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dawittfeld建筑师事务所,格劳堡凯尔特文化博物馆 | 图片版权:Werner Huthmacher
德国建筑师凭借高品质、实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建筑评论家法尔克•耶格(Falk Jaeger)向读者介绍他心目中排名前十的德国建筑师事务所。
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很多都来自美国、日本,或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国际舞台上很少见到德国建筑师的身影。尽管他们也同样功成名就,在海湾及远方东地区有很高知名度,却与那些声名显赫、头顶光环的明星艺术家,或是乘坐喷气式客机奔波于全球各地的建筑界大佬们迥然有别。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德国国内的建筑学专业享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因此很少有学生会抱有出国深造的想法。因此,到英语国家寻求发展并不是德国建筑师司空见惯、不言而喻的选择。此外,德国建筑设计训练注重建筑的坚固耐久、优化建筑功能、结构性完美以及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只强调艺术性的设计极为罕见,“空穴来风”式的浮夸形式则更是只会招致嘲笑。像萨哈·哈迪德(Zaha Hadid)、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或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设计的那种让人触目的“地标性建筑”(signature buildings)绝不可能出自德国建筑师之手。
德国建筑具有一种更为低调的品质。讲求连贯性,例如在原有建筑布局或历史古迹中增添的新建筑,外观不事张扬,却有机地融入到城市建筑景观中,或补充修复,或起提升的作用。同样,那些围绕光线、空气、绿化和交流等核心元素而设计的办公场所、内部装潢令人惊叹的普通住宅,乃至经久耐用的建筑,都是这种品质的个中体现。后者在今天的中国屡见不鲜:十年前由德国建筑师建造的写字楼依然内外如新,周边同时代建的高层建筑有的已显现亟待修缮的迹象,甚至正被拆除。德国建筑师从不视自己为“服务提供方”,一旦交付图纸即可大功告成,而是习惯在项目实施阶段继续跟进,亲自把关施工质量,确保设计方案准确实施,直至项目竣工。
德国十大建筑师的作品体现最早由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威(Vitruv)提出的建筑学三原则:实用、坚固、美观(utilitas, firmitas, venustas),将实用性、一流的设计与完善的建筑技术,富于诗意和美感的建筑形式,以及环保节能的构造方式结合。于是便有了线条简洁的零能耗写字楼,采用最新木结构技术建成的现代城市建筑,坚固耐久、优雅奢华的别墅,砖石结构、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建筑物,以及外观独特、设计新颖,却不会喧宾夺主,而是为策展人提供了丰富多变的布展空间的博物馆。
德国十大建筑师(团队)中,既有知名事务所,也不乏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和苦心孤诣的发明家。服务大众的社会责任感则是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他们绝不会为了沽名钓誉而浪费资源,汲汲于生产各种触目却毫无用处的作品,更不会在资金面前惟命是从,无所顾忌地炮制千篇一律的商业建筑。尽管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位和专业方向,却都有一种决不妥协的意志,即毫无保留且一视同仁地贯彻维特鲁威提出的建筑学三大原则。
