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西宁,我们4个人正好打的,座不超员,价钱均摊,很是适中。

这是一个当地回族老乡,很朴实,很诚实,口才也不错,既是驾驶员,又是导游员。

当然安全是第一位的,凡属打的,不论是小车、三码子、摩托车,都要与驾驶员亲口交涉,知其深浅,嘱咐事项,"你要是做到这一点,你就去,你要是做不到这一点,你就别去。"让他知道你也不是吃醋的,一路格外小心。小心没大错。唐代诗人杜荀鹤有一首《泾溪》言道:"泾溪石险人竟慎,终岁不闻有倾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司机一出西宁市,就口似悬河地讲了起来。但我看去,却也没有什么。平畴田野,良田阡陌,绿油庄稼,耕耪劳作,村庄树木,路盘溪绕,与我们内地差不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是农耕生活。

司机笑了,"一会儿,我就让你感觉到有差别"。说话间,就快到了湟源县西日月山。

日月山,我倒是知道些,主要讲的是唐朝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


"那你知道,日月山以前叫什么名字吗?"这咱就不晓得了。司机讲起。这个地方,土岩皆赤,山体呈红色,远看如火焰喷火,近看如血口染血,故古时称为"赤岭"。别看它不高,与青藏高原巍峨的群山难以媲美,但关键是地势险要,成为马上民族通往中原的隘口,必经之路。那时,战火纷飞,战马奔驰,互相之间,就是友好了,也不得不防。双方规定,凡属进出隘口,都要换乘对方的马匹,方可踏入异域土地,故而历史上又叫"交马赤岭"。真是不说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后来怎么又叫了日月山呢?这与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确实有关。


吐蕃兴起于青藏高原,民风勇悍,崇尚战斗,军事力量强大。松赞干布继位后,更是有勇有谋,兼并了其他部落,在逻些(今拉萨)建立了都城,制定官制、法律,使吐蕃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当时与唐朝的分界就以赤岭为界,这就给赤岭更增加了许多砝码以及驰名度。

松赞干布派人求亲的事就不说了,只言文成公主远嫁来到了赤岭。再往前走一步,就出了国界,就到了吐蕃。文成公主百感交集,不由登上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皇后赐给的"日月宝镜"观看。也许太神奇了,仿佛今天的天眼,竟然看到了长安迷人的景色。相比之下,更是悲喜交加,一失手,竟然把"日月宝镜"摔成了两半。这就是天意,这就是故事,这就是神话,一半摔到了东面,是"日镜",称"日山";一半摔到了西面,是"月镜",称"月山",两山相隔不远,唇齿相依,如情侣,似父子,其情其景,相依为命,无不动人,后人故改赤岭为日月山,当然还是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和亲赴藏。如今的道路,就从两山中间穿过。


也就在这时,公路右侧出现了一个月亮,圆圆的,在云彩一旁,而太阳还在左边,成了"日月同辉"状。司机算了算日期,说:"就是月亮,白日10点10分看到了月亮。"世界真奇妙,到了日月山,我们看到了"日月同辉",月亮在山的西面,太阳在山的东面。看来日月山很可能有科学依据,要不然不会平白叫起。

到了日月山前,我们纷纷下车,司机也不框外,一直陪同我们导游。今日之"日山""月山",早已今非昔比,都在山顶上修建起亭子,一个叫"日亭",一个叫"月亭",吸引着八方来客。山下也修建有文成公主庙,介绍着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庙前矗立着文成公主汉白玉塑像,刻有"古道流芳",纪念着这古隘口。一旁还建有"日月亭竣工纪念碑",记载着工程建筑。


让我们不理解的是山上还不时堆有形状不同的石头,有的还插满盘树、虬枝。司机介绍,这是藏族人民用虔诚与信仰堆起的玛尼堆。在藏传佛教地区,人们视石头有生命、有灵性,可以阻止秽恶,禳除灾难,祈祷祥和,用以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又长了知识。

此外,还有牦牛照相,同事们纷纷拍照。司机说,这就开始看到了差别、区别了。日月山不仅是当年唐朝与吐蕃的分界,也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也是我们青海省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刚才,你们一路说没有多大区别,往东那是农业区,现在就不同了,一过日月山,往西就是牧业区,就是牛羊遍野,牧草遍地,这里故又称"西海屏风"、"草原门户",牧区的前哨。


上了汽车西行,果然泾渭分明,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由写诗:"西海屏风日月山,草原门户两重天。东瞻田亩农耕地,西瞩牛羊大牧园。"又道:"日月同辉今日现,唐蕃古道有何难?文成不妨重回走,万里征程飞速还。"更有那“天路”,再也不用愁了,"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九口202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