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是一所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的前身为创办于1936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七十年变迁,五移校址,数易校名,历经高工建专、中专和大学三个发展阶段。解放初期为北京工业学校土木科,1952年为北京建筑专科学校。1953年迁至现校址,更名为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升办大学,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1年又恢复中专,更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升格为大学,定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权高校。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9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合格学校。2002年被北京市教委确定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学校党政管理机构按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教学和教辅单位按学科专业及教学科研管理需要设置。学校现有建筑系、土木工程系、测绘工程系、城市建设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基础课部、外语部、体育部等教学单位;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分别承担成人学历教育与培训、留学生教学与中外合作办学、网络教学与信息资源建设,并兼有管理职能;同时设有依托各学科专业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城市研究所。 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以工学为主,兼有管理学、法学和理学,全校共有20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8个高职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拥有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3个北京市重点支持改造专业,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北京市合格实验室。 学校现基本教育规模教职工639人,其中专任教师40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专业技术职务41人,副高专业技术职务189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42人,有6人兼任外校的博士生导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7人,硕士学位教师227人。两院院士周干峙教授、李德仁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教授和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教授、专家和政府高层管理人员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受聘为我校兼职和客座教授。 截至2005年底,学校各类在校注册学生总数为8978人,其中本科生5626人,高职生752人,硕士研究生386人,成人教育学历生2206人,外国留学生8人。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高,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北京市各级政府所属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和建筑设计研究院(所)及建筑、市政等企业,大多已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为国家及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积极开展围绕首都城市发展和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十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省、市、学校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60余项,科技服务总经费突破2.6亿元,到校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166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论文超过150篇,出版教材及学术著作355部。学校依托自身的学科专业,积极发展校办产业,组建了具有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京精大房工程建设监理公司,促进产学研结合,开展社会服务。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区良好的地域环境,开办了经营性企业,为学校筹集办学资金,用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生活待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马尔他等国家14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与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联合培养土木工程工程硕士,与美国玛赫西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与法国佩雷集团联合建立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法能源培训中心,并联合培养高职生。学校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于2005年招收外国留学生。 学校主校区占地13.3公顷,总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设有各类教学实验室(中心)19个,校内外学生实习基地65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860万元。学校图书馆馆藏充足,数字化资源丰富,自动化管理系统先进,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 为适应首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和首都城市建设的需要,从2001年开始,学校稳步增设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学科专业,逐步扩大了招生规模。为解决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学校主动采取利用社会资源合作办学方式,先后建设了百万庄校区、中关村校区和大兴校区。为彻底解决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经过几年来积极工作,学校在市政府和大兴区政府的支持下,占地66.7公顷的新校区选址已纳入北京市总体规划、北京市教育专项规划和大兴新城建设规划,并已列入北京市教委“十一五”规划中,总规划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北京市规委已将学校大兴新校区项目报北京市人民政府,现已获批复;与此同时,学校为新校区建设筹集了4亿元左右的建设资金,并已做好前期准备,计划2006年底破土动工,力争2008年6月完成一期建设目标。新校区的建成,将使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彻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