- 巴尔科夫&赖宾格,柏林 -
弗兰克·巴尔科夫(Frank Barkow)与莱吉纳·赖宾格(Regine Leibinger)在职业生涯之初完成的项目位于柏林,分别是一个托儿所和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二者都是设计竞赛中的获奖作品,色彩鲜艳、引人注目是其共同特征。两个建筑都已具有贯穿二人设计的结构特点,具体表现为规整有序的基面和对细节的关注。同时彰显出灵活高超的设计手法,通过材料的相互映衬、立面分割的不同节奏及丰富的色彩变化,以一种游戏般的轻松,使严谨的现代建筑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面貌。尽管没有“背叛”现代建筑理念,即摒弃冗余的装饰成分,却仍不失鲜明。
巴尔科夫&赖宾格建筑师事务所 | "蓝泉" | 迪琴根, Christian Richters
巴尔科夫&赖宾格建筑师事务所 | "蓝泉" | 迪琴根, David Franck
巴尔科夫&赖宾格建筑师事务所 | 营销与服务中心 | 迪琴根,图片版权: David Franck
巴尔科夫&赖宾格建筑师事务所 | 研究员馆 | 柏林美国学院,图片版权: Simon Menges
巴尔科夫&赖宾格建筑师事务所 | 研究员馆 | 柏林美国学院,图片来源: Stefan Müller
尔科夫&赖宾格建筑师事务所 | “双曲线织机” | 马拉喀什,图片版权: Johannes Förster
巴尔科夫&赖宾格建筑师事务所 | 哈维液压装置生产厂,考夫博依伦市,图片版权: David Franck
巴尔科夫&赖宾格建筑师事务所 | 蛇形画廊夏季户外馆 | 伦敦 2016,图片版权: Iwan Baan
巴尔科夫&赖宾格建筑师事务所| Tour Tota能源公司大楼 | 柏林,图片版权: Johannes Förster
巴尔科夫&赖宾格建筑师事务所 | TRUTEC 大楼 | 首尔,韩国,图片版权: Corinne Rose
巴尔科夫&赖宾格(Barkow Leibinger)因优雅的工业建筑设计而在业界崭露头角。其建筑以形态多样、功能复杂著称,远不止普通车间构造般简单。以机械制造为例,他的设计实现研发、生产与发展在空间上的关联。他们在设计中不断探索新的构造方式与建筑材料,注重实用性,常与材质领域的专家以及勇于创新的工程师切磋交流。例如将激光技术用于不锈钢板材的切割与焊接,制造出轻盈而又坚固的蜂巢结构;或者通过实验来测定弧形胶合板的表面强度,伦敦蛇形画廊2016年夏的户外馆便采用了这一技术。像他们这样坚持自主研发的建筑师并不多见。
- 拜尼施建筑师事务所,斯图加特 -
甘特·拜尼施(Günter Behnisch)是“民主建筑”的坚定拥护者, 对以翁格斯(O.M. Ungers)和克雷胡恩斯(Kleihues)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流派持批判态度,其子斯特凡·拜尼施(Stefan Behnisch)也同样如此。在日复一日围绕项目预算、工期、各种规定、业主需求而展开的拉锯战中,面对满足功能要求和张扬艺术个性之间的两难取舍,斯特凡·拜尼施及其合作伙伴始终极力兼顾使用者的利益。拜尼施的建筑力求能够让居住者既能在建筑中实现自我,同时又感到轻松舒适。
拜尼施建筑师事务所 | 汉诺威北德意志州立银行,图片版权: Roland Halbe
拜尼施建筑师事务所 | 汉堡“房中房”,图片版权: Hans Jürgen Landes
拜尼施建筑师事务所 | 特伦斯•多内利细胞与生物分子研究中心 | 多伦多,图片版权: David Cook
拜尼施建筑师事务所 | 特伦斯•多内利细胞与生物分子研究中心 | 多伦多,图片版权: David Cook
拜尼施建筑师事务所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会议中心 | 日内瓦,图片版权: David Matthiessen
拜尼施建筑师事务所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会议中心 | 日内瓦,图片版权: David Matthiessen
