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阿里大环线,我又从拉萨往东,来到林芝市。这个“西藏的江南”果然名不虚传,虽是公历2月,可一路走来,居然感到了春意,与前几天阿里地区的冰天雪地,形成巨大反差。去林芝的目标,一是行走雅鲁藏布大峡谷,二是探秘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墨脱县。遗憾的是,由于冰雪阻挡,第二个愿望没能实现,只好沿318国道出藏,沿京昆高速返回北京。

  成都到拉萨的川藏公路,无论南线318还是北线317,我都非常熟悉,就在前不久的2021年国庆节,还曾走过。这次重复,是因为墨脱。波密到墨脱的公路已经通车好几年(扎墨线),但我这个“资深西藏爱好者”却迟迟未去,主要是想等第二条公路(派墨线,林芝市米林县派镇到墨脱),以便构成环线,而不是同一条路直去直回。

  去年夏天,终于看到派墨线全程贯通的新闻,年底时又得知,新路估计在2022年下半年通车,但现在已经能走了,等的有些不耐烦的我,决定立即动身,于是有了这次冬季进藏之旅。

  走完阿里环线回到拉萨,次日上午,先到医院做核酸,事先已预约并付了款,因为很快就能完事儿。可到现场一看,人满为患,队伍绕了好几圈。找到队尾排了一会儿,发现不仅没往前走,反而有点儿往后退——插队的人一个接一个。更要命的是,人们都很亲密地拥在一起,前胸贴后背,气氛显得十分紧张。

  见此景,我决定放弃,回到旅馆驾车出门。一路往东,开到市区边缘,来到另一家医院,进门就能做,前后连2分钟都不到。

  医院附近就是高速公路入口,这高速叫林拉公路,林芝到拉萨的意思,全程400公里,免费通行。事实上,它也是未来雅叶高速的一部分(四川雅安到新疆叶城)。

  这段路上有座米拉山,垭口高度5013米,在川藏南线14座山中,位居第二(第一是5130米的东达山)。不过,前几年已经修通隧道,无需再翻垭口了。

  米拉山过后,刚才的一路冰雪,逐渐消失,越往前走,气温越高,两旁山坡上,开始出现松树林。

  随后的公路,沿尼洋河行驶,在多布停车区附近,有一段河水非常漂亮。如果沿318国道走,估计能把车开到河边,尽情欣赏。

  4小时后,抵达林芝,高速公路在市区西侧的河对岸掠过,再往前不远便是终点。这段路因为路况好、下坡多,仪表显示油耗6.5升,是此次旅行中的最低记录。

  高速公路终点附近有个路口,往东是318国道,往南是林芝机场,前往机场的路,其实还是高速公路,沿着它又走了14公里,下高速往东——这一带是尼洋河与雅鲁藏布的汇合处。

  会合处的地势非常开阔,是一片巨大的湿地,给人一种壮丽之感。

  前年深秋我曾专程来过这里,当时是另一幅景色,看上去更美。

  实际上,无论冬季还是秋季,都不是它的最佳时刻——再过几个星期,也就是每年的3月下旬到4月上旬,这一带桃花盛开,那时才是一年四季当中最棒的。如果您有兴趣,不妨去一趟,反正林芝有机场,出机场就是景区,且此处海拔只有2800米左右,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现高反。

  雅鲁藏布的源头,距离阿里地区的玛旁雍错,大概只有几十公里。它沿着219国道流到拉孜,再沿318国道流到曲水,最后从曲水流到林芝,从曲水到林芝的这一段公路,最早叫306省道,如今改为219国道,从旅游角度,可以戏称为山南环线,这里是藏民族的发祥地,古迹甚多。

  雅鲁藏布与尼洋河会合后,一起往东,进入一条山谷。这条山谷的深处,便是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峡谷起点在派镇附近,从这儿开车过去,还得2个小时左右。

  山谷里,雅鲁藏布的南北两岸,各有一条公路,都非常好走,其中江北岸的公路,还经过一座大沙丘。沿途的村庄也特别多,有的村庄甚至沿公路连绵数公里,人丁兴旺。

  也许正是因为人烟密集,公路上的区间测速十分严厉,不得不谨慎慢行。好在景色不错,开一会儿便停下来赏景,基本上用不着担心超速。

  虽然山谷深处也是雪山,但与前几天在阿里的冰天雪地相比,在这儿有一些春天的感觉。

  2小时之后,抵达派镇。这是山谷里最为繁华的地方,有加油站,还有酒店、客栈与餐馆。

  过了派镇,雅鲁藏布的两岸,依旧是各有一条路。其中,沿江右岸的路往前几公里,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起点:大强卡村。继续往里,可以走到格嘎村、直白村和加拉村。过了加拉村,就进入无人区了,再出现人烟,是墨脱县境内的多卡村,俩村间的直线距离将近50公里,沿江走,不知道得多远。

  沿江左岸的公路,走到八九公里时,是曲松村,这个村的旅游生意十分红火,大概有两三家小型酒店,还有数家民宿。过曲松村不足10公里是达林村,公路随后下坡,来到江边,这里原本有座桥,能与江右岸的路会合,但我在2020年11月走到那时,桥已被冲塌。

