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清凉寺的由来 禁书《灯草和尚》,因为描述细致被禁,为避禁毁改名十多次

新乡清凉寺的由来

清凉寺原址在曲水村西南。

据传,明朝末年,巡按大人从京城赴开封府上任途中,路过清凉寺,因天色已晚,就住进了清凉寺。当住下来后,发现由于赶路急匆,不知何时官印(文凭)丢失。按大明律,丢了官印,别说丢官,性命也难保,说不定要抄家灭族。这可把巡按大人急坏了,束手无策,放声大哭起来。再回去寻找,谈何容易?哪里找得着?老和尚听到这里的哭声,询问情况,当听道是官印丢失,也作了大难。只有大念阿弥陀佛,俩人前住大殿求拜佛祖保佑。看着香炉中升起的香火,香烟。老和尚灵机一动,忽然间想起前往曲水村请智者首富荆养蒙,共商大计。经过大家苦思冥想,荆养蒙终于想出了“丢寺保官”的妙招。

新乡清凉寺的由来

当天半夜寺中突然起火,火势随风蔓延极快。等人们来救火时,熊熊烈火烧个不停,大火扑灭后,寺院已变成一片废墟。巡按大人唉声叹气,声称官印被丢在寺中烧了。他忙行急文,让人快马加鞭,赶往京城,说明清凉寺遭到天火火烧官印一事。京城重新给他补发了官印,他这才高高兴兴地上任去了。

巡按大人上任后,特提携荆养蒙到开封府任提牌官。为感恩佛祖保佑,又拔出专款重建清凉寺。由于清凉寺原址失火不宜再建,遂选址,在后土庙重建清凉寺。自此寺院规模宏大,香火旺盛。

新乡清凉寺的由来

清凉寺有东、西两进院;东院正殿五间,供有佛爷塑像,左右分站四大金刚,十八罗汉;西殿为菩萨殿;再向前门房三间,左右两旁站着四大天王,威武庄严。西院有住房八间,供寺中和尚居住,另外还有几间牲口棚和放置农具的小房。

新建的清凉寺环境幽雅,松柏常青。后来到民国时期曾为新乡县四区区公所所在地,一直到建国初期,每逢正月二十五日(农历)为庙会日,一连唱戏三天,临近县(如辉县、获嘉、延津、原阳等)赶会的人蜂拥而至,络绎不绝,清凉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灯草和尚》是当下流传最广的书名,因其内容太细致数次被禁。《灯草和尚》是清代的小说作品,成书于清初,共六卷十二回。曾于嘉庆年间、道光年间、同治年间先后四次被封禁。作者为了避免禁毁,不惜大量删改原本,并改书名十多次。于是《灯草和尚》又可被称为:《贤夫妻》《灯草和尚传》《贪官报》《灯花梦》《灯花梦全传》《和尚缘》《和尚奇缘》《奇僧传》《灯花记》《灯花奇缘》等。

禁书《灯草和尚》,因为描述细致被禁,为避禁毁改名十多次

《灯草和尚》简文介绍:(书不尽言,万望见谅)

元末时节,有个致仕的杨知县,原是杨州人。夫人汪氏,女儿长姑,许给了新城李商人之子。家有万封银子,一家三口过活。杨官儿四十岁这年,赶在中秋佳节之际,同几个朋友乘船到苏州虎丘山赏月。

到了中秋当天,有了四十多岁的婆子来家,头发脸面俱是红色。那红婆子称自己会变戏法,方才从他家门口经过,特来作个戏法消遣。夫人忙叫女儿出来一同观瞧。

那婆子取出一束灯草,约有三寸长,点火掷地,灯草陡然变成个小和尚。只见那小和尚既能说话,又能行走,如同活人一般。如此不止,白天只有三寸身高,甚是可爱;夜间便有八尺高,通是可怕。家人正奇怪时,已不知红婆子何处去了。

家里的丫头暖玉,刚打水出来,正看见这小和尚变身,吓得从楼梯上跌了下来。夫人笑她胆小,说是个灯草变得,没什么好怕,并谓众人说,明天让大家都来看。

一旬后,杨官儿到家,夫人和女儿嘘寒问暖。杨官儿说自己本来三日便可到家,怎知临时有事,故而回家迟了。妇人又问是什么事,杨官儿说自己从虎丘山下来后,去了一座洞庭山,山上有个尼姑庵,庵内有个白尼姑,头发脸面俱是白色,人都叫她白尼姑;这白尼姑不是个好人,害人无数;最终被官老爷拿住,治了罪。

禁书《灯草和尚》,因为描述细致被禁,为避禁毁改名十多次

当天,杨官儿发现小和尚。那小和尚对着杨官儿做了个鬼脸,吓得他一把将其摔在地上,问他是哪里的妖魔。见小和尚不说话,杨官儿想找琼花观道人来行法捉妖,奈何夫人百般阻挠,只好作罢。