拜尼施建筑师事务所 | 巴尔的摩大学约翰 & 弗朗西斯•安吉洛法律中心,图片版权: David Matthiessen
拜尼施建筑师事务所 | 马可波罗塔 | 汉堡,图片版权: Roland Halbe
拜尼施建筑师事务所 | 马可波罗塔 | 汉堡 | 图片版权: Roland Halbe
拜尼施(Behnisch Architekten)的建筑师准确地把握时代风向,将绿色设计理念奉为宗旨。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是唯一一个在北美地区获得成功的德国建筑师团队。其所完成的项目大多是大学建筑,晶莹通透的实验楼和办公楼,迥然有别于毗邻的坚实厚重的传统主义风格的建筑。拜尼施的建筑是一个个轻盈明快的生活空间和交流场所,能使置身其中的人活跃起来,拉近彼此的距离。
从拜尼施建筑师在欧洲各地完成的诸多项目中不难看出,这种建筑理念可以广泛延伸至住宅、游泳馆、学校,甚至是博物馆和写字楼的设计之中。坐落于汉堡港口城(Hamburger Hafencity)的拜尼施建筑在设计上也同样偏离常规。在一片外观绝非千篇一律的新建楼群中,联合利华总部和高端奢华的马可波罗公寓构成一组无比醒目的建筑,彰显出洒脱随意的现代主义风格。
- 亚历山大·布莱讷,斯图加特 -
“艺术看上去很美,背后却是艰苦的劳作”——这句出自巴伐利亚喜剧演员卡尔·瓦伦丁(Karl Valentin)的名言同样适用于建筑艺术,对于亚历山大·布莱讷(Alexander Brenner)这样的建筑师来说则更是如此。对完美始终如一的追求贯穿他的全部工作流程:从不厌其烦地与业主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其需求开始,到个性化的设计图,细致入微的施工图及其精确实施,再到室内设计、家具装饰和园林设计,一直到项目交付、住户入住一个阶段后的回访。为了达到理想的品质,布莱讷率领他创办于1990年的事务所专注从事高端别墅的设计。
亚历山大•布莱讷 | 山顶别墅,图片版权:Zooey Braun
亚历山大•布莱讷 | 山顶别墅,图片版权:Zooey Braun
亚历山大•布莱讷 | 阿尔姆山别墅,图片版权:Zooey Braun
亚历山大•布莱讷 | 阿尔姆山别墅,图片版权:Zooey Braun
亚历山大•布莱讷 | 布雷登尼别墅,图片版权:Zooey Braun
亚历山大•布莱讷 | Haus MIKI 1,图片版权:亚历山大•布莱讷建筑师事务所
亚历山大•布莱讷 | Haus MIKI 1,图片版权:Kuhnle & Knödler
亚历山大•布莱讷 | SU House,图片版权:Zooey Braun
亚历山大•布莱讷 | SU House, 图片版权:Zooey Braun
亚历山大•布莱讷 | SU House, 图片版权:Zooey Braun
他的作品不仅体现卓越的功能性,注重材料和细节之外,还能给人带来全方位的艺术体验,一如出自俄国功能主义建筑教科书的空间布局和建筑组合;形式接近经典现代主义与荷兰风格派(de Stiijl)运动,对二者擅用的手法游刃有余但并不拘泥。在满足明亮、通透和向外部空间开放等基本要求的同时,亦不忘通过阴影营造静谧舒适的环境氛围。此外,布莱讷的设计师对细节品质也极为注重,他们令人称奇的解决方案往往能满足住客的多方面需求,使得他们的建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既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同时又是安全、舒适的居住空间。
- gmp建筑师事务所,汉堡 -
gmp建筑师事务所于1965年由迈因哈德·冯·格尔坎(Meinhard von Gerkan)和沃尔金·玛尔克 (Volkwin Marg)在汉堡合作创办, 这间最初只在柏林和亚琛两地设有分部的建筑师事务所,目前已在巴西、越南、中国等九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是国内外知名度最高的德国建筑师事务所。gmp 的设计案例绝大部分都是获奖作品。处女作柏林泰格尔机场(Flughafen berlin Tegel)卓越的功能性和一流的设计品质时至今日仍为许多乘客津津乐道。
