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四大卫---碣石卫城


《碣石卫名将传》序文


碣石卫名将六百年祭

礁石如碣,涛音不绝;600多年前海丰县东南部的石桥场,虽然是一处闻名全省的主要盐场,也是国家重要的盐税来源地,每年产盐24000余石,约有1500多两白银的盐税收入。但却是一片荒漠的海滩,海天之际只有嗷嗷的海鸥声和来往于海湾的帆影,还有剽悍嚣张的海盗,驾着一只只舢板,出入于这片海岸花岗岩石林中,明目张胆地抢掠过往的商船队。事件终于惊动了朱明皇朝的警觉,催生了一个海防城市的诞生。

公元1394年底,时当明洪武二十七年冬,凛冽的寒风吹刮着海岸红树林和箖头叶片,在透过彤云的惨淡日光下,一列盔甲鲜明的队伍来到了石桥场东南海岸,受到了石桥港800多户3000多名盐丁的欢迎。广东都司花茂奉命带领麾下旗军占领了粤东这处海防要区,翌年在玄武山下的海沙滩上建成碣石卫城,与碣石港长1.5公里的跨海济人桥,成为古代粤东海丰县的两座伟大建筑。花都司亲自统率卫指挥使丘陵和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13员高级将领,以及中、左、右、前、后五所千户田实、韩孚、黄越、黄浩、邓恭等67员中层将领,带领5600名旗军驻防碣石卫城。与此同时,花茂派遣千户盛玉等率领旗军1200名官兵,驻防甲子门所城;派遣千户侯良等率领旗军1111名官兵,驻防捷胜所城;派遣正千户杨勋等带领旗军1145名官兵,驻防平海所城。



自此,海陆丰海防名将辈出,叱咤风云。在明清漫长的517年海防岁月中,碣石卫及其辖下的捷胜、甲子、坎下、平海等名城所培养的水师人才难以统计,走进这座名城的海防将领也不知凡几。历代将领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边疆的安定,在碣石卫城这座海防重镇中,抛洒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热血,捍卫祖国南疆的广大海域。他们蹈海横戈,使命在肩;500多年来,他们有的在与倭寇海盗的战斗中而牺牲,有的在海洋巡查中被大风浪所吞没。在血与火的冲突中,有的成为无名英雄。至今,他们在这片热土中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长期被岁月的尘埃所遮掩,令人思之至此,扼腕长叹!

铭记历史,崇尚英雄;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为了宣扬他们捍卫海疆的英雄事迹,激励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鉴于此,笔者长期来风尘仆仆地奔赴海陆丰沿海各地调查,广泛地搜集碣石卫历代将军枕海横戈的英勇历程,以及他们歼灭倭寇、海盗的战斗事迹。通过记录明清摩崖碑刻、民间笔记和口碑资料,以及通过翻阅古籍文牍等,并根据明清以来各种史籍志书中蛛丝马迹的记载,大海捞针般地搜集有关资料。然后,通过甄别真伪和归类整理,有了初步的收获,汇编成明代驻碣石卫指挥使、总兵、惠潮参将、守备等武职将军和岭东道等文职将军名录,以及清代碣石镇总兵、署总兵、副将、平海营参将和左、中、右营游击(都司)等将军名录。累计编入本书的将领传略共有180名(明代44名,清代136名)。其中清代碣石镇总兵官传略计有67篇,占历届75名总兵官人数的90%,是本志最完整的将领人物传略。




然而,碣石卫的历史毕竟距离现在的岁月已远,史籍对碣石卫海防的记载也极其有限,加上有关资料埋没在浩瀚的古籍图经中,难以搜集完整。有的将领虽知其名,但人物履历却因记载不全,其传略只好付之阙如。总之,编者通过翻阅史籍、笔记和族谱寻找零星的记载,通过采访记录历代流传下来的口述资料,尽量撰编每一位碣石将领的人物传略,以此追慕和缅怀每一位为国献身的海防英雄。

沧海澎湃,江河流逝,浪花淘尽英雄。行文至此,我的脑海浮现了每位碣石卫将领的英姿,恍惚中看见他们在战船上驱逐倭寇、海盗的无敌气慨。如今,他们的英灵已化成一串串闪烁在夜空的星座,照亮了海陆丰历史的南海夜空。在碣石卫500多年的海防沧桑中,这些将星在宇宙空间闪耀着一缕缕明亮的光芒,给后代带来一股爱国主义精神的温暖。每当深夜我编写好一位将领的传略后,走到阳台仰望浩瀚的星空时,我的脑海就会浮现碣石卫海防将领的英姿,不禁心潮澎湃、联想蹁跹;作为这片山海之乡的后代,绝不会忘记他们为捍卫南疆海防所作出的牺牲,绝不会忘记他们为祖国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碣石卫海防,将通过你们的传略永远记住历史,也永远记住你们的名字!

作者:叶良方

丙申年菊月于海丰县城北郊五坡斋






铭记海陆丰海防名将辈出,叱咤风云

沧海澎湃,江河流逝,浪花淘尽英雄

海陆丰碣石历史英雄鲜有人知的热血事迹

他们的血与泪,是我们海陆丰子孙的骄傲

此文值得每一位海陆丰人铭记于心、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