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董博
“背上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一次在零下50℃的高寒里进驻大兴安岭“生命禁区”的开发建设,一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参加了大兴安岭林区会战——修建嫩江至林海铁路。他们把钢轨铺进万年沉寂的林海雪原,把幸福之路带给大兴安岭的各族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雄浑豪迈的铁血军歌。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鄂伦春旗大杨树镇烈士陵园,1座烈士纪念碑和25座墓碑静静地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庄严肃穆中透着和谐宁静。
“大杨树烈士陵园始建于1972年10月,批准机关为大兴安岭地区革命委员会,由旗退役军人管理处管理。陵园位于大杨树镇西北111线国道西侧,占地总面积28224平方米,墓区面积800平方米,陵园是为纪念在嫩林线铁路施工中,保卫与建设祖国边疆牺牲的英雄而建。后期,将在扑救森林火灾中牺牲的森警战士,以及抢救落水学生、保卫国家财产同犯罪分子搏斗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一并作为纪念的对象。”在讲解员动情的讲述中,我们追忆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和一部部慷慨悲壮的英雄传奇。
曾几何时,山峦叠嶂、林莽苍苍的大兴安岭还是一个生命禁区,到处都是沼泽,只有冬天沼泽冻上后才能进入。为了抵御零下50℃的严寒,战士们后半夜不得不起来跑步,而白天又要投身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直到“地火龙”的发明和使用,才有所改善;为了扑灭山火,救援老乡,官兵们无所畏惧,留下了骇人的伤痕;为了按时完成施工任务,不耽误铁路通车的整体进度,5位勇敢的官兵毅然跳进了零下50℃的冰水中……在如此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铁道兵们一锹一镐,用血汗与生命铺设出全长680公里的嫩林铁路。历时整整5年4个月,全体官兵修完嫩江至大杨树段,再挺进碧州至塔河段,最后又挺进塔河至樟岭段,3段累计251.94公里,圆满完成了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这些伟大壮举,是铁道兵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与奉献,是对“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军精神的完美诠释。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在大杨树烈士陵园内,还安葬着一位新时代年轻的消防烈士——侯宝森,牺牲时年仅21岁。2015年1月2日13时,哈尔滨市北方南勋陶瓷市场仓库发生火灾,在参与灭火救援战斗中,侯宝森与全体官兵一道先后救出多名被困群众,疏散周围549户2000余名群众。22时许,因建筑物突然倒塌,正在楼外扑火的侯宝森意外被建筑构件打砸埋压,不幸壮烈牺牲。2015年1月4日,公安部政治部批准侯宝森同志为烈士,并颁发献身国防金质纪念章。1月6日,黑龙江省公安厅党委追认侯宝森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员,追记一等功,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黑龙江省青年联合会联合追授“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魂魄托日月,肝胆映山河。1月9日,侯宝森的亲人带着他的骨灰乘飞机回到家乡鄂伦春旗,将他安葬于家乡大杨树镇烈士陵园。
据介绍,2013年10月,旗民政局对大杨树烈士陵园进行了维修和保护,并将陵园列为全镇干部职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2019年我市打造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大杨树烈士陵园被列为满洲里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2021年4月,被列为呼伦贝尔市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资源教学点。
每逢节假日,尤其在清明节前后,镇内各单位的干部职工和各中小学校的师生都会组织起来到陵园举行扫墓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祭奠英烈。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杨树镇多个党支部到烈士陵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了解革命先烈故事、重温入党誓词、进行默哀及献花仪式,旨在缅怀先烈,激励大家铭记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坚持不懈地把革命事业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