此后,gmp开始在设计比赛上频频亮相,凭借其优雅的设计和实用而完美的平面图在大赛中屡获殊荣。继泰格尔机场后,他们又完成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且意义非凡的大型项目 ,包括火车站(柏林,天津)会览中心(莱比锡,汉诺威,南京,深圳等地),奥林匹克体育场(柏林,开普敦,巴西,德里,深圳,上海等地)、歌剧院与音乐厅(吕贝克,魏玛,柏林,重庆,青岛等地),以及数不胜数的公益建筑、交通设施、办公室及住宅建筑。
gmp对品质的追求始终如一,尽管在不少商业项目中都要满足委托方极为苛刻的定位,同时还须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环境。gmp设计的世界杯和欧冠足球场是本世纪当之无愧的最美足球场,他们在远东地区建造的写字楼、运动场和文化设施,无论在技术、功能还是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堪称典范。在办公楼设计领域,gmp却一如既往地秉持植根于德国建筑文化的基本理念。
gmp | 莱比锡新会展中心, 图片版权来源:Marcus Bredt
gmp | 柏林藤普杜,图片来源: Christian Gahl
gmp | 摩西•马比达体育场 | 德班,图片版权来源:Marcus Bredt
gmp | 藤普杜的Liquidrom音乐水疗中心 | 柏林,图片版权来源:Christian Gahl
gmp | 柏林泰格尔机场,图片版权:柏林城市影像资料档案馆
gmp | 天津大剧院 | 天津,图片版权:Christian Gahl
gmp | 河内博物馆,图片版权:Marcus Bredt
gmp | 汉斯-萨克森大厦 | 盖尔森基辛,图片版权:Hans-Georg Esch
gmp | 国家芭蕾舞学院| 柏林,图片版权:Marcus Bredt
- kadawittfeld,亚琛 -
kadawittfeld建筑师事务所由格拉茨建筑师克劳斯·卡达(Klaus Kada)和格哈德·威特菲尔德(Gerhard Wittfeld)1999年在亚琛创立,目前由两位创始人与斯特凡·哈斯(Stefan Haass)、迪克·朗格(Dirk Lange)和 亚斯纳·默利茨(Jasna Moritz)合作运营。
kadawittfeld的建筑语言虽未摆脱现代主义的既定框架,只有为数极少的案例采用了富于表现力的几何图形或动态形式,但他们的设计却仍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kadawittfeld从不依赖固有的解决方案或拘泥于某一特定风格,每一个项目都是重新构思与设计的结果。
正因如此,他们为亚琛某保险公司所设计的体量庞大的办公大厦才能恰到好处地与市区环境融为一体,同时又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增强所在位置的枢纽功能。也正因如此,黑措根奥拉赫(Herzogenaurach)才有了拔地而起,与阿迪达斯总部一系列其他建筑相比毫不逊色的写字楼。出自kadawittfeld之手、位于格劳堡(Glauburg)凯尔特文化博物馆具有一种原始古朴的气息,名为“格林世界”的城堡成为卡塞尔文献展上的一大亮点;富于未来主义气息的萨尔茨堡火车总站则是对“往来交通”主题的重新诠释;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科隆铁路局大厦在加层改造后成为一栋新旧比例恰到好处,同时又合乎时代潮流的建筑,是同类项目中绝无仅有的完美个案。Kadawittfeld的设计从不过分张扬或追求轰动效果,却总能令人耳目一新,平庸和单调从不会出现他们的词典里。
kadawittfeld建筑师事务所 | 亚琛慕尼黑保险公司大厦,图片版权:Jens Kirchner
kadawittfeld建筑师事务所 | 亚琛慕尼黑保险公司大厦,图片版权:Jens Kirchner
kadawittfeld建筑师事务所 | 阿迪达斯鞋带大楼 | 黑措根奥拉赫,图片版权:Werner Huthmacher
