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上海首批近300个网点完成了
“上海早餐”灯箱的亮灯改造
目前全市已有近1.2万个早餐网点亮明身份
覆盖全上海的“早餐地图”即将上线
在去年早餐工程调研后,《上海市推进早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对早餐供应提出了“更便捷、更丰富、更健康”的工作目标。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已有227家早餐网点入围“示范点”,未来将在统一品牌标识以及数字化转型方面做更加深度的探索。
图源:图虫创意
首批近300个网点升级亮灯
前不久,老盛昌申报的首批19家门店都装上了醒目“上海早餐”灯箱。完成“亮灯”后,消费者找早餐的方向感更强了,客流量明显提升,业绩增长了10%。
不只是老盛昌,全家便利店也经历了从“上海早餐”小标识到大标识,再到灯箱的“三部曲”,发现灯箱的作用明显。
“在11号线真如站,挂上灯箱后的门店早餐营业额占比可达当天营业额的四成甚至五成。”全家便利店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家有很多门店开在地铁站内,一般地铁站的标配是四个出入口,消费者往往找不到门店,如今红色的“上海早餐”灯箱亮起来,更多消费者就能看到了。
上海首批近300个网点完成了“上海早餐”灯箱的亮灯改造,且灯箱大小达到50厘米以上,各早餐品牌根据门店条件,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展示,如侧招、店招、灯带、顶灯、吊招等。
“hello上海早餐”灯箱
这一轮升级版的“早餐工程”中,数字化转型是一大亮点。上海市商务委服务业处相关负责人透露,上海近1.5万个早餐网点已经率先纳入地图。
227家早餐网点入围“示范点”
近期,经第三方专家评审,上海共有227家早餐网点入围“2021年早餐工程示范点”名单。
这些网点广泛分布于上海16个区,深入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医教集聚区、交通枢纽周边等重点区域。早餐供应模式不断丰富,其中中西式连锁早餐店、便利店+早餐服务门店占比达到95%左右,担纲了“主力军”。
数字化赋能也在不断深化,无人早餐车、智能取餐柜等数字化终端在产业园区、商务楼宇投放运行,为上班族解决早餐需求提供了便利。
位于杨浦区通北路的便利屋内设有取餐柜
根据市商务委要求,入围网点必须达到这样的“门槛”:
早餐产品须来自有规模的中央厨房或者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做到产品来源可追溯;
如果是以预包装食品销售为主的网点,早餐经营品种应包含中西式,品种数量保持在30种以上。如果是以半成品或现制现售为主的网点,早餐经营品种应保持在15种以上;
每天至少推出一款不限量供应、价格不高于10元的特价套餐;
推进数字化赋能,固定门店、流动餐车等应向消费者提供网订柜取或网订店取服务;
在显著位置亮灯使用“上海早餐”标识,让市民群众能够“一眼识别”等。
入围门店鸿瑞兴静安区中华新路店
在倡导绿色消费、反对浪费方面,入围网点也要身先士卒。
如堂吃的早餐门店须设置“光盘行动”标识,张贴反对餐饮浪费的宣传海报,一线服务员提醒消费者适量点餐,做好消费引导;
减少过度包装,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不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打包外卖服务不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
AI食堂和智能取餐柜
为响应上海“早餐工程”升级的号召,各区积极夯实“家门口”早餐布点。去年起,部分睦邻小厨率先开设了早餐服务,各种智能服务深受市民欢迎。
早晨七点半,刘阿姨推着买菜小车走入长宁区熙香红桥社区AI食堂,点上一碗4块钱的豆花当做早饭。
进门右手边便是透明可视化自动烹饪间,玻璃罩后的无人后厨从原材料开始自助生产着各种餐点,机械臂将餐品放入餐盘,用餐者无接触取餐。
自试运营以来,虹桥社区AI食堂就一直人气不减。食堂荧屏循环显示着食材来源、烹饪概况、人员健康等信息。食堂数据中台可与手机端接通,向用餐者推荐餐品,科学搭配。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一键下单,到店即取。食堂支持手机支付、老年卡等各种支付方式。
位于威宁路的一栋办公楼宇底楼同样有一台集储藏、接单、生产、打包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小吃机,现制现售,立等可取。白领们可以随时通过手机下单,查看食物制作日期和营养表,提一份小吃轻松上楼。
眼下,这样的“网订柜取”模式在全市很多便利店内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智能取餐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