧宛平城内。民国17年(1928)迁移到卢沟桥拱极城内,自此拱极城即为宛平县治驻地。七七事变时,宛平县县长王冷斋与侵华日军代表曾在此进行谈判。宛平县署大部分房屋被日军炸毁,仅存正房3间。1986年,在旧址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了解更多>>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始建于明崇祯十一年,至今已有300余年。宛平城东西长640米,宽320米,东西两个城门,建有城楼、 城,城的四角有解楼,南北城墙正中设中心楼,城墙四周外侧有垛口,垛口上有盖板、望眼,下有射眼,城墙基础以砖石构成,厚实坚固,并且它还是“七七事变”的纪念地,至今城墙上仍有日军攻城时留下的弹坑。宛平城是我国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明王朝为保卫京师,防御李自成进京,命御马监太监武俊于公元1638年-公元1640年主持修建此城,称“拱极城”。1928年12月,宛平县衙迁入城内,改称宛平城。城分东西两座城门,东为“顺治门”,西为“永昌门”(清代改为“威严门”)。

了解更多>>

外交学院

外交学院

学校概况
外交学院是外交部直属的唯一一所培养外交外事、国际问题研究和涉外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的高等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
外交学院创建于1955年, 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 经党中央批准成立的。周恩来总理向我国外交人员提出的“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的“十六字方针”是我院的校训。1961??1969 年陈毅副总理兼任我院院长。现任院长为国际展览局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吴建民大使,党委书记为秦亚青教授。
我院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为我院所作“立足祖国, 放眼世界, 面向未来, 培育英才”的题词精神和钱其琛同志对我院提出的“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社会, 面向实际”的办学方针, 认真执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改革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 拓宽专业方向, 实行学分制和辅修制,积极推进双学位制,调整课程设置, 更新教学内容, 加强德育课程, 努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及办学效益。

了解更多>>

退翁亭

退翁亭

退翁亭在樱桃沟隆教寺偏酉高处。此地景色秀美,环境清幽,旧时文人墨客常在此避暑或著书。亭为清初学者孙承泽(自号"退谷")所建,在此著有《天府广记》一书。

了解更多>>

团结湖公园

团结湖公园

团结湖公园位于团结湖住宅小区,总面积为12.3公顷,绿化覆盖率为80%。公园主要景点有云山、得月廓、水阁荷香、明漪舫、敬香亭、晚霞逸晚亭、揽翠轩、流水照壁、仿真海滨乐园等。亭廓轩阁佳呈,壁桥舫厅巧布。建筑风格为江南古典民居式,建筑物均为灰瓦顶、白粉墙、楠木色门窗、山水桥亭呈江南景色。浓密的树林与鹅毛绒似的草地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辉,风光旖旎。

了解更多>>

团河行宫遗址公园

团河行宫遗址公园

团河行宫遗址公园 位于黄村卫星城东2.6公里处,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占地500亩,总建筑603间,是清代在南海子皇家苑囿建造的四座行宫中建筑最宏伟、功能最齐备的一座. 是四座行宫中惟一保存下来的行宫

了解更多>>

团河行宫

团河行宫

团河行宫在黄村卫星城东2.6公里处,辽金时为一片天然猎场,元朝时筑飞放台,放鹰捕野鸭,明代围墙养鸟兽,称南海子。
团河行宫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有璇源堂、涵道斋、归云岫等八景,史称“团河八景”。1900年被八国联军破坏,宫中珍宝被洗劫一空。1984年修复。东湖中岛两侧分架精巧的木桥。岛上有翠润轩,又名敞宇,三楹,为大式卷棚歇山筒瓦顶,梁枋上绘有苏式彩画。西湖上有御碑亭,方形,四檐吻兽相衔,彩画夺目。亭内有乾隆题诗碑。
新开辟有垂钓、古装照像、古装肩舆等旅游活动。新建狩猎游乐场,游人可在此骑马持弓,捕猎野兔等小动物,尽情领略当年封建帝王行围狩猎之乐趣。

了解更多>>

团城演武厅

团城演武厅

团城演武厅俗称小团城。在海淀区红旗村。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建。高宗为出征四川懋功,大小金川曾在此筑碉堡多处,选旗兵中精壮者,成立健锐云梯营,以练习仰攻。现傍山尚存一些碉堡。

了解更多>>

团城

团城

团城是明代重修时筑城墙,并将东南二处水面填为平地,基本上形成现在的规模和四周环境。清康熙十九年(1680)重建承光殿,将原半圆殿改成十字形平面。乾隆年间进行较大的修建,增建了玉瓮亭。今天的团城,基本上就是乾隆年间修建后的建筑群。它的平面呈圆形,周砌城砖千仞壁立的小城。城台高出地平 4.6米,周长 276米,面积4553平方米 。东、西两侧城墙下各有随墙门一座,上建门楼,东为昭景,西为衍祥,入门可沿蹬道登至城顶台面。蹬道处各设罩门,城台上建筑布取对称中兼以园林的布局手法。承光殿为全城台的中心,其南有玉瓮亭,其北为敬跻堂,组成了城台的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有古籁堂、余清斋东庑和西庑等。朵云亭、镜澜亭高踞假山上。整座城台黄瓦红墙。金碧辉煌的古建群间,遍植了数十株苍松翠柏。承光殿中间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四面各推出抱厦一间,整个平面呈十字形。南面有月台一座。正中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抱厦为单檐歇山卷棚式,覆以黄琉璃瓦绿剪边瓦顶,飞檐翘角。上檐重昂七斗,下檐及抱厦重昂五斗。殿内施大点金旋子彩画。玉瓮亭内玉瓮为元代作品,体积大,雕刻精美。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