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诗,名曰《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中的“晁卿”,就是今天本文的主角,他是一位日本人,中国名就是诗名中的“晁衡”,日本名“阿倍仲麻吕”,一千多年前,他从日本远赴中国唐朝学习,一千多年后,中日两国都为他立纪念碑去纪念他,阿倍仲麻吕到底是何方神圣,可以令中日两国都为他立纪念碑?
阿倍仲麻吕(698年-770年),中国名晁衡,日本历史上著名的遣唐留学生,生于日本飞鸟时代末期一个官僚家庭,父亲阿倍船守在日本朝廷任职,他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尤其喜欢汉文化,非常向往当时繁荣富强的中国唐朝。
模仿中国唐朝长安城建造的日本都城平城京
先说说日本的情况,日本孝德天皇在公元645年开始,实行“大化改新”,全面学习中国唐朝,不断派出遣唐使和留学生,公元710年,日本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今日本奈良),日本从“飞鸟时代”进入到历史上最繁荣富强的“奈良时代”,日本人学习中国的热情更加高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716年,阿倍仲麻吕以留学生身份随遣唐使一同入唐。
阿倍仲麻吕随随遣唐使一同入唐
同年九月,阿倍仲麻吕顺利到达向往已久的中国,并在长安城参加科举考试,凭借出众的才学一举高中进士,作为一位外国人,阿倍仲麻吕在人才济济的大唐科举考试中高中,说明他的才学真的出类拔萃,得唐玄宗李隆基高度称赞和赏识,并改了中国名“晁衡”。
阿倍仲麻吕的中国好友李白
阿倍仲麻吕与当时的唐朝诗人李白、王维等人深交,特别是李白,学识渊博,性格豪爽的他在大唐的官场和交友上都取得成功,在大唐生活了三十多年之久,期间没有回过一次日本,他已经把中国当成自己的家。
纪录片中的阿倍仲麻吕
公元752年,由于双亲年迈,阿倍仲麻吕请求回国,唐玄宗极力挽留未果,终依依不舍地随遣唐使一同回日本,但据说使船在途中遇到暴风雨,阿倍仲麻吕遇难,李白得知后悲伤至极,因此写下千古名诗《哭晁卿衡》,但阿倍仲麻吕并未遇难,而是历尽艰辛辗转返回长安,得知李白为他写下的诗,也写下名诗《望乡》,之后阿倍仲麻吕继续入朝为官,再度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之久,历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三帝。
阿倍仲麻吕像
公元770年,阿倍仲麻吕在长安病逝,终年72岁,他在大唐生活了整整五十年之久,期间没有回过一次日本,是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遣唐留学生,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为中日两国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
为纪念阿倍仲麻吕的杰出贡献,1978年,中国西安市和日本奈良县通过协议,在西安和奈良各立一座“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碑上刻着阿倍仲麻吕的生平、他的《望乡》和李白的《哭晁卿衡》两首名诗,供后人缅怀,阿倍仲麻吕的故事永远激励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日本奈良县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