  也就是说,江右岸的大强卡村、直白村和加拉村,江左岸的曲松村等,都是在这一带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要落脚点。至于大峡谷深处的瀑布群,普通游客是难以涉足的。而著名的雅鲁藏布大拐弯,得从318国道上的排龙乡过去。

  除了排龙乡的雅鲁藏布大拐弯,在前往墨脱的途中,也能看到几个“小拐弯”。墨脱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首先通车的是北面的扎墨公路,从318国道上的波密县城到墨脱。2021年5月,墨脱西面的派墨公路贯通,我这次来的打算,是沿派墨公路进入到墨脱,再沿扎墨公路出来,从而构成一个完美的环线之旅。

  当我在雅鲁藏布大峡谷里简单转了一圈,回到派镇,很快来到派墨公路的起点。从派镇到墨脱不过100多公里,但毕竟没有正式通车,能否开车走到墨脱,心里没底。

  事实上,我仅仅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上这条路的。在允许的范围里,能走多远算多远。

  刚刚驶上派墨公路,便立即开始爬山。这段路上升非常快,转了几转,就来到比较高的位置,可以俯瞰派镇全景。与此同时,路面开始出现积雪,但尚未影响行驶。

  继续往前没多远,积雪逐渐增多,我将驱动模式从两驱改为四驱,虽然面对上坡,但仍能维持前行。

  这段路的第一程,是通过多雄拉隧道,穿过多雄拉山。隧道口海拔约3600米,刚才踏上这条路时的海拔,将近3000米,也就是说,得往上升600米左右,才能来到隧道口。面对逐渐增多的积雪,能不能爬升600米,我的心里开始忐忑不安起来。

  终于,在距离隧道口大约还有两三公里时,路面积雪厚度增至40厘米左右,行驶变得十分困难。

  为了保险,我停下车,徒步往前侦查。发现前面的雪越来越厚,基本上已经到膝盖。经验告诉我,我虽然带着4副防滑链,但这种地形也是轮式车辆难以通过的,除非换辆履带车,比如拖拉机。

  我非常渴望能沿派墨公路前往墨脱,但在这种环境下,强行硬闯的话,显然极不理智,因为最终很可能会把个人的旅游行为,变为浪费人力物力的高山救援。那样做,不仅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任。

  接近黄昏时,我决定下撤。回到派镇,并原路退出,返回到林芝附近住宿。

  次日凌晨,天气阴沉,离开林芝不久,开始飘雪。沿318国道一路往东,在雪中翻越了色季拉山。

  途经鲁朗,原本很漂亮的小镇,淹没在纷纷雪花中,能见度很低,几乎什么也没看见,就过去了。接近中午,抵达波密。随即跨过帕隆藏布,来到扎墨公路上。结果,十分沮丧地得知,由于下雪,这条路在过去2天中,一直关闭着,什么时候开放,无确切消息。加油站的人说,自春节以来降雪频繁,途中有结冰与积雪的路段,行车很困难,前几天还有辆车被雪埋住,幸好人被救出。明后天即使雪停了,也得有个铲雪、清路的过程,不太可能很快开放。

  闻此言,感觉前往墨脱的愿望,很可能无法实现。毕竟,我不能在波密无休止地等待下去。恰在此时,接到来电,得知我的下一个工作将在4天之后开始。也就是说,我必须用4天时间,回到北京。

  就这样,波密成为这次藏区自驾之旅的最后一站。剩下的,就是快马加鞭了。

  回京之路,前半程是318国道,后半程是京昆高速。午后从波密出发,第1天到左贡,历时9小时,行驶415公里。第2天从左贡到雅江,历时13小时,行驶560公里。第3天从雅江到汉中,历时13小时,行程840公里。第4天从汉中到北京,历时16小时,行程1300公里。

  讲到这儿,有人可能奇怪:大名鼎鼎的川藏公路,怎么在我的旅行中,变得如此简单?

  事实上,这回藏区之旅,重点之一是阿里,这也是我走青藏公路进藏的主要原因。重点之二是墨脱,但老天爷没给面子,只能等待下次。既然已经到了波密,走川藏公路返回,是必然的——著名的318国道,对于这次自驾游来说,仅仅是路过。当然,还有个不利因素,那就是持续阴天+小雪,天阴的要命,四周一片灰蒙蒙的,让人垂头丧气,提不起精神,所以,我从之前的一路走一路看,改为单纯驾驶。

  从波密县城算起,到进京检查站,共行驶3112.5公里,这一程的平均油耗为7.2升,比从北京到拉萨的8.8升,低了不少,估计是因为下坡的里程,比去程多一些。

  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川藏公路的感受——走它需要一些运气。运气好时一帆风顺,运气不好时,冬季可能遇冰雪,夏季可能遇塌方。比如,有一年的5月份,我独自驾车行走川藏+新藏公路时,只用4天时间,便从北京开到拉萨。同年8月,我的几位同事驾车从成都出发,全天暴雨不停,到了半夜,连二郎山都没过去,人崩溃了,连夜返回成都,行走318的宏伟计划,变成高速公路一日游。

