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有很多的佛教名刹。寺庙原本远离都市,选择在比较安静的地方。因此寺庙本来是一个清修之地。如果不是重要的节日,寺庙里并没有这么多的人。但如今很多著名的佛教寺庙,已经成了重要的旅游点。于是现在的寺庙俨然沦为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当然。每个人进寺庙的目的不一样。有的人是为了求财求子保平安。有的人是出于信仰。但我想还有更多人是进寺庙去游玩观赏。我也是逢四庙必进的人,不过对于我而言,进寺庙的目的,有别于以上这些人,我的大多数目的还是看寺庙留下的古建筑遗风和碑刻铭文。不过还有一次特殊的寺庙经历——广东韶关南华寺的探友访碑之旅。
我在韶关佛学院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位出家多年的法师,也是南华寺佛学院的老师。他曾多次邀请我去南华寺游玩,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没有脱开身。后来我的这个朋友,因为要备上,离开南华寺。想来也许以后见面的机会变少,就挤出一个时间,去了趟南华寺。当然这一次旅行,不仅仅是探友,而且还想完成我一直想要去南华寺的愿望。
南华寺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最早接触佛教是从本科时一位老师给我推荐的六祖《坛经》开始的。所以很早就知道六祖慧能的真身在南华寺,一直都想到南华寺去拜谒。2017年5月末,应朋友之邀,来到了南华寺,在南华寺一共住了两个晚上。由朋友指引带领最先拜谒了南华寺的六祖慧能真身。同时也看到了另外两位大德的真身。根据我朋友的介绍说六祖真身曾被破坏过,现在看到的真身是做过处理的,并不是原始面貌。
两天里每天吃饭睡觉都按照出家人的作息时间,只是平常的时间朋友有自己的日常事务要做,我自己在寺内闲逛。
南华寺的建筑与其他的寺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虽说遗留唐代遗风,但是后来重修改建的痕迹仍然很重。现在的寺院规模较最初扩大了很多倍。新建的寺庙基本按照传统的斗拱仿木质结构搭建。庙舍也分出家人男众区和女众区。同时和尚的修习和生活区与旅游区分开。因为南华寺是依山而建,所以寺内到了晚上就没什么人出来了。据朋友说晚上走路的时候常碰到蛇,还告诉我走路的时候最好拿着木棍前面探路,防止被蛇咬到。我非常怕蛇。本来想要感受山寺夜景,听朋友这样一说,连睡觉都不安稳了。我在朋友的宿舍住了两个晚上,每天天黑了就窝在宿舍不出。
南华寺的景色确实很美,尤其是到了游客散去后,山间的宁静与大自然的那种灵气油然而生。参天的古树,掩映着修长的小路。
长长的风雨亭,静坐其中,山风拂面,更有一种古今交汇于此的神秘之感。
徜徉在寺内那些古老的碑文更吸引我的注意。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经历过多次的修建。室内留下的很多碑文中,就记录了历次修建的情况。从室内的背纹情况来看,很多碑文很可能没有拓录过。碑文从宋代一直持续到近代。
中国的佛教研究起源很早。不过,早期的佛教研究重在文本的研究。佛典所反映出的经义是主要的研究方向。而且早期的佛教研究通常是有佛教信仰的一些信众去深入研究。而佛教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研究是从近代才开始的。
寺庙的最后一次大修是虚云和尚主持的。所以我们在寺庙内,除了很多古代重修记之外,还能看到很多虚云和尚的痕迹。此外还有不少是现代名家的碑文。每个时代的碑文都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我们通过古代留下的文字能更深入的了解到一些传世文献所没有记录的信息。
我们知道中国的佛教与中国的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的文化名人与佛教关系密切,很多个朝代的政治与佛教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所以要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历史与文化,除了佛典的经义需要研究之外,还需要关注佛教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而当佛教研究转向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时,那些以前一直被忽视的寺院碑记、图画等文字图像材料变得尤为珍贵。比如重修记中所反映的寺庙修建及当时的佛教发展情况,再比如功德碑中所隐藏的当地豪绅情况,图画雕像中所反映审美时代性等等。
本文作者李少愚,文中图片皆为原创首发,转引请注明,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