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运河及其漕运,是维系中国封建王朝经济发展的命脉。能担任漕运总督的,都是官场历练多年且最得皇帝信任之人。运河先贤的故事,是一部浩浩荡荡的治水史,一部居中守正的清廉史。
北宋的范仲淹,身上有很多标签。他是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慈善家,是“宁鸣而死”的国之脊梁,也是一位治水能臣。
范仲淹在泰州修建捍海堰,研究五代时期的水利建设,留下一条“范公堤”。他在苏州“修围浚河置闸”,妥善地解决了蓄与泄、挡与排、水与田之间的矛盾。他在杭州散粮赈灾,纵民竟渡,促进消费,还兼顾了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和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理论。
他发起“庆历新政”,不畏弹劾,只站在对的一边。一面振兴农桑,一面创办府学和义庄,官场沉浮数十载,时刻不忘造福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依然是天地间的“第一流人物”。
明代“青菜陶”陶琰,曾三督漕运。他廉洁奉公,凡有督运者求索无厌,均绳之以法。自掏俸银赈灾,每顿饭只要一碟清淡的素菜。
陶琰任官42年,官至正一品的三公之职,往来行李却只有三担,当时人称“陶三杠”。浙江人感恩他筑堤赈灾、平抑物价的功绩,建生祠祭祀。常年在外,他常以书信教导子孙,后人将这些信件编为《诫子书》,陶氏子孙相传励行,有“陶门五进士,辈辈皆清官”之誉。
和于成龙齐名的张鹏翮,是扎根一线的水利专家。他廉洁奉公,主持治理黄河十年,“开海口,塞六坝”,八年筑归人堤。黄淮一带有民谣赞其功绩,“塘埂筑兮水不通,白驹开兮下河通;海不扬波兮水不涌,民乐其中兮安乐而岁丰!”
张鹏翮还刻印《御制耕织图》,将治河经验写成《治河书》,居当时世界水利工程最先进行列。他修治运河,保证了河运畅通,为 “康乾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康熙褒奖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雍正赞其“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
张鹏翮不仅政绩卓著,还才干非凡。他论诗主性情,比清代性灵诗派主将袁枚早60余年。他还曾为眉州三苏祠撰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清代理学名臣杨锡绂,悉心督运,济世利民。他谋虑深远,编撰《漕运全书》,使相关衙门办理漕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阮元是复合型人才,在数学、天算、與地、编纂、金石等方面都造诣颇深。他创办最高学府诂经精舍,有“一代名儒、三朝阁老、九省疆臣”的美誉。
阮元任漕运总督,整饬漕务,招饥民为纤夫,以工代赈,达到了柔散其势、安民保漕的目的,解决了难民的一时之困。他以廉传家,所至之处,以振兴文教为己任,勤于军政,治绩斐然。
他主持疏浚西湖,筑就“阮公墩”,为西湖行船提供便利,是西湖“两堤三岛”格局的完成者,对杭州的贡献可以与白居易、苏轼比肩。今天的“阮墩环碧”,是新西湖十景之一。
“施青天”施世纶,是统一台湾的施琅次子。他丁忧去职时,江宁士民舍不得他离开,每人自捐一文钱,在府衙前建双亭以示怀念,取名"ー文亭”。
施世纶任漕运总督,减免苛税,整修河道。为免除船丁被敲诈之苦,常常亲自坐镇淮河边,等待漕运船到达,然后亲自上船查验漕米数量及质量等。
他不畏权贵,勤于民事, 执政为民,受民众爱戴,被康熙皇帝誉为“江南第一清官”。清代公案使义小说《施公案》,施公除暴安良,执法如山,被比作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海瑞,就是以他为原型。
看运河风骨,源正流清,文以明道,廉通古今。运河廉文化,更蕴含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秩序规矩,延续着中华几千年来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
#真知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