kadawittfeld建筑师事务所 | 阿迪达斯鞋带大楼 Laces | 黑措根奥拉赫,图片版权:Werner Huthmacher
kadawittfeld建筑师事务所 | 格劳堡凯尔特文化博物馆,图片版权:Werner Huthmacher
kadawittfeld建筑师事务所 | 格林世界 | 卡塞尔,图片版权:Jan Bitter
kadawittfeld建筑师事务所 | 格林世界 | 卡塞尔,图片版权:Andreas Horsky
kadawittfeldarchitektur | 萨尔茨堡中心火车站,图片版权:Angelo Kaunat
kadawittfeld建筑师事务所 | 劳斯瓦德发电厂 | 杜塞尔多夫,图片版权:Jens Kirchner
kadawittfeld建筑师事务所 | 艾丽莎考古之窗花园 | 亚琛,图片版权:Jens Kirchner
- Kaden+Lager建筑师事务所,柏林 -
使汤姆·卡登(Tom Kaden)声名鹊起的市区公寓项目,无疑是住宅与城市、私人领域与公共空间完美结合的典范。它们为住客提供了各种交流的可能性,入口处和楼梯间为住户创造了更多相遇的机会,内部与外部空间自然过渡,相互贯通。2015,原“kaden Klingbeil“建筑师事务所改名为“Kaden +Lager”,由他们一手设计的经典纯白色现代主义建筑优雅而别致,毗邻建于经济繁荣时期的那些采用石膏花饰的建筑,也丝毫不显单薄。除此而外它们还有第三个从外观上不易察觉的优点:木结构。这几乎成为Kaden的独家标志。
位于市区的七层木构造公寓是一个前所未见的设计案例。卡登是木建筑领域成就卓著的先驱人物,同时也是方兴未艾的可持续性建筑方式最早的一批践行者。他与工程师一起致力于优化构造方式,开发特殊的木结构建筑用材,研究各种混合构造及新的联接结构,同时对作为木结构建筑中的薄弱环节,如防火和隔音技术进行必要的革新。
Kaden Klingbeil 建筑师事务所 | 柏林wk 65, 图片版权:Bernd Borchardt
Kaden Klingbeil 建筑师事务所 | 佩特库斯体育馆as 2,图片版权:Bernd Borchardt
Kaden Klingbeil 建筑师事务所 | 柏林c 13,图片版权:Bernd Borchardt
Kaden Klingbeil 建筑师事务所 | 柏林c 13,图片版权:Bernd Borchardt
Kaden Klingbeil 建筑师事务所 | 柏林c 13,图片版权:Bernd Borchardt
Kaden Klingbeil 建筑师事务所 | 柏林e 3,图片版权:Bernd Borchardt
Kaden Klingbeil 建筑师事务所 | 柏林e 3,图片版权:Bernd Borchardt
Kaden Klingbeil 建筑师事务所 | 柏林e 3,图片版权:Bernd Borchardt
Kaden Klingbeil 建筑师事务所 | 柏林e 3,图片版权:Bernd Borchardt
Kaden Klingbeil建筑师事务所 | 柏林b 26,图片版权:Bernd Borchardt
木结构建筑一向被认为是舒适宜居的代名词,但Kaden+Lager 并不刻意迎合这种心理和普通人眼中所谓的“亲近自然”,他们看重的是木头作为建筑材料的实用性和优越性,例如工程耗时短,预制精准,在建筑物内部及周边营造健康宜人的环境,减少生态污染,促进可持续构造方式。Kaden +Lager的建筑具有很高的美学和经济价值,同时也是市区房地产投资的一大热点。
- LRO建筑师事务所,斯图加特 -
阿诺·雷德勒(Arno Lederer)1979年在斯图加特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以色列设计师胡隆·拉格纳多蒂(Jórunn Ragnarsdóttir)和马尔科·奥埃(Marc Oei)先后在1985年和1992年加入。他们的早期作品在设计上遵循经典的白色现代主义,此后又涉足后现代主义,很快便确立属于自己的更为成熟和稳固的风格。LRO的建筑以一种坚固砌造的形象屹立于大地之上,似乎在从中汲取力量。他们设计的房屋能够从空间体验、方位、安全感和宜居性等多个角度满足居住者的基本需求,在建筑用材、光和材料的运用方面都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精湛技艺,无论是在地下室还是阁楼,每每都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空间。LRO擅于利用光线对空间进行变换和塑造,同时还喜爱使用风格各异,或亲切或高冷,或神秘或清晰的拱形天花板。
