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充分调节使用水资源,在水利兴建中,夯土就成为了堤坝;在耕地种植上,筑土就形成了垄,也被称为畦埂。

我省井灌区由于缺水,垄的存在,增加灌溉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小麦小畦种植占地多(田埂占地约20%左右)、土地利用率低等状况,直接影响了小麦单产的提升。

在滨州,经过农业科研人员十多年的钻研,将占地较多的畦埂整形为一定宽度的梯形高畦,形成错落分布的高低两个畦面,使原来的畦埂变为可种小麦的畦面,弥补了传统小畦种植模式下群体不足的缺陷。

经过多次试验研究发现,高低畦“减垄增地”在成本不增加一分的基础上,每亩可实现小麦增产100斤以上。这种模式在滨州井罐区已推广到一万多亩,在我省的枣庄滕州、济宁梁山、淄博桓台、烟台招远、泰安岱岳等地,也在积极进行试验示范中。

传统方法种四行麦子新方法可种六行

“我们家的麦子,一亩地种个七分八分,你这个方法一亩就是一亩,能不增产吗?”随着气温回升,小麦迎来了灌浆期,滨州市博兴区店子镇店子村种粮大户王爱华的地里,又迎来了一批种粮大户参观取经。

店子镇是井灌区,水源不是很充足,为了提高灌溉的效率,一直都是采取传统的小畦种植模式。“传统的小畦种植,一米五宽度的播种带,只能种植四行小麦,两边都是畦埂。”王爱华告诉记者,两边的畦埂村民们会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套种上玉米,而她家的小麦,两边的畦埂上又种上了两行,一米五的播种带总计六行小麦。

提起在畦埂上种小麦的探索,最初还要追溯到10年之前。到底畦梗上长不长粮食,最开始王爱华一家心里也没底。“畦埂地势高,水上不去,到底能不能长麦子,麦子产量如何,只有试验后才有结论。”王爱华的丈夫马崇禄告诉记者,在滨州市农业科学院武利峰等科研人员指导下,他们家拿出了两分地一起进行了试验探索。

没有相关的专业机械,马崇禄和耿爱民、武利峰就亲自上阵,纯人工作业,使用铁锨、镢头等,将原先三角形的垄调节成梯形的高畦,建成了最初高低畦的模式。“高畦既可以代替之前畦埂的阻水作用,又可以在畦面上播种小麦。”滨州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院刘俊展说,经过两年的实践他们发现,这种高低畦上种植的麦子,长势特别的好,每亩地比传统小畦种植模式能够增产100斤到200斤。

刘俊展随后拿出示意图,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高低畦的参数:一个播种带宽约1.5米,高畦底宽约70厘米、畦面宽约50厘米、播种2行小麦;低畦宽约80厘米、播种4行小麦。高畦与低畦高度差12厘米到15厘米。“低畦浇水,高畦代替畦埂挡水,实现了土地全利用。”刘俊展介绍道。

专业播种机一次成型一天可播种100多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工筑高低畦,证明了高畦上麦子长势更好后,研发配套的机械,成为未来高地畦模式可推广的关键。

2013年,滨州市农业科学院联合相关农机单位,开始了高低畦新型播种机的研制工作。“最开始机械不过关,每年都进行改进,一直到这两年机械完全调试成功。”刘俊展介绍道,现在新型的播种机是在传统播种机基础上的改造,可以实现高低畦播种、施肥、镇压一次完成,一天可以播种100多亩的地块。

正是有了成熟的机械,去年开始,王爱华家里100多亩小麦,大部采用了高低畦种植模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王爱华告诉记者:“所有的投入都一样,传统小畦种植亩产平均在1260斤,高低畦能到1400斤以上,一亩地增产都在150斤左右。”王爱华算了一笔账,去年一亩地传统种植法能赚800元,高低畦多出200就是纯利润,100多亩就是两万多元。

机械成型了,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实实在在看到了高低畦种植上的效益。曹王镇曹二村种粮大户曹高景今年流转的500多亩小麦,400多亩都使用上了高低畦模式。王军表示,现在生产物资投入已经不少了,在这个不少的基础上,基础产量在1200多斤,想要增产150斤不容易。“即使能增产,投入也很大,而使用这个种植模式,不需要额外投入,就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土地,实现粮食的增产。”

在博兴区店子镇已经有3000亩小麦采用了高低畦的模式,整个滨州的推广面积已经达到了一万多亩,全部集中于种粮大户。“这是因为小户拿着种地不太重视,主业就不是干这个,大户承包以后,拿着种地当营生。”究其原因,刘俊展分析道,对于小户而言,因为种植面积少,增加个100斤、200斤,收入方面没有大的影响。

“使用高低畦播种机,播种下来的就是高低畦的种植模式。”滨州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宋元瑞,对于高低畦的种植模式表达了坚决的认可。他告诉记者,小麦的产量为亩穗数、穗粒数、粒重三者相乘的结果。“高低畦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地,解决了群体不足,同时同样的播种量,由四行分散到六行的区域,为个体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宋元瑞表示道。

杜绝套种实现机械直播 控草抗倒伏等显著

除了实现“减垄增地”,提高小麦的单产之外,宋元瑞认为,高低畦对于下一季玉米播种的影响,还在于彻底堵塞了套种的习惯,改变了玉米套种的落后技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提高,实现机械玉米直播,改变套种费工费力,效率低,而且容易得玉米粗缩病的弊端。”

那高低畦种植模式,会不会对麦收后的玉米机械直播造成不利的影响呢?小麦收割后,玉米机械直播将播种在高畦和低畦的交界处,在坡面处。“最初高低畦落差在12公分,实际小麦收获后,不到8公分,高低不平已经不那么显著了。”刘俊展表示,玉米直播只要调整玉米播种的行距,播种在高低畦交界处,反倒有利于玉米的苗全苗旺。

通过种植实践刘俊展还发现,高低畦种植模式,控草作用明显。因为实现了百分之百的种植,小麦提前“封垄”,没有裸露的空白,小麦中后期杂草生长的空间被压制。还有一点,那就是高低畦小麦抗倒伏性增强,这是因为高畦植株变矮,重心下移,再有就是高畦起到了对风的阻挡作用,避免了小麦倒伏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高低畦种植模式主要在井灌区进行推广。对于河灌区,因水源充足,一般都是大水漫灌方式,都是大畦种植的模式。刘俊展在大畦种植区,也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后发现,虽然对于小麦产量的提升没有显著的变化,但是节水作用很显著。

“大水漫灌,过水面积大,推进速度慢,灌溉效率低,往往导致了用水量大。”刘俊展表示,以宽度5米到7米的畦面,一亩地大水漫灌大约用水量在80方左右,高低畦一亩在50方左右,可以节约用水30多方。“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重要的资源,科学灌溉,未来也是现代化农业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除了井灌区,河灌区之外,我省还有着大量的盐碱地地区。试验发现,高低畦种植模式,不适用于盐碱地地区。“这是因为水往地处流,盐往高处走。”刘俊展说,如果在盐碱地区域使用,高畦上就会出现盐的含量过大,小麦也就无法再生长了。

目前,整个滨州市现有小麦种植面积400多万亩,其中井灌区小畦种植麦田面积约60万亩左右。在我省,井灌区小畦种植模式,分布的面积也不少。高低畦种植技术对于未来“减垄增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将是一种新尝试。

现在,由滨州农业科学院研制的高低畦播种机,已经在我省的枣庄滕州、济宁梁山、淄博桓台、烟台招远、泰安岱岳等地,进行试点之中,为各地寻找最合适的“减垄增地”途径提供着数据支撑。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郑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