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镇,想必大家心中有很多古镇的名字,今天要说的便是可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镇相媲美的龚滩古镇,镇内有保存完好的吊脚楼,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龚滩古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县西部,地处乌江与阿蓬江的交汇处,隔江与贵州沿河县相望,是酉阳“千里乌江,百里画廊”的起点,自古以来便是乌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的货物中转站。龚滩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蜀汉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寰宇记》记载:涪陵郡汉复县,属巴郡,蜀立郡于此。龚滩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第一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重庆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乌江画廊核心景区和璀璨明珠”。2005年10月,龚滩古镇搬迁复建工作正式启动,2006年10月25日开始动工,2007年4月底完成移民搬迁,2008年4月底前完成复建。2009年5月1日,复建后的龚滩古镇正式开放。2017年11月17日,龚滩古镇被评为评2017最受网民喜爱的十大古村镇之一。
龚滩古镇现存长约三公里的石板街、150多堵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以及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是国内保存完好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明清建筑群,曾是重庆市20个首批受保护的历史文化名镇之首的古镇,因为其独特的山水环境而闻名。龚滩古镇位于乌江天险的中段,山、水、建筑融为一体,令人惊叹。
龚滩古镇的主要景点包括鸳鸯楼、西秦会馆、冉家院子等。首先要介绍的便是鸳鸯楼,在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房屋后面有两个相并的四合天井,居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冉,一户姓杨,冉家有个男孩,杨家有个女孩,两人青梅竹马,暗生情愫,但当时种族观念和门当户对的观念根深蒂固,一个终生未娶、一个终身未嫁,后来为纪念两人的爱情,便将此楼命名为鸳鸯楼。
龚滩古镇内的西秦会馆是光绪年间陕西商人张朋久开设盐号时所修建的,它是龚滩向近代商品经济迈进的一个标志。西秦会馆既是古镇内较宏伟的建筑,也是具有外来风格的建筑,它的建筑风格和一般寺庙大致相同,红粉涂墙,所以当地人称之为"红庙子"。西秦会馆的四周是烽火墙,外壁以朱红粉饰,馆内地面都是用石板铺就的,大门临街西开,馆内设正殿、偏殿、耳房、戏楼,雕梁画栋,直至今日仍能感受到其宏大挺拔的气派。
冉家院子是龚滩古镇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在龚滩冉是大姓,冉家院子距今已有三百年多年的历史,冉家大院四周封闭,进入其中有一种置身徽派民居的感觉,但是与徽派民居不同,它有一面是开放的,吊脚楼的走廊伸向街面,正房和厢房都是穿斗式结构,具有龚滩本地的建筑风格。冉家大院整个院子就如同一个土司文化博物馆,里面有各种老物件,如各种农用用具、乌江纤夫石、老家具,甚至还有土匪穿过的服装等。在冉家院子还曾拍摄过《武陵山剿匪记》、《奇人安世敏》、《桐籽花开》、《国家行动》等多部电视和电影。
在龚滩古镇里还有一块“永定成规”嵌在古墙中,碑文较为清晰,还可以辨认约50多个字,是当时用来规范脚夫、力夫、夫头的力钱分配所立的。碑高155厘米,宽83厘米,上面记载了龚滩镇是川盐入黔的重要中转站,所转运的盐被称为"客盐",除此之外还记载了上下船搬运力价,并指定由何恒、郑昌信等人负责监督执行,每包盐上载船舱的运费为5文钱,从船上卸运并抬到盐仓每包加6文,还规定所有脚夫须由盐号验保并登记造册,以防止成规紊乱。
龚滩古镇内有一块天然形成的鱼形石头横在道路边的石壁中,就像一条正在侧身跃龙门的鲤鱼,龚滩人认为它是河神的化身,是可以庇护船只出行的,所以这块鱼形石头受到了当地人的追捧,很多要驾船出行的人都会到这里来祈福,祈求一路顺风。
龚滩古镇除景点外,还有许多美食,如酿豆腐、绿豆粉、龚滩烧白、苦荞酒、龚滩香菌等。其中酿豆腐是土家族的传统美食,是土家族宴席上的"十大碗"之一,在婚丧、祝寿、修房建屋、生儿育女等场合,土家人都要用酿豆腐款待亲朋好友;龚滩绿豆粉是享誉渝黔湘鄂几省市边区的名牌美食,清热不上火,且口感好食用方便。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招待客人绿豆粉因制作方便成了首选;龚滩烧白是四川、重庆地区的一道特色菜,它是扣肉的一种,主要是将五花肉切片,加入各种佐料蒸制而成的;苦荞酒又称苦荞醇酒,是的纯天然绿色佳酿,主要利用武陵山区的天然资源苦荞制作而成,苦荞的种植过程不用任何肥料和农药,是我国独特的药食两用的粮食作物;龚滩香菌,属于"大脚香"菌类,"大脚香"是世界稀有野生菌类的一种,有清热解烦、祛风散寒、舒筋活血、补虚提神等功效,龚滩镇几乎只能在马鞍城绝壁上才能采摘到,平时就经常有人冒险去悬崖上采摘。
趁闲暇时间,来山、水、建筑融为一体龚滩古镇游玩,看一看独具地方特色的吊脚楼,品尝土家族的传统美食,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