LRO | 罗滕堡主教公署,图片版权:Roland Halbe
LRO | 罗滕堡主教公署,图片版权:Roland Halbe
LRO | 国际寄宿学校 |于贝尔林根,图片版权:Roland Halbe
LRO | 斯图加特福音派济贫院教育中心,图片版权:Roland Halbe
LRO | 阿舍尔斯莱本教育中心,图片版权:Roland Halbe
LRO | 达姆施塔特黑森州国家剧院,图片版权:Roland Halbe
LRO | 斯图加特办公大厦,图片版权:Roland Halbe
LRO | 黑格讷玛利亚修道院 | 阿伦巴赫,图片版权:Zooey Braun
LRO | 乌尔姆储蓄银行 ,图片版权:Roland Halbe
LRO | 拉文斯堡美术馆 ,图片版权:Roland Halbe
他们的这种现代主义风格可以追溯到对几何形体和厚重材料情有独钟的路易斯·康(Louis Kahn),从中似乎也可看到些许阿尔瓦·阿图(Alvar Aalto)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所创造的那些令人振奋的形式,当然还有来自早期现代主义先驱阿道夫·鲁斯(Adolf Loos)的影响,后者彻底摈弃任何一种修饰成分,代之以树瘤木饰面和火红色天然石材,通过材料方面的精心计算和巧妙运用来取得期望中的效果。LRO力图克服那种让建筑艺术变得冰冷的理性抽象、令普通人产生陌异感的理性主义特征。他们通过如雕塑般有力、常以砖石或瓷砖为选材的建筑物,重新赋予建筑以一种古朴、感性、与大地相连的具象性,既让门外汉惊叹,也为同行所激赏。
- 克里斯多夫·麦科勒,美茵河畔法兰克福 -
克里斯多夫·麦科勒(Christoph Mäckler)早年在亚琛和达姆施塔特学习建筑设计,1981年在法兰克福创建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1987年因投身“法兰克福项目”而广为人知。在这场关于城市规划的讨论中,他以批判的眼光分析自己的出生地,法兰克福这座城市,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造方案。麦科勒的早期作品大多为雕塑形态的现代建筑,从中不难窥见戈特弗里德·波姆(Gottfried Böhm)和奥斯瓦尔特·马蒂亚斯·翁格斯(Oswald Mathias Ungers)对其的影响。此外,砖石表现主义(Backsteinexpressionismus)、埃里希·门德尔松(Erich Mendelsohn)所代表的现代主义及其惯用的抽象历史题材,乃至显而易见的轴对称布局也都可见于其作品之中。而在一些更为宏大的建筑,如位于法兰克福西港的Torhaus会展大厦、歌剧大厦(Opernturm)、林登科索(Lindencorso)或俯瞰柏林动物园的华尔道夫-阿斯托里亚酒店(Waldorf-Astoria Hotel)的设计中,他关注如何使地标性建筑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从而起到提升城市形象、突出地域特征的作用。为此麦科勒不惮于在城市规划讨论中重新引入“美”的概念,在日常教学中他也是复兴中欧传统城市建筑的积极倡导者。
克里斯多夫•麦科勒建筑师事务所 | 陶努斯克罗恩贝格公寓,图片版权:Christoph Lison
克里斯多夫•麦科勒建筑师事务所 | 施蒂格勒公寓 | 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图片版权:Dieter Leistner