  所以,如果有人把旅途中遭遇的意外,比如塌方、陷车,讲给您听的话,您一定得明白,那只是他遇到了而已,并不代表那里天天塌方、天天陷车。

  2022年新春的这次藏区自驾游,虽然没能全部如愿,但对于我这样一个汽车栏目来说,也有同行们所无法获得的收获——在真实场景中,在比较严酷的环境里,考察了雪佛兰开拓者的性能。

  在中大型SUV阵营里,开拓者23-33万元的价格,恐怕是最为实惠的,与之同级的昂科旗、途昂、探险者等,都在30万元上下。往下一个台阶的中型SUV,比如汉兰达、探岳、锐界、胜达等,价格虽然与开拓者比较接近,但在性能、空间、配置等方面,开拓者仍然占有一定优势。

  优势之一,是性能。

  它的2.0T+9AT动力,表现得非常出色,尤其是平顺性特别好。高速行驶时的稳重感,我认为是它与日系车最大的不同之处。至于新车增加的48伏轻混,使起步、提速时的质感,有了进一步升级。

  优势之二,是空间。

  前排座椅很宽大,与人体贴合得很好,长时间乘坐也不会感觉劳累。第二排座椅的伸腿空间很宽裕,行李厢容积1017升(探岳是506升),后排座椅还能电动折叠,容积可增至2103升,并能形成一张长达2米的“双人床”。

  优势之三,是配置。

  雪佛兰数款车型的共同特征,是“配价比”比较高。就拿开拓者入门级来说(25.99万元),安全方面主要有倒车雷达+影像、自动车灯、电加热后视镜、救援呼叫以及6气囊。便利方面主要是全景天窗、车顶行李架、全车无匙进入、远程启动、主动降噪、定速巡航、驾驶模式(运动\舒适\雪地)、导航、路况显示、手机映射、语音识别、车联网、OTA升级、6个USB+Type-C接口、仿皮座椅、行李厢电源、自动三区空调,等等。

  从29万元的威版开始,还增加了驾驶辅助,比如车道保持、主动制动等。我的这辆开拓者是高配擎版,拥有全速自适应巡航和全景影像等配置,在长途自驾游过程中,显得极为实用。

  有趣的是,它的仪表盘上,还能显示出与前车、后车的时间距离,有利于驾驶者掌控安全车距。说到安全,它的提醒功能做得很棒——前方有人或障碍物,而驾驶者没有做出反应时,前风挡上会出现红灯闪烁。沿雅鲁藏布大峡谷返回那天,天已黑,在一个弯道处,前面有几个磕长头的藏民,警示灯便及时提醒了我。

  每当偏离,除了仪表盘上有显示,座椅也会“抖动”,如同民航机上的“颤杆”。而且,抖动分为左右,与偏离方向相同。

  另一个很棒的设计,是车内亮度的调整。每当夜晚驾驶,会感觉车内的仪表屏、中控屏的亮度太高,影响视线,并容易造成眼睛疲劳。

  只有降低车内亮度,眼睛才会觉得很舒服,观察车外也变得更容易。

  事实上,这种亮度调整并不是新鲜东西,许多车上都有,我之所以夸赞它,一是因为调整范围大,可以做到很亮,也可以做到非常暗;二是调整旋钮设计的很人性化,需要时按一下,粗大的旋钮就会弹出,操作起来很容易,且手感很好。某款德系车与正好相反,一是调整范围很小,最亮与最暗差异不大;二是调整旋钮很小,盲操作不易。至于有些车所热衷的取消物理按键,改成中控屏操作,就更不敢恭维了。因为操作更麻烦,开个车灯都得在屏上操作至少3个动作,给人一种“脱裤子放屁”的感觉。

  另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是遮阳板伸缩幅度很大,每天早晚,如果太阳位于左手,我都会靠它遮阳。

  多功能方向盘如今已经很常见,由于功能太多,它的正面已经排满,于是,把曲目选择与音响大小,设计在了方向盘的背面,使用起来颇为便利。

  最后再说说油耗。此次自驾游,全程共行驶1.1万公里,全程平均油耗8.0升/百公里。

  增加48伏轻混之后,开拓者两驱车型的最低油耗是7.1升和7.47升(NEDC/WLTC),四驱顶配是7.7升与8.14升。对于一辆自重超过2吨的车来说,无论按照哪个标准,7.7与8.14这俩成绩,都算是不错的。

  此次藏区之旅,虽然没能去成墨脱,略带遗憾,但能在冬季行走阿里大环线,已经使我心满意足,非常开心。因为,距离我第一次行走阿里,刚好过去20年,一边走,一边将眼前的所见,与20年前的记忆,形成对比,实在是太有意义了。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感慨是汽车。自驾游时,汽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您必须有一辆品质可靠的车,才能得到充分的庇护,即使零下31度,即使海拔5200多米,也构不成丝毫影响。

  20年前,我的那辆车,让我掌握了多种修理技能,在藏区2个月,日均修车2小时。

  20年后,我的这辆车,让我在冰天雪地之间,舒舒服服地赏景,顺顺利利地走完了、至今仍有人将其视为畏途的阿里大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