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位于广州市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是为纪念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但起义最终失败,有近百人英勇牺牲。喻培伦、林文、林觉民、方声洞等100多人殉难,潘达微先生将收殓的72具遗骸营葬此地,史称“七十二烈士墓” 。

潘达微喜欢菊花,认为黄菊高洁清雅,有傲霜的节操,故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后人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称起义为“黄花岗起义”。

墓园正门牌坊竣工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长31米、宽3米、高13米。门额上以花岗石镌刻着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贴金大字。

墓园正门牌坊前的石狮子。

庄严的墓道

墓道两侧的石雕。

墓道两侧的石雕。

墓道旁边的石碑。

墓道旁边的石碑。

墓道旁边的石碑。

墓道旁边的石碑。

默池:建于1921年(民国十年)的默池,正面正处在主墓道,是瞻仰、拜祭先烈必经之道。游客走上拱桥,由于斜坡的作用,便会不由自主地把头低下,就像低头默念,使人肃然起敬。

纪功坊:建于于1921年(民国十年),由前后各72块青石叠成崇山形,象征72烈士。这些青石分别刻上当时国民党海外各地支部名称和个人的名字,作为纪念他们捐款建设墓园有功的“献石”。

孙中山手书的“浩气长存”四字。

由著名革命党人章炳麟书写的纪功坊横额,为12个字的篆文:“缔结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

高举火炬的自由女神像,神像下的每个石块都是由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菲律宾等海外华人团体捐赠的。

刻有国民党海外各地支部名称和个人名字的献石。

刻有国民党海外各地支部名称和个人名字的献石。

黄花岗公园除了建有很多辛亥革命志士的墓地、纪念亭、音乐台外,还有一个乡土植物园,是4A级景区。

“中国航空之父”、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墓。

冯如墓。

杨仙逸烈士墓。

陆军上将邓仲元墓。

邓仲元先生像。

梁国一先生墓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区,很多碑文中原国民党要人的名字,如胡汉民、林森等,在文革期间都遭到破坏,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对当年国共历史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些名字又重新恢复原貌,但当年破坏的痕迹历历在目。

修复后的烈士纪念碑,其中,“林”“森”二字带有明显的修补痕迹。

黄花岗现在是一个免费对外开放的公园,能看到很多广州市民在这里乘凉休息和锻练身体,还有小孩在这里玩耍。最右边的那两个手里拿着国旗的男生,还向烈士敬了礼。

纪念亭:广东省军政部长陈潜、省长廖仲恺颁发的布告。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和籍贯:广西人: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韦统钤,李德山,林盛初四川人:秦炳,喻培伦,饶国梁安徽人:程良,宋玉琳,石德宽

广东人:徐佩旒,徐礼明,徐日培,徐广滔,徐临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满凌,徐昭良,徐培添,徐保生,徐廉辉,徐容九,徐进照,徐褶成,徐应安,李柄辉,李晚,李文楷,李文甫,李雁南,陈春,陈潮,陈文褒,罗仲霍,罗坤,庞雄,周华,游寿,江继复,郭继枚,劳培,杜凤书,余东雄,马侣,黄鹤鸣,饶辅廷,张学铨,周增,林修明

福建人:方声洞,冯超骧,罗乃琳,卓秋元,黄忠炳,王灿登,胡应升,林觉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林时爽,刘六符,刘元栋,魏金龙,陈可钧,陈更新,陈与焱,陈清畴,陈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