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原创稿
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湟水河发源于包呼图山,一路向东,翻山越岭,经湟源县,流入西宁市区。沃土与文化是湟水河对湟源的馈赠,绿色发展、保障民生是湟水河赋予湟源的责任和使命。
绿水青山环古城,古城常有游客行……近年来,湟源用实际行动切实担起了筑牢湟水河上游生态屏障的重任。与此同时,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均步入“快车道”,加快建设湟水上游生态强县,既是湟源的发展遵循,也是湟源的发展愿景。
筑牢湟水上游生态屏障
秋末冬初,湟源的田间地头,还能看到不少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农机来回穿梭,将四处散落的农作物秸秆回收进仓,随后压缩打捆输出。“回收完秸秆,地里干净,还能卖钱,村民们都很乐意回收。”农机师傅解释。秸秆回收,不仅可以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用作牲畜饲料,一举两得。
为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湟源县积极争取秸秆打捆机补助项目,大力支持秸秆回收。截至目前,湟源县已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9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同时,秸秆综合利用帮助农户及合作社增收,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统一。
秸秆回收小动作,生态保护显成效。近年来,湟源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多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不断建立健全“河湖长制”工作机制,加大湟水流域排污口巡查检查,强化工业企业废水监管,县域水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善,湟水河湟源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类水体功能要求;“十三五”期间,完成林业重点工程37项42.33万亩,城镇园林绿化16.03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县城绿地率分别提高到37.5%、38.01%;“十三五”期间,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39万亩次,残膜回收率达100%……
湟源大黑沟秋景。人民网 甘海琼摄
久久为功护一方生态,湟源用实际行动筑牢湟水河上游生态屏障,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荣誉便是肯定与见证,而加快建设湟水上游生态强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道路
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湟水上游生态强县才能“有里有面”。 “目前,羊棚租给本村的养殖大户养羊,租金收益归集体经济所有。”湟源县巴燕乡扶贫干事万寿财介绍。棚舍整齐划一,羊群膘肥体壮,巴燕乡新寺村的规模化养殖羊棚内,800余只羊即将出栏。据悉,2019年,湟源县巴燕村、新寺村申请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和中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共计300万元,在两村各新建占地1200平方米羊棚两栋。2020年起,羊棚均已实现规模化养殖,并产生收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周边群众就业问题。此外,羊棚在选址建设初期,就规划建造在村子周边,尽可能减少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污染。
位于湟源县巴燕乡新寺村的规模化养殖羊棚。人民网 杨启红摄
如今,探索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在湟源“遍地开花”。
湟源大华工业园区内,企业生产正忙。“我们的酸奶包装主要销往西北五省区,在西北五省区杯类碗类酸奶硬质容器包装产品市场的占有率达80%左右。”青海迅立塑胶包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瑞斌介绍,自公司2013年入驻湟源大华工业园区以来,积极吸纳附近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帮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60余名附近村民在各条生产线上忙碌。
企业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民网 杨启红摄
今年5月底,总投资约8240万元,占地面积约67.21亩的现代牦牛产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在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前滩村启动。项目建成后,可带动种植业、精饲料、劳务等关联产业产值增加4000万元以上,利益联结范围覆盖至8个乡镇70个村集体和3304名脱贫群众;湟源县大华镇池汉村利用地理位置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商贸物流园家具建材市场,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利用林地资源打造树莓山庄,带动了村民就业和集体增收;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尔干村依托交通和区位优势,打造特色民宿品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产业旺才能乡村兴,如今,有了产业发展的引领,湟源蹄疾步稳迈向湟水上游生态强县目标。
民生保障让群众更具幸福感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来,湟源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不忘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百姓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满。
“小区更干净了,心里更敞亮了。”说起小区的新变化,家住湟源县政府小区的李玉芳深有体会。今年湟源县西大街社区对辖区内包括政府小区在内的五个小区实行了老旧小区改造,508户1500余名群众从中受益。改造项目包括供热管网改造、雨污水管网改造、小区路面硬化、绿化改造、增设健身设施等,切实解决了排水难、出行难、健身难等困扰群众的烦心事。
今年以来,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湟源县狠抓老旧小区改造各项工作的落实,年内争取省市各部门专项资金2088万元,对15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提升。
“以前,总有不自觉的人往河道里面扔垃圾,影响村容、破坏环境,我们十分头疼。”说起烦心事儿,湟源县申中乡窑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昇道出了以前村领导班子们的难处。“今年,河道综合整治后,谁都不会往河道乱扔垃圾了。茶余饭后,村民们还喜欢沿着河道两旁散散步。”河道穿村而过,从以前的脏乱差到如今的水清岸绿景美,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
湟源县申中乡窑庄村推进河道综合整治。人民网 杨启红摄
今年,按照生态与经济并举,绿化与美化结合,综合治理与管理管护并行的工作思路,湟源县继续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村“两委”班子强、群众参与热情高、人口相对聚居、“空壳”宅基地少、产业发展思路明确可行的城关镇纳隆口村、大华镇阿家图村等14个行政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受益人口11458人2841户。2014年至今,湟源县共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87个村,落实资金21319万元。
生态持续向好、产业稳步发展、民生更有温度……在湟源广大干部职工及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湟水上游生态强县的美好图景成色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