克里斯多夫•麦科勒建筑师事务所 | 门廊美术馆 | 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图片版权:Christoph Lison
克里斯多夫•麦科勒建筑师事务所 | 列维-施特劳斯高中 | 柏林,图片版权:Christoph Lison
克里斯多夫•麦科勒建筑师事务所 | 柏林动物园之窗,图片版权:Dieter Hassinger
克里斯多夫•麦科勒建筑师事务所 | 法兰克福歌剧大厦,图片版权:Klaus Helbig
克里斯多夫•麦科勒建筑师事务所 | 法兰克福歌剧大厦,图片版权:Christian Richters
克里斯多夫•麦科勒建筑师事务所 | 恩克海姆信号站,图片版权:Waltraud Krase
克里斯多夫•麦科勒建筑师事务所 | 整流器厂与博物馆仓库 | 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图片版权:Dieter Leistner
克里斯多夫•麦科勒建筑师事务所 | 弗莱堡奥古斯丁博物馆 ,图片版权:Christian Richters
麦科勒力求调和在建筑技术上日趋衰落的现代主义与传统的工匠式建筑生产之间的矛盾,并将其称之为“现代主义的再实物化”( Rematerialisierung der Moderne)。其建筑,外立面采用缸砖和天然石料精心砌造而成,并有机地融入城市肌理之中,与出自前现代时期的毗邻建筑并立一处,却全无违和感。在生机勃勃,彰显时代精神的同时,仍散发出一种古老而亲切的年代感。麦科勒的作品充分证明二者之间并不一定是截然对立的关系。
- 绍尔布鲁赫 & 胡顿,柏林 -
来自康斯坦茨的马蒂亚斯·绍尔布鲁赫(Matthias Sauerbruch)与来自英国诺维奇的路易莎·胡顿(Louisa Hutton)毕业于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s Association,AA);1989年,二人在柏林合作开办事务所,并在伦敦设立分支。1999年,胡安·卢卡斯·扬(Juan Lucas Young)以合伙人身份加入。绍尔布鲁赫&胡顿在国内外完成文化与研究机构办公大楼,酒店,行政大楼等项目。
其设计,外观感性而迷人,体现一种独树一帜的鲜明风格,这在活跃于当下的设计师团队中可谓凤毛麟角。绍尔布鲁赫&胡顿的建筑和家具配饰以流动和富于动感的形式为主要特征,同时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偏爱选择出其不意的大胆方式。建筑物立面的色彩搭配往往酷似织物上的装饰图案,其内部空间也给人以强烈的色彩感,马格德堡的“实验工厂”(Experimentelle Fabrik)即为一例。
绍尔布鲁赫 & 胡顿 | 布兰特霍斯特博物馆 | 慕尼黑,图片版权:Heydar Koyupinar
绍尔布鲁赫 & 胡顿 | 布兰特霍斯特博物馆 | 慕尼黑,图片版权:Andreas Lechtape
绍尔布鲁赫 & 胡顿 | 德绍联邦环境署,图片版权:Annette Kisling
绍尔布鲁赫 & 胡顿 | 德绍联邦环境署,图片版权:Annette Kisling
绍尔布鲁赫 & 胡顿 | 伊曼努埃尔教堂 | 科隆,图片版权:Margot Gottschling
绍尔布鲁赫 & 胡顿 | 伊曼努埃尔教堂 | 科隆,图片版权:Margot Gottschling
绍尔布鲁赫 & 胡 | 柏林公益住区与住宅建筑协会总部 | 柏林,图片版权:Annette Kisling
绍尔布鲁赫 & 胡顿 | 马查基尼 | 米兰,图片版权:Jan Bitter
绍尔布鲁赫 & 胡顿 | 实验工厂 | 马格德堡,图片版权:Jan Bitter
绍尔布鲁赫 & 胡顿 | 谢菲尔德大学 | 谢菲尔德,图片版权:Jan Bitter
