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北京著名的景点: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安门、奥运场馆鸟巢、圆明园....北京也是中国高校云集的城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91所。

万顷郊野公园

万顷郊野公园

是集会议、旅游、度假、餐饮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园内最高峰海拔1780米,原始森林根深叶茂,植被覆盖率达98%。园区内有深涧奇峰、曲径幽潭、珍药野菜,特别是数百亩野生香椿,香风阵阵,浓郁弥漫。

了解更多>>

万柳堂旧址

万柳堂旧址

万柳堂旧址位于崇文区广渠门内。元代右丞廉希宪在右安门外草桥建了一处别墅叫万柳堂,清初大学士冯溥慕其名,在广渠门内建别墅,取名“万柳堂”。
万柳堂占地百余亩。园内堆土山,种植了杨柳和各种花卉。并修建御书楼,楼内悬挂康熙御笔匾额“间廉堂”。万柳堂后归属石文桂,又修建了大悲阁、大殿、关帝殿、弥勒殿,名曰“拈花寺”。

了解更多>>

万里长城北京段

万里长城北京段

南北长约三十公里。昌平区古代属燕国。此段长城始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二十九年。秦统一后废弃,现仅存遗址。北京地区长城以明代长城为主体,呈半环形分布。全长约六百二十九公里(其中明代以前长城七十三公里),沿线共有城台八百二十七座,关口七十一个,屯兵储物的营盘八座 长城北京段是全国保存下来的明长城最精华地段,世界文化遗传。

了解更多>>

万景仙沟

万景仙沟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九渡,地形沟沟岭岭,无穷无尽。其中有两条峡谷最长,约有10公里,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沟的尽头便是巍峨的笔架山,群峰兀立,错落有致,笔架山沟低大面积的原始植被林,遮天避日,珍奇野生动植物让您大开眼界。 是大自然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笔架山--古杏劈石--蘑菇石--皇印石--揽月亭--龙山--神仙会场

了解更多>>

万福阁

万福阁

万福阁是雍和宫最后一进大殿,为整座寺庙中最高大宏伟的一座殿堂。中间主楼为三层,左有延绥阁,右有永康阁,皆二层,均有飞廊与主楼相连,三阁浑然一体,飞金彩绘,极为雄浑壮伟。由于殿内墙中供有小佛像多达万尊,故有“万佛楼”和万福(佛)阁之称。
木雕巨佛也是“三绝”文物之一。竖立于万福阁主楼内,用整根白檀木雕制而成,总高26米,其中地下8米,地上18米,直径8米,站于汉白玉石须弥座上,是一手持哈达,体态雄奇,顶天立地的弥勒佛巨像,为我国及世界最大独木雕佛之一,驰名中外。

了解更多>>

万佛延寿寺铜观音像

万佛延寿寺铜观音像

万佛延寿寺铜观音像 位于丰台区大井村东丰台体育中心院内,菩萨像位于寺内后殿大悲阁的废基上,从莲座算起高8米,头饰宝冠,冠下为三张女像脸,脸型圆而稍清瘦,神态端庄含蓄。像身左右原有24只手,大部残缺,仅存的4只手,姿势各异,显示手指的细柔灵活。像身着短衣长裙,两侧垂有飘带,通身饰璎珞。衣裙上线刻荷花、卷草等纹饰。佛像足踏莲座,座的正面浮雕二龙腾云. 是北京现存最大、造型最优美的铜铸菩萨雕像

了解更多>>

万佛堂花塔

万佛堂花塔

万佛堂花塔是万佛堂孔水洞的组成部分。花塔建于辽咸雍六年(1070),是中国现存准确年代最早的花塔。
塔坐北朝南,砖结构,通高约24米。下部平面八角形,上部呈笋状。须弥座高5米,笋状塔身,下侧嵌镶两层楼阁。往上至顶是佛龛,内各供佛像。每龛下,均有伸头向外的砖雕吻首或大象的头。

