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总面积约290公顷,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全园分3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旅游区。全园以西山群峰为背景,加之建筑群与园内山湖形势融为一体,使景色变幻无穷。1998年12月2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雕刻时光
2018-01-18 22:56:38
颐和园[1],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 明园、万寿山 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以海军军费的名义筹集经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
风之子
2017-12-02 18:40:02
颐和园的美不止于昆明湖、十七孔桥和万寿山,它的众多回廊,众多院落的不同风格,众多园林的各异景色,在湖光山影的陪衬下,美得有历史、有文化、厚重有品位。
Sам→銳爺
2018-02-06 12:46:19
颐和园(the Summer Palace)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阿杰●JJ
2017-12-15 08:49:41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的造园准则。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 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 20 余处, 3555古建筑,面积 70000 多平方米,古树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朗朗书生
2017-12-15 11:23:32
我爱颐和园!这是第一次来北京建林哥带我们来的第一个景点,游览时已是夏日的午后或傍晚,没有几个像我们这三个人一样疯狂哟,景区里没几个人,在这里发现啥都用铁栅栏圈起来,树,鼎,建筑入口处,,,禁止攀越,禁止拍照,太多呀,所幸我们玩得很开心,在那天认识了建林哥,也知道了易经
独聊聊
2018-03-28 06:13:12
慈禧60大寿的地方,想想TMD都是泪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赫鸣
2018-01-04 14:18:41
因为是离家最近的名胜,所以去的次数自然是最多。到了小学五年级已经可以单独成为老家来人时的专职导游了,什么长廊,万寿山,石坊,铜牛,西堤及十七孔桥都可以讲的头头是道,去得太多自然就渐渐没了兴趣。再次频繁光顾颐和园是儿子两岁以后,那里成了孩子和小伙伴们周末的主要聚会场所,因为可以划船,所以从春到秋是儿子最喜欢的公园,没有之一。
赫鸣
2018-03-10 11:25:02
中国最美的园林,景致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国最早的克隆景点大全,但主要是模仿苏州园林和杭州的西湖,也有藏传佛教的寺庙。颐和园前身清漪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1990年12月,颐和园有史以来第一次清淤,开始了颐和园生态改造。之后昆明湖水更清,生物更加多元化,自2009年以来,野鸭、大雁、天鹅成了昆明湖的常客,希望北京的天更蓝,水更清!
燼小燼
2018-03-29 18:45:23
很大~现在唯一记得的~还有那个石头做的船~~~~~~~~~~~
如初
2018-02-12 12:58:33
來北京必去的地吧。昆明湖。十七孔橋。長廊。畢竟是慈禧當年避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