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寺庙的名字,往往以山为名,以年代为名,以封号为名,而在宁波却有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印度国王为名的寺庙,它就是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始建于晋代,约为公元282年,距佛教传入中国不过300多年。为何这样一座1700多年历史的古寺,会以外国人的名字为名呢?原因就在于阿育王本人!
倘若你问一个印度人,历史上最有名的国王是谁,他一定回答:阿育王。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任皇帝,他存在的时间,约等于我国的战国末期。阿育王的伟大在于他几乎统一了全印度,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接近统一的朝代。
阿育王一生极富传奇,前半生为魔,后半生为佛,一人活出了两个极端人生。
幼年时的阿育王因长相不好看,被父王排挤,处处受冷落,王位自然轮不到他,可他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嗜血残忍的手段,相继除掉了兄弟姐妹,硬生生夺取了王位。
当上国王后,他远征国土,兼并吞掉了周边众多领国,征战杀戮,曾一次杀掉数十万人。可转变就在杀戮中,有一次阿育王目睹自己造成的屠杀场面后,内心幡然悔悟,愧疚不已,决定停止征战并皈依佛教。
谁也不知道阿育王是如何完成转变的,几乎是一夜之间,那位嗜血国王变成了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停止战争,倡导和平,禁止杀生并宽仁待人,尤其致力于传播佛法。
在他之前,佛教刚创立300多年,只是一个地方性宗教,影响力很小。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修寺庙,召集四方僧人编写佛经,并派遣佛教使团出使各国,其中甚至有王子和公主。
正是在阿育王的推广下,佛教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的宗教,开始向全世界蔓延。阿育王还将佛祖舍利分散到各个国家,并修建了84000座石塔存放,因而舍利塔也被称为阿育王塔。
阿育王为佛教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仅次于释迦牟尼的佛教二号人物。据考证,这些舍利塔中,中国古代共有19座,其中大多数被移动或被损坏,唯一保存至今的就是阿育王寺。
寺庙位于宁波东郊,离市区较远,平时游客很少踏足,独得一份安宁。在一个晴朗早晨,我专门坐地铁前往,寺庙离最近地铁站有1.5公里,小三轮要价较高,我苦于囊中羞涩,只得步行前往。
或许步行前往是对的,古时僧人云游四方,都是行脚僧,更何况目的地为阿育王寺,步行更有了意义。寺庙前立有四根高大石柱,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阿育王柱,高十几米,柱头上有四只背对而坐的雄狮,威风凛凛。
寺庙坐落在山脚下,群山环抱,僻静清幽,是一处难得的修行场所。让我意外的是,这里竟不收门票,自由出入,寺庙建筑依山坡而建,错落有致,现有殿宇600余间,不乏清末时的老建筑。
通往寺内主园需步行几分钟,一路穿过竹林、池塘、旧石碑,苍翠繁茂的环境,如同置身于江南园林。虽说寺庙以印度国王为名,可建筑风格仍是中国传统式样,中轴线上分布着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藏经楼等殿宇。
所有来阿育王寺的人,都是奔着舍利塔而来,我自然也不例外。石塔位于大雄宝殿后,供奉着中国为数不多的佛陀真舍利,因此阿育王寺在历朝历代都备受恩宠。
唐朝诗人鉴真,在第三次东渡日本失败后曾短暂居住于阿育王寺,吸引了浙江各地名僧前来拜访。
明朝年间,朱元璋赐寺庙为“阿育王禅寺”,列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五山,舍利殿门楣上方的“妙胜之殿”匾额为宋孝宗御书,“佛顶光明之塔”竖额则为宋高宗御书,此外还有许多文人笔墨,如苏轼撰写的《宸奎阁记》等。
不巧的是,正赶上舍利殿装修,虽然我也看到了舍利塔,但其被塑料泡沫包裹保护,未能一睹真容,当然舍利塔平时也不经常示人,来往香众只要知道舍利在里面就够了。
阿育王寺东侧有一座东塔,通体木质结构,此塔始建时间不详,不过早在明朝时就出现在《育王山图》中,可见至少是明代文物。现存为1995年重修,朱色典雅,高耸入云,为寺庙标志。
香众拜访完舍利殿后,常会到此绕塔走上几圈,上三根敬香,才算圆满离开。我看着绕塔人群,不少还是僧人和尼姑,他们从外地而来朝拜佛祖舍利,为的只是心中信仰。
阿育王寺宁静安详,没有商业气息,连敬香也是免费提供,这在中国寺庙中显得“另类”又朴实,或许这才是寺庙最好的模样吧!
地址: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五乡东路上,不收门票
交通:可乘坐宁波地铁1号线到宝幢站下,步行或打车前往。
全国各大城市的免费景点都在这里哦,关注作者:林清鹿,即可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