了解更多>>

万佛堂

万佛堂

一、北京万佛堂
万佛堂又称“万佛龙泉宝殿”,它位於北京市房山区磁家务凤凰岭下,初建於唐代,原名“龙泉寺”。万佛堂之下有著名的孔水洞,是发育在奥陶纪石灰岩地区的巨大溶洞,原名“水帘洞”,因唐宣宗年间有一位比丘号溪的老人在此创建万佛堂,遂改称“万佛堂孔水洞”。洞内有泉,水势汹涌。洞壁存有隋大叶十年 (614年)刻经和隋唐时代雕像,刻经大部溺於水中。唐万佛堂早已废圯,数处古建筑遗迹和几方明清石碑,零星散布在万佛堂孔水洞旁。现存万佛龙泉宝殿是明代重建无梁建筑,堂内三壁嵌满唐大历五年(770年)镌刻的“万佛法会图”汉白玉浮雕,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正中雕释迦佛坐像,两侧雕乘狮文殊菩萨像和乘象普贤菩萨橡。前後有天王、神人、侍者等。或双手合十,或献花奉宝,形态不一。其中西南壁伎乐天浮雕最为精美,天人持各种乐器作弹奏状,肌肉丰满,形态自如,是唐代雕刻艺术的杰作。孔水洞原有两扇巨大石门,早已不见,仅有宽尺许的石梁横卧在洞口,人们可以跨越石梁,紧贴洞壁,穿过溪流潺潺狭长券洞至“求帘洞”洞囗,券洞尽头石壁上有两尊石雕佛像,并有《莲花经.观世音普门二十四品》刻经,这些珍贵的隋唐石刻,至今清晰可辨。枯水季节,人们可徒步通过“水帘洞”进入第一大型洞厅,然后还须乘小舟才能饱觉“水底洞天”。洞中有三大洞厅,其中以第三大洞厅最为壮观,厅前一排石钟乳低俯水面,厅后遍布洁白晶莹的石花,厅南侧有一张嘴瞪目的“大鳄鱼”把守“九曲迷宫”入口,游人至此,莫不拍手叫奇。洞附近山丘上有辽代华塔、元代砖塔各一座,华塔上有“咸雍六年”、“寿昌七年”等题记,为研究中国华塔出现年代提供了实物资料。
华塔建在万佛堂西北侧山崖上。塔的平面为八角形,单层砖构,由塔基、塔身、塔顶三个部分组成。塔基是典型的辽塔形制,即由须弥座及仿木构的平座组成。八角形塔身的四个正面砌出券门,南门可入塔心室。其馀三面是假门,塔外壁有浮雕菩萨、力士像。塔身四个斜面上砌出直棂窗。塔身之上有腰檐和平坐各一层,平坐以上即为华美的大塔刹,塔刹外形如一根竹笋,轮廓是弧线状,其表面用砖砌成八层相叠的龛室,最下一层仿城墙,并具有城门和城楼。上七层都是单层佛龛,龛内有佛像,龛下托以圆雕的狮、象等形式的龛座,上下层龛位互相叠错,具有渐变的、有韵律的图案组合。最上即是刹顶,已毁。
华塔多盛行於中国北方一带,现存尚有七八座。“华塔”一词由来可能是因为这类塔刹十分肥硕,雕饰甚多,有如一根盛开的花棒,因名华(花)塔。仔细考查,可以发现其装饰题材具有一定的佛教内涵,即表现毗卢舍那佛所居住的“莲花藏世界”。据传说在该世界内毗卢舍那佛可化身为一千个释迦,分居在大千世界。华塔塔刹的每一小龛即代表毗卢舍那佛的一个化身,共同构成莲花藏世界。据此佛教涵义,因而称这种表现莲花千佛造型的塔为“华塔”。可以说华塔造型是佛塔建筑开始摆脱仿木构形式的束缚,努力追求表现宗教意识,从而开了佛塔艺术创新的道路。

二、义县万佛堂
万佛堂在义县城西北9公里的万佛堂村,前临大凌河,背倚福山。
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是辽宁境内最早、最大的石窟群。共有大小石16个。西区9窟,分上下两层,上层有3窟,下层有6窟,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系营州刺史元景为祈福禳灾所建。东区有7窟,建于北魏景明三年,是尉喻契丹使韩贞等人为祈福修建成的私窟。
西区的9个石窟中,上层的三个小窟,即七、八、九号窟已经风化,下层的一、五、六窟规模较大。第一窟保存较好。有窟门三座,高二米,窟顶高五米,平顶方形,长约七米,石窟正中有方形石柱直通窟顶,每面凿有佛龛两层,下层佛龛中的雕像为后人的作品。尖拱上的佛像、人像、化生童子刀法有力,形象生动,都是北魏时期的作品。窟顶雕有飞天,窟门内部顶上雕有三行坐佛,外部顶上雕有佛龛,内有佛像。窟内石壁上也凿有佛龛,窟的四角,刻有四大天王像。第五窟的题刻手迹乃是平东将军元景在公元499年造崖时手书其上的,是重要的史料,并被清末的康有为评为“元魏诸碑之极品”。
东区七个石窟当中,第六窟所遗石刻作品最多,有释迦牟尼坐像、千体佛像、文殊问答佛、百戏造像等。五窟所存的《韩贞造像题记》,记载了建窟始末,是研究东区石窟的重要史料。东区石窟的山顶上有一座圆柱形小塔,名为“文峰塔”,是明成化十年(1474年)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骠骑将军王锴为他的母亲吴氏寿日祈寿所建。

了解更多>>

万芳亭公园

万芳亭公园

万芳亭公园坐落于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小区西,南三环路北侧,占地10.6公顷。初为绿地,据考证此处乃原栗院是别墅遗址所在。1990年初丰台区人民政府决定改建公园,由丰台区市政园林局精心设计、悉心营造、整地铺路、种花植树、共仿古牌楼园门、仿古亭台屋舍及儿童乐园等,于是年三月动工,七月竣工,十月正是对外开放。
作为南城三环路边为数不多的综合性公园,自其1990年建园之初起,便把服务对象定位于周围的居民,主要为周边居民小区的人民提供一个晨练、散步、活动的场所。而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洋桥及周边地区的居民小区也逐渐地增多起来,到目前为止,约有30万人住于此。
近年来,公园及集团所自身的发展道路,从最基础的规划入手,逐步地完善公园的各项设施,改善公园的环境。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2A级景区。现在公园除拥有能为人们提供亲身体验仿实战对抗射击的匹特博运动场外,还有一间正规的骑士俱乐部,能为您提供骑马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公园西侧一座占地一万平方米的大型水上乐园,能为人们特别是儿童在夏季提供一处休闲避暑的好去处。除此之外,公园内还有一些如体育健身广场、碰碰车、充气城堡、蹦床等儿童游乐设施。

了解更多>>

万春亭

万春亭

万春亭位于御花园内浮碧亭以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万春亭、千秋亭是一对造型、构造均相同的建筑,仅藻井彩画有细微的差别。 具体区别在宝顶上,万春亭顶部宝顶上有云文(或者火焰纹),而千秋亭则没有。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