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物探操作。通讯员杨灵 钟嘉瑞 摄


  本报讯(记者陈静 通讯员阳灵)先用近景立体摄影留下外形资料,然后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探查……靖江王陵大遗址考古工作又有新动作。日前,靖江王陵博物馆和浙江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启动第二代靖江悼僖王陵地宫物探考古项目,这是继2021年6月25日靖江王陵“三陵一馆一基地”建成开放、赵氏墓保护及环境整治工程开工之后,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迈出的新步伐,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加强靖江王陵保护工作批示精神的又一具体举措。
  据了解,第二代靖江悼禧王陵作为“靖江王十一陵”的首陵,建于明代国力强盛的永乐年间,陵园占地365亩,是靖江王十一陵中规模最宏大的陵墓,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陵墓。据靖江王陵博物馆的公开资料显示:悼僖王陵包括陵门、中门、享殿、神道石作仪仗6对。现在陵门、棱恩门、享殿均已不存,只能看出遗迹,而且遗迹也不明显。神道石刻共6对,在历代靖江王中是最少的。长期以来,悼僖王陵地下结构怎么样,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一直是靖江王陵有待解决的重要学术问题。
  据带队参与本次物探考古的浙江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负责人石战结副教授介绍,物探考古有别于传统考古,可以在不做考古发掘、不对遗址本体造成破坏的情况下,快速了解地下埋藏物的状况,为后期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依据。根据需要探测考古对象的不同,采用的探测方法也不一样:有磁性探测技术、雷达探测技术、电法探测技术等。像悼禧王陵地宫这种墓葬不深的砖石结构墓,与墓室外的土壤物理性质差异大,比较适用电法探测技术对其进行探测。它的原理是通过设备向地下供电,经两个电极测量,得到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地下的电阻率的分布来探查地下物体;通过等视电阻率法的数据,即可勾绘出墓葬的轮廓和测出其深度及宽度,可以了解到墓室的保存现状,相当于给古墓葬做了一次“B超”。
  “该墓室从来没有被打开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完整性。这也是该团队目前通过物探的方式探测的首个明代王陵。”靖江王陵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合作的浙江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此前曾对包括新疆高昌故城、西域都护府、西夏王陵、秦始皇陵、杭州良渚等约40个考古遗址进行过探测,科研成果丰硕。
  此次悼僖王陵物探考古项目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现场探测及数据采集,现已完成。第二阶段是对探测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预计今年11月底完成。
  据了解,靖江王墓群作为全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墓群,从2012年开始进行科学系统的考古清理发掘工作,迄今为止已获得大量考古信息并已转化为科研成果。本次悼僖王陵物探考古项目的实施,旨在积极探索靖江王陵大遗址考古新形式,推动“考古+科技”在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落地实践,为下一步悼僖王陵系统、全面的保护展示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