他们在德绍联邦环境署办公大厦的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木材元素。该项目的设计方案采用一切应有尽有的节能环保技术,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的行政大楼的设计提供一个绝佳范例。除上述种种不同凡响的设计成就之外,绍尔布鲁赫&胡顿在国内外还以注重生态保护而著称,他们很早就率先开始关注生态设计和低能耗标准的实现。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包括柏林公益住区及住宅建筑协会(GSW)大厦,汉堡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局办公楼,以及作为慕尼黑城市形象工程的布兰德霍斯特美术馆(Sammlung Brandhorst),后者被认为是以最低能耗实现博物馆专业环境标准的示范性建筑。
- 斯塔布建筑师事务所,柏林 -
提到德国博物馆建筑设计方面的专家,则非沃尔克·斯塔布(Volker Staab)莫属。无论是施韦因富特(Scheinfurt)的格奥尔格·舍费尔博物馆(Georg Schäfer Museum)或阿伦斯霍普美术馆(Kunstmuseum Ahrenshoop)这样的新建项目,以拜罗伊特理查德-瓦格纳博物馆(Richard-Wagner-Museum)为代表的再设计,明斯特的威斯特伐利亚艺术与文化历史博物馆(LWL)这样的扩建项目,还是坐落在旧天鹅堡(Hohenschwangau)的巴伐利亚国王博物馆,或德累斯顿阿尔贝提努美术馆(Albertinum)的仓库扩建项目——从展厅的布局到各类展品的展位设计,斯塔布似乎总是有着层出不穷的创意和变幻莫测的手法。通过空间和光线营造氛围是他的一大强项,在此方面他总是有出人意料的表现;敏锐的洞察力则使他能够将新建筑不动声色地融入历史景观,提出不拘教条的古建筑物保护方案,或是以突破传统的非常规手法在原有结构上进行加建。
斯塔布建筑师事务所 | 巴伐利亚国王博物馆 | 旧天鹅堡, 图片版权:Marcus Ebener
斯塔布建筑师事务所 | 安斯巴赫高等学院 ,图片版权:Marcus Ebener
斯塔布建筑师事务所 | 扩建后的尼亚•诺蒂斯卡纺织品公司大楼 | 丹嫩贝格,图片版权:Marcus Ebener
斯塔布建筑师事务所 | 理查德-瓦格纳博物馆 | 拜罗伊特,图片版权 Marcus Ebener
斯塔布建筑师事务所 | 阿伦斯霍普美术馆,图片版权:Stefan Müller
斯塔布建筑师事务所 | 阿伦斯霍普美术馆, 图片版权:Stefan Müller
斯塔布建筑师事务所 | 威斯特伐利亚艺术与文化博物馆 | 明斯特 ,图片版权:Marcus Ebener
斯塔布建筑师事务所 | 威斯特伐利亚艺术与文化博物馆| 明斯特,图片版权:Marcus Ebener
斯塔布建筑师事务所 | 赫拉克勒斯雕像纪念馆展厅 | 卡塞尔 ,图片版权:Jens Achtermann
斯塔布建筑师事务所 | 达姆施塔特应用科技大学 , 图片版权:Werner Huthmacher
斯塔布对其他所有类型的项目委托都持开放态度,于是便有了诸如坐落在特雷西亚草坪(Theresienwiese)上的慕尼黑啤酒节服务中心,斯图加特某政府部门办公大楼,巴伐利亚议会会议大厅以及其他办公楼、幼儿园等。斯塔布事务所还在日常工作中发展出第二项专长——研究和教学用建筑设计。之所以能够完成此类非常规的项目委托,得益于斯塔布在设计类型方面的不拘一格,以及从不因贪图简便而直接挪用成功案例的严谨态度。
或许沃尔克·斯塔布的另一个过人之处还在于他能准确读出一个城市里与设计密切相关的建筑、历史及文化肌理,在此基础上将一个项目的功能和经济指标凝练为建筑物的某种内在逻辑,并从中找到形式依据——一种具有说服力、自然而然且清晰明了的形式,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建筑物上,又都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面貌。
作者:法尔克•耶格(Falk Jaeger):建筑师、建筑史学家、艺术史学家。曾任教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现以自由撰稿人和建筑评论家的身份为纸媒、电视台、广播电台及网站等多家媒体供稿。曾获联邦建筑设计师协会最佳建筑评论奖、德国建筑师与工程师协会优秀建筑文献作品奖。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