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黑龙江省农场总局的了解是从70年代初开始,在71年的夏天学校组织去哈尔滨香坊农场劳动锻炼,那天的任务就是拔大葱。而香坊农场就归属哈尔滨农管局。

我的哥哥下乡就在香坊农场,那次去拔葱因为太累了,我没有和同学回市区,和哥哥挤在一个被窝睡一宿。

后来哥哥调到农场总局物资局王岗供应站工作。

我还记得早先农场总局的窝子是在佳木斯火车站的对面,是一排简陋的平房,也是原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总部的旧址。

若干年后我家的周边陆续搬来时任农场总局的部分领导,有时任农场总局物资局局长的王贯恒叔叔,有时任农场总局领导的老前辈赵大爷,还有校友于先生的父亲也是农垦总局时代的局领导,还有80年代我在省北龙公司工作时的同事高先生的父亲高老先生也担任过总局的领导。

农场总局和别的央企系统及省里的有关部门在改革开放后最大的区别是职工越来越富裕了(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遭受灭顶之灾的省物资局系统、工业系统和森工系统要好的多多了。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第一产业,也是战略物资,所以以粮为纲的这根绳一直绷得紧紧的,东北的北大荒更是中国的农业基地,大粮仓。

在建国初期,中国的粮食是个大问题,是个最大的问题,也是战略问题,不只是吃的问题,还有个战备储备问题。

所以在1958年,王震将军向毛主席请缨,开发北大荒,并立下军令状,三年之内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王震将军当年率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掀起了垦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后期黑龙江东北的很多城市都因开发北大荒而出名,比如密山、抚远县、建三江、友谊县和当壁镇等。


北大荒开放建设纪念馆



王震将军画像


将军石


大豆实验基地的标本


当壁镇八五一0农场饭店


黑龙江嘉荫农场

上面的照片是我于2021年9月份黑龙江边境游在密山市当壁镇北大荒开放建设纪念馆(当时因疫情纪念馆闭馆,但饭店老板看我参观心切亲自协调给我开专场,在此谢谢李先生),和其他地方拍的照片。

在1968年中央备战东北,屯垦戍边成立了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先后组建六个师、三个独立团,共辖六十九个团、3个独立营、一个种马场(宝清龙头种马场)及八一农垦大学和若干医疗、后勤保障单位等,是大机构、大地域、大体量的生产战斗两不误的准军事化的武装力量。战时配合野战军战役行动。平时生产建设。

至于从黑龙江光复于1949年4月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机械农场管理处的成立,到北大荒集团的成立期间的一些微调整,就不一一赘述了。

说简单些就是在黑龙江的北大荒的这片黑土地上如何开发、怎么开发,开发与建设,建设后再开发的组织形式和隶属关系在不同时期的调整变化 。

省农场总局的前身是1968年成立的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再前身就是王震的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在黑龙江垦区成立的铁道兵农垦局 。

后又在1997年更名为农垦总局,农场总局共存在21年,农场总局在这时期是承上启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逐渐规范的过程,在早期的垦区农场,中期的生产建设兵团及后来的农垦总局逐步形成一个大机构、小社会的形式 。

至于级别,生产建设兵团时期是军级单位,农场总局时期是厅局级,到农垦总局时的局长高配过,比如2014年被查处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隋凤富就是副省级。

随着国家的深化改革,2018年农垦系统是最后一批政企分离的单位之一,社会功能全部移交地方政府,轻装上阵。

改革后的北大荒集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辖区黑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448万亩、林地1362万亩、草地507万亩、水面388万亩。

多年的社会包袱已卸下,现在是轻装上阵,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方式,用我国5G领先的信息技术管理,一定能让我国的第一产业继续辉煌 。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