看看小和尚被打伤了,夫人心下十分不舍,然而老爷又不允许这妖孽在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正在此时,暖玉上来送茶,夫人便吩咐,让暖玉代为照管,不要饿着小和尚,更不要被老爷发现。

不料还是被老爷知道了。杨官儿担心这妖魔作祟,也顾不得再去请道人前来做法,举手重重摔下。只见那小和尚登时断作三四段,死在了地上。暖玉见状,也不敢作声,惟有担心夫人知道了要责骂于她。

杨官儿气急败坏地走下楼来,忽听门外来报,说是来看亲眷的。为首的正是那红婆子,身后跟着四个女子,都是红裙红衫。杨官儿见了忙上前施礼,几人团坐寒暄几句,只道那小和尚是自己的干儿。如今得知有难,故来相救。

暖玉引红婆子到楼上去看,小和尚果然断成几块。红婆子也不着急,把小和尚拼凑起来,呵上一口气。那小和尚已然活了,还是三寸的身高。杨官儿目瞪口呆,竟晕死过去。许久醒来,杨官儿与夫人说话,仿佛梦中之事,又不知那妖怪要作何打算。

禁书《灯草和尚》,因为描述细致被禁,为避禁毁改名十多次

此时杨官儿的女儿长姑已经年及十六岁,到了成婚的年纪。多年前杨官儿曾与新城的李商人定下娃娃亲,许诺将自家女儿嫁给他家儿子。如今正到了时候,便把原媒叫来,来往过了礼,把婚事给办了。

新婚在杨家完成,长姑等待李可白来掀盖头。怎料一个妖女走进房来,整个人与长姑一模一样。吓得长姑夺路逃出,并将此事告知了父母。杨官儿因为先前小和尚之事,当下尚心有余悸,唯恐那妖女害人,遂通知亲家把女儿和女婿接回,夫妇两个决定除妖。

杨官儿见女婿和女儿都走了,他便和夫人壮着胆子悄悄走进房里查看。本该空荡荡的房间,里面竟坐着一人,定眼一看,却是那红婆子。夫妇两个正要退走,只见那红婆子一个跳身,钻到灯火里,不见了。

杨官儿自以为妖孽已走,又把女儿女婿唤回家来居住。得知长姑怀上身孕,杨官儿高兴地请来戏班唱戏。当天中午,戏班正在演出,一个小丫头突然闯入,说小姐死了。大家急急上楼,只见长姑早已走阴而死。夫人见了哭倒在地,杨官儿也哭了一场,少不得买棺入殓,作法事报丧。李可白即写休书,也不去报丧。李亲家得了此信,来吊奠了一番,不过只是掩人耳目而已。

到了女儿头七这天,杨官儿又请来清凉寺的十个和尚念经。忙乱了一日,将看日落西山,夫人回房,忽见灯草和尚拦住,说他和长姑五百年前是结发夫妻,今世还报来了。不多时,一阵狂风吹起,那和尚对着菩萨拜了四拜,往四十九盏灯里一跳,不见了。在场的所有人见了,无不害怕,杨官儿也吓晕了过去。

到第二日午时三刻,杨官儿也呜呼哀哉了。夫人十分哀痛,连饭也两日不吃,第三日入了殓,诸亲友给她出主意,要她到了老爷头七时,去请琼花观道士周自如来做法事,免得再出幺蛾子。夫人听了,安排暖玉去把周自如请来。

话说到了头七,周自如领了一班道士,先拜了夫人,然后大吹大擂作起法事来。等到法事做完,让了三锭银子给周自如,家中一切琐事处理妥当。夫人直觉得家中冷清,孤零零无依无靠。

暖玉提议,让她到杭州去烧香。夫人听了她的话,带着一个小丫环,雇轿下瓜州,次日渡过扬子江,早行夜宿,第六日到了杭州。正赶上天竺寺降香的好时候,夫人也不及换下孝服,便就去了。

天竺寺的和尚告知此处有个宝叔塔,有百丈高。夫人虔诚前往,好不容易爬到塔上,抬头一看,反倒是那灯草和尚端坐在上面。那和尚对她说,这一切都是前世今生的报应。杨官儿已死,周自如将是她的新丈夫,此刻回去与周自如成亲,到时候和尚还有话说。

回到家中,夫人设下香案,请来周自如。只见烛火里突地蹦出来个小和尚,周自如不知究理,惊得跌倒在地,小和尚娓娓道出因果。

原来那杨官儿在越州作官时,曾断过一件案子。那时有个乡宦告发妻子与人通奸,请杨官儿掩面处理;杨官儿不肯,当堂判罪,害得乡宦脸面无存,回到家中竟气死了。此事被上天知晓后,派灯草和尚来祸害他家,代乡宦还报。自此以后,那小和尚再也没有出现过。

可见苛薄之事,必有恶报。奉劝列位:苛薄二字莫存心, 凡事忠厚以待人;细看灯草和尚传, 循环报应针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