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旅游资讯 >研学旅行吸引了中小学校纷至沓来

研学旅行吸引了中小学校纷至沓来

来源:第一旅游网发布时间:2022-06-17 18:28: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出的“辅助与补充学校与家庭教育”研学旅行,吸引了中小学校纷至沓来。仅清明长假结束第一周,就先后有8所学校6000余名中小学生走进大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其实,不仅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眼下国内许多高校都纷纷行动起来,用已有的科普、实训场馆,为中小学生打造不一样的教育体验。

  研学旅行热起来

  高校打造校园景区

  “研学旅行”,就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增加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去年8月,国务院倡导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一些校园景观较为突出,或者具有专业、行业特色的高等院校,就成了研学旅行活动开发的急先锋。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就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烹饪实训室、品酒实训室,开发西点DIY制作,美酒鉴赏活动;利用茶文化实训室开展茶艺研习活动;利用四位一体模拟导游实训室开发全国重点景区虚拟旅游产品;利用浙江旅游博物馆、遂园地方文化展示馆、智慧旅游体验中心等展示演示场馆开发旅游博览产品。

  目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已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4年度共接待各类游客20.39万人次,开展茶文化研习、美食烹饪、高尔夫体验、模拟导游体验等教育旅游活动30余次,其中大部分的校外游客为杭州市及其周边的中小学群体,有志于报考旅游相关专业的普高生、中职生等。

  专家表示,教育、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是高等院校的四大功能。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中有大量的科普场馆、实训场馆仅仅用于本校部分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训,使用率不高,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与此同时,各中小学均在开展素质教育、科普教育,急需寻找本校之外的第二课堂。因此,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地方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展示、科普科学体验等研学旅行产品,成为扩大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新途径。

  课程、研究、实践

  大中小学生均受益

  高校推出的研学旅行,教育特征更为突出。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计了多套量身打造的游学方案,通过与教育主管部门、相关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及旅行社等关联方充分沟通,努力实现课程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三者的有机统一,全面展示开放性、主体性、互动性和时代性的特征,改变学生的学习形态,扩展学生的视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面向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探秘奇趣的昆虫世界,其中有蝴蝶欣赏,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等;探寻农耕文化包括了解蜜源植物、寄主植物、蝴蝶文化,认识石碾、马车、风车、水车等,感悟中国万年农业;踏入深厚土壤世界,感受五色土壤神奇,园内识花认树,走进神秘植物世界,参观室外五谷杂粮、中药材;探寻动物世界的神奇奥秘,观看电影《地下仪仗队》、《植物私生活》、《云断秦岭》等。西安小寨小学的卢老师说,这些针对各个年龄段群体差异化的互动讲解,让师生们感受到更多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倍感舒心。

  高校的研学旅行项目,也为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创造了众多的实习机会,校园景区成为学生的校内实训平台。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在校园景区创建和运营过程中,以艺术系师生为主体,自编自导诗画山水旅游演艺产品;景区专业的学生全面参与了景区的申报、台账资料的整理、景区的讲解、游客服务中心的管理、投诉处理等工作,而导游、休闲、烹饪、艺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在部分教育旅游产品中为游客提供相应服务,其专业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不仅仅是校园游

  能否开辟第二课堂

  毋庸讳言,如今我国教育体制的一大弊病就是“重书本,轻实践”,导致学生大多生活常识不足、社会认知缺乏。时评作者段思平认为,研学旅行的试点无疑对扭转这一积弊有极大益处,能够让学生广泛接触自然与社会,提升综合能力与素质。教育家陶行知曾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研学旅行无疑就具备了这一教育特点。

  段思平以美国深泉学院举例说,深泉学院学制两年,校训是“学习、劳动、自治”,学生一边劳作放牧,一边进行学术训练,每周劳作时间超过20小时,全年上课时间超过300天,大部分毕业生转入哈佛、耶鲁、康奈尔等常青藤名校继续学业。虽然表面上看深泉学院有些“另类”,但该校“教育结合劳动、理论结合实践”的治校理念,却是对中国教育的一大启示。希望研学旅行让学生更多地亲近自然与社会,打造中国版深泉学院,而不只是让研学旅行沦为做做样子的春游而已。

  近些年来,大学校园游一直非常热门。到北京大学游览博雅塔、未名湖,到清华大学体验荷塘月色之美,还有武汉大学的樱花节等等,都是世界著名的特色文化之旅。据统计,每年暑假期间,北大、清华每天的游客平均在5000人次左右,高峰期达到近万人次。

  然而,对于研学旅行而言,这些大学校园游应该围绕主题深入挖掘,而不是走马观花,单纯地堆砌景点。仅以北京而言,中国中医药大学的药用植物栽培、北京理工大学的无人驾驶汽车等,如果能够开辟成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让他们能够实践参与,才是最好的研学旅行产品。

  专家表示,我国高校研学旅行多数还仅仅局限在旅游类院校之中。实际上,农林类、机械工程类、设计类等院校均可通过教育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比较容易开发出受中小学生欢迎的研学旅行产品,实现教育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