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梅山西南的黄龙山上

有一个天然的竖洞——黄龙洞

因其直下似井,唐代又名“金井洞”

其山皆怪石林立,洞旁壁立千仞

俯瞰不能见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龙洞

品味一段充满神秘色彩的“洞穴传奇”



相传,梁贞明二年(916年),一条黄龙从山底腾空而起,随着一阵山崩地裂的巨响,留下了一个直径10丈许,深150尺的竖洞,洞穴岩石“随龙势倾翻,歴録飞空,架竖离奇”。



千年来,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形成了多种版本,下面就讲讲关于黄龙洞的故事。


明·宋旭《湖州十八景图册·黄龙洞》


传说很久以前,太湖是一个“秀州城”,因沉没而形成。太湖的形成,为各类水族提供了优越的繁衍生存条件。经过千年,太湖里有一条黄鳝,修炼成为能呼风唤雨的小黄龙,也成了太湖水族之首。



然而,由于太湖的馈赠,四周百姓农、林、牧、渔、桑五业兴旺,生活十分富庶,反倒形成了“柴似金条,米如泥”的不正常现象,浪费现象不堪入目。灶君菩萨看到老百姓糟蹋粮食的情景十分痛心,每年腊月二十三,总要上奏天庭玉帝,陈述凡间不正之风。连年的奏报,惹得玉帝大怒。于是,急召风、雷、雨、电四神,命他们三年内不准对沿太湖四周城池及其农村布阵、施雨。



太湖流域连续三年干旱,百姓难于耕作,四处逃荒,一些水族生物如湖蚌、螺蛳等也只得随地安身。


再说太湖里的那条小黄龙,看到龙宫内外即将干涸,水族将被涸死灭绝,老百姓流离失所等情景,心里十分焦急和同情。虽有呼风唤雨之能,但没有玉帝的旨意也不敢妄动。



一天,恰逢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从东海普陀山归来白雀寺

(又名法华寺),路过太湖。小黄龙即向观世音菩萨求助。观世音菩萨听了十分同情,当即施予小黄龙净水三滴。并再三嘱咐小黄龙,一旦施雨成功,马上离开龙宫,往白雀避难。


可是,由于小黄龙一时心情激动,竟将“白雀避难”误听为“闻白避难”。后来小黄龙布阵施雨,触怒玉帝而逃,当他逃到小梅山西南之地,见眼前净是白石一片,自以为这里就是他的避难之所,便探出头来,却没想到被守候在这里的天兵天将一刀砍下。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小黄龙的功德,就在洞口建造了“黄龙神祠”(后为“神显利候庙”)。年年岁岁,都有百姓前来祭拜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