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姮

在青岛纺织博物馆的衍纸展上,“百年历程 辉煌成就”主题作品吸引了孩子们。 通讯员 崔冬妮 摄

市北区是青岛红色运动的发源地。青岛最早的党组织、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第一个地下联络站在此诞生,王尽美、邓恩铭、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过革命的足迹,拥有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黄台路中共地下联络站旧址等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青岛革命运动的摇篮。沿着历史脉络,打卡市北“红色地标”,聆听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传奇”,通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一幕幕还原历史的真实场景,近距离触摸青岛百年历史,追寻城市记忆。

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

“还我青岛、誓死力争!”在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一个借助全息影像科技手段打造的互动区域让游客格外触动。在这里,一段百年前五四爱国运动游行场景仿佛发生在眼前。

穿越百年,聆听“激荡之声”。在爱国学生激昂的呐喊声中,游客们仿若穿越百年,回到烽火岁月,同举拳头,寻求强国救国真理。正如历史课本所写,五四爱国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篇章。这段岁月正是青年人和学子了解党史的入口。

连日来,不少市北学子走进这里,感悟红色印记。据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展出的1800多件珍贵藏品基础上,专门开发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党史课程,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

沿着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登上青岛山山顶,就能看到青岛山炮台遗址。在“青岛山炮台遗址”,大家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炮声和硝烟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感慨万千。这里既是德帝国主义侵略霸占青岛的历史见证,也是地下军事建筑的经典之作,规模之宏大,结构之复杂,功能之齐全。

遗址内部仅容一人通过的狭长通道一侧,有德军的弹药仓、通讯室、警卫室,另一侧便是放置大炮的房间。看完“青岛山炮台遗址”之后还可以下山逛一逛文创小商店,精美的折扇、能做书签的文创尺子……应有尽有,不仅有颜值,而且还有实用价值。

青岛纺织博物馆

“太阳太阳像一把金梭,月亮月亮像一把银梭,交给你也交给我,看谁织出最美的生活。”这首以纺织为主题的《金梭和银梭》,在当年的青岛曾广为流传。

众所周知,青岛是中国近现代纺织业的发祥地之一,曾与上海、天津鼎足而立,在全国同行业中素有“上青天”的美誉。过去,纺织行业作为青岛的“母亲工业”,在历史上书写着自己的色彩。即便到了现在,一说起过去的青岛纺织,曾经的工人们都还饱有一腔热情,他们怀揣着纺织情结,带着满满的回忆继续着他们的“纺织梦”。

青岛纺织博物馆所在地前身为始建于1934年的上海纱厂旧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产业积淀。园区内有青岛现存最早的铁路专线桥、工业水塔,体现青岛工业1.0印记的空调、消防设施以及青岛近现代纺织工业巨头周氏家族的百年金桂树等众多青岛纺织历史的有力见证者,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纺织遗址博物馆。

这里,千余件藏品回归纺织故地,与园区的基因底色完美融合,焕发新生。置身其中,人们不仅可以近距离触摸青岛纺织百年历史,追寻城市记忆,还能看到青岛城市纺织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美好未来。

红景新区

红景新区位于市北区海岸路22号,其所在地是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是青岛早期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大本营,也是党领导下青岛早期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王尽美、邓恩铭、刘少奇、李慰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传播马克思主义,留下红色火种。

去年8月以来,市北区深度挖掘海岸路沿线的青岛党史纪念馆、四方机车厂和国棉一厂、二厂等红色资源,统筹规划、联动开发周边区域,着力打造红色思想文化引领,具备理论深度、蕴含产业活力、富有青岛特色的红景新区,旨在将其打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基地,以红色基因和国家战略带动老城区更新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红景新区的建成投用、开园运营,市北将进一步打造具有历史厚重感的红色资源场景赋能城市发展的特色新区,并以此为新起点,持续传承和用好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