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的塑造

地形的塑造是园林建设中最基本的一步,英语“风景(landscape)一词是“大地”(land)和“图景”( scape)两者的复合。荷兰语中“风景”可解释为“土地的形态”。这表明了地形的重要性。设计时应反复斟酌,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山形

堆山不宜对称。自然界中不乏山体平立面对称的例子,却不应是我们效法的对象。平面上要做到缓急相济,能够给人以不同感受。在北方通常北坡较陡,因为山的南坡有背风向阳的小气候条件,适于大面积展示植物景观和建筑色彩。

立面上要有主、次配峰的安排

图1-2-1-6中,a为主峰,b为次峰,c、为配峰,三者不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也不要形成直角或等边三角形关系,要远近高低错落有致。正如宋朝画家郭熙所说:“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作为陪衬的山(客山)要和主峰在高度上保持合适的比例。图1-2-1-7中,上图客山过大,难以反衬出主山之雄。中图又嫌太小,显得无足轻重,不具备可比性。下图里两者关系处理较好,做到了“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互盘,祖峰乃厚”(土维《画学秘诀》)。由此可见,增加山的高度和体积不是产生雄伟感的惟一途径,有时反会加大工程量。

中国园林里为使假山石具有真山的效果,常将视距安排在山高的3倍甚至2倍以内,靠视角的增大产生高耸感。大空间里4至8倍的视距仍会对山体有雄伟的印象,如果视距大于景物高度的10倍,这种印象就会消失。北海琼华岛山高32m,白塔也有大约30m高,使岛的高度增加了1倍,即使由北岸的静心斋一带观赏,也可满足1 : 10的要求。从南岸看,视距比为1 :3.5,西北端看为1:7,使全园都在其控制之中。琼华岛的位置偏南靠近东岸,由各个角度都可得到

:不同的观感,做到了“步步移”,“面面看”,产生了高远感。山还应当使人感到平远和深远。“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林泉高致》)扬州平山堂取“远山来此与堂平”之意,隔茫茫长江而望的金山、焦山俱都奔来眼底,是达到平远效果的一例。深远通常被认为是三远之中最难以做到的图1-2-1-8),它可使山体丰厚幽深。为了达到预想效果而又不至于开挖堆砌太多的土方,常使山趾相交形成幽谷,或在主山前设置小山创造前后层次。中山谷采用了前种手法,图1-2-1-9左图为其山阴面效果,右图为后一种手法的示意。总之要在主山前多布置层次。图1-2-1-10中的斜坡作一定的挖填处理,就能避免主山一览无余地暴露在人们眼前,创造出峰回路转的变化空间。




苏东坡有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造成某种扑朔迷离的感觉使之具有一些“模糊”性是十分必要的,正如很多文学作品的含义也是难以确指的,从相关艺术中我们能够发现直露求真并非永远是正确的。

济南大明湖有人为了求得“一片大明”的效果将水生植物大量去除,结果使堤岸建筑无遮无挡俱呈人前,人工气息十足。

今天索道缆车占据名山,因此引起发众人争议。反对者很重要的理由便是游人再难体会到山的雄险瑰奇。泰山“仰望南天门,如从穴中视天矣”,“十八盘”惊险异常—“后人见前人履底”。怪松虫L劲,石壁接天。如乘缆车直达南天门,使人感到山如院墙,人似缕蚁,树若草芥,崇敬之情荡然无存。

奇石“斩云剑”位于山坡之上,当云沿坡上升至此时,因海拔高而使气温降至水汽凝结点,飞云化作细雨洒落大地,此类景观非近观苦等不可知其妙处。阿尔卑斯山的车道上据说立有一面题有“慢慢走,欣赏啊!”字样的告示牌;

发达国家年轻人热衷于被称为“危险的尊严”的运动—攀岩登山,在赤手空拳与山岩的较量中强壮体魄并体会山岳的美感。

在我国有人曾说:“贪游名山者,须耐仄路;贪食熊播者,须耐慢火;贪看月华者须耐深夜;贪看美人者,须耐梳头。”在古代游历山水有很大的风险,人们尚知寻求苦中之乐,今天我们更不能为避辛劳而只图走马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