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地区的著名历史景观多是桥。因为城市都在山间,沿河流走势而建,所以城市的形态就是河流的走向,最有名的景点往往是桥。朋友介绍,雅安最有名的西康时期遗迹,是彩虹大桥边的题字。

在雅安,从西门汽车站下车,沿着青衣江向东走,能看到河面上的亭台楼阁,那里就是廊桥——雅安著名的河上商业街。

从廊桥继续沿河向东,能看到一座更高大的彩虹大桥。在桥的南岸石壁上,能看到题字“带厉河山”。这句话出自《史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爱及苗裔”,意思是江山永固,国祚延绵。

不过,这座桥已不是当年那座老桥。原本的雅安大桥建于1944年,建成后刘文辉在桥头题字“带厉河山”,但老桥已在1954年拆除,只留下水下桥墩遗址。大桥边一位老年清洁工回忆,原来的老桥是一座铁索桥,他小时候走在上面,风一吹桥就晃,后来在原址旁建了新桥之后,老桥就逐渐废弃,最后拆除了。

曾经的西康行政办公区

从雅安大桥往南走,从张家山公园上山,快到山顶,能看到一座高大的石料建筑,典型的中西结合民国风格,乍看是一座学校。这里是曾经的雅安私立明德中学,是1922年由基督教浸礼会资助,由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施勉志创建的一所教会学校。共和国建立后,这所学校被人民政府接管,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为雅安中学。2017年10月,这里被改造为西康博物馆。

西康博物馆。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由作者拍摄。

依然挂着“私立明德初级中学校”的牌子

我去的时候是上午,博物馆内没什么人参观。大楼主体是三层砖石建筑,正门门廊非常高大,整体保留了老照片里的样子,顶端的牌子依然写着“私立明德初级中学校”。但屋顶部分与老照片不符,大概是进行过修复,但没有完全还原。博物馆门前的院子里有一座塑像,是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飞行员乐以琴,他曾在这所学校就读。博物馆内展品较少,以文献类为主,主要集中于西康的历史进程。我也看到了孙明经(编注:孙明经是一位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1939年,孙明经加入中英庚款川康科学考察团,进行地理人文考察,拍摄了8部影片。)的照片,但对西康本身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涉及并不多。

西康博物馆周围的山麓中,有一些散落的民国时期建筑。其中包括美国传教士柯培得的故居,刘文辉在雅安期间曾住在这里。不过在维修中,无法参观。从山上下来,往西绕到另一个山头,从这一片到四川农业大学院内,是曾经西康省的行政办公区。

山上的雅安气象局院内,是曾经的西康省广播电台办公楼,现在是气象局的媒体通讯办公地。走到气象局大院深处,能看到一栋土黄色塔楼,是原来的西康省气象监测站。

山下的四川农业大学院内,有三栋灰白两色的砖木建筑,分别是曾经的西康省政府、西康省财政厅和西康省教育厅。这三栋建筑都很朴素,比起旁边现代化的学校教学楼和体育场,显得很不起眼。西康省存续期间,行政财政支出很少。民国时期刘文辉一直奉行简政原则,很多县政府极其简陋,在康定的原西康省政府更加简单,如同旧式县衙。1950年西康省会迁到雅安后,办公条件有所改善,但建筑也很普通。

教堂与清真寺

从四川农业大学出来,沿着以前的政府主干道县前街往西走,就是雅安市的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和清真寺。

雅安市基督教堂1916年由基督教浸信会修建,是当时雅安教区总堂,共和国建立后就停止了宗教活动,一直被雅安市织染厂占用,直到1999年归还。但原教堂已损坏严重,2003年拆除重建。今天的教堂完全是新建筑。

相比之下,雅安天主教堂状况稍好一些,这座教堂修建于1900年,由法国远东传教会主持修建,虽然也在2001年进行了重建,但外形还原更加美观一些。

雅安天主教堂

这两座教堂都比雅安清真寺保存得要好。雅安本地的穆斯林和康区穆斯林一样,最早都是戍边而来的军人,在清朝道光年间修建了清真寺。原本是汉式庙宇建筑,经过多次改建后,变成现在这座普通的二层建筑,只是多了阿拉伯式拱顶。

从清真寺返回廊桥途中,路过雅安市中医院,可以看到一个石头牌坊。牌坊沉在地下一米多,外观是红褐色,虽然没有找到文保牌子,但被围栏保护得还好,这是过去的文庙棂星门。

孙明经在雅安拍摄期间,重点考察了雅安的工业,其中详细记述了制硝厂的生产状况。制硝厂就设在文庙偏殿。因东部沿海的运输线被切断,大量物资从西部运输,就需要修建公路,开路需要炸药,制硝厂成为战时雅安急速发展的工业,雅安市博物馆意外地好看。这里有丰富的东汉墓葬遗址,尤其出土的大型石兽,是难得的珍品。此外,在雅安市区东北角,还有著名的东汉时期的高颐墓阙,对比1939年孙明经拍下的照片,和当初一样完好。

雅安市博物馆的内景

高颐墓阙

第一个发现大熊猫的西方人

从雅安市出发,要先坐两个多小时大巴到宝兴县,换小车坐半个小时到蜂桶寨乡,再搭私车上山,半个小时到邓池沟。在邓池沟,有一座天主教圣母领报堂。当年这里的法国神父戴维是首次发现大熊猫并开始进行科学研究的西方人。

天主教圣母领报堂

保存完整的教堂

这座教堂保存得非常完好,还是当年的样子。而且,其建筑风格比较罕见,是一个中式四合院,正门匾额也是典型中式,写着“圣母领报堂”和“普地钦崇”。教堂主楼不在正房,而在侧面厢房,三层穿斗木质结构,四周是石料墙裙。室内是典型的西式教堂建筑,由两排八根柱子支撑起木质的圆拱天穹。

这座教堂于1839年由法国远东教会修建,如今完全变成旅游景点。在教堂主楼以外的房间,主要展出的是戴维神父发现大熊猫的历史。他童年就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教会派遣他来华,就是受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委托,以传教士身份,进行考察研究。

戴维神父1862年来到中国后,一直进行科学考察。他走了从内蒙古到福建的大半个中国。1865年,他在北京南郊考察期间,发现了皇家猎苑中的麋鹿。这种鹿当时在西方国家并无记录。戴维弄到两只麋鹿,制成标本送回了巴黎。

1869年,戴维在红山顶下河谷一户农家墙上发现了一张大熊猫皮。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未知的物种,之后在猎人帮助下,他捕捉到了一只活的大熊猫。可惜,大熊猫没能活太久。戴维把标本带回了法国,现在这个大熊猫标本存放于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内。

今天戴维神父已成为中法友谊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当时外国传教士进行的科学考察并不都是合法的,很多并未得到中国政府许可。还有一些人通过传教特权进行非法的地理勘测和物种采样。在戴维神父向西方告知大熊猫的存在之后,外国人针对大熊猫的盗猎活动也开始了。

接下来就要进入宁属,也就是凉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