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今年6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确立了湿地保护管理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将引领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提升松雅湖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效能,强化湿地保护力度,助力长沙县高质量发展。7月8日,松雅湖生态新城发展中心组织召开“城市湿地与生态城市”主题讲座。邀请专家教授围绕湿地、生态城市建设等内容展开详细讲授和专业解读。松雅湖生态新城发展中心,松雅公司,湿地自然学校,公园项目建设单位、服务外包单位等共60余人参加了主题培训。

会上,张琛博士在《城市湿地与生态城市》中强调,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固碳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护我国生态、粮食、水资源、生物安全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我国湿地资源遭受非法侵占、围垦、污染、过度利用等问题突出,湿地保护修复任务艰巨!

李燊分享了湿地保育过程中如何高效开展自然教育,推动公众参与,对松雅湖公园湿地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诸多可行的建议。

据了解,松雅湖湿地公园遵循“全面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立足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修复,通过建设科普基地,搭建管理平台,开展全过程监控,湿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铺展科普基地,扩大宣教功能

成立宣教中心,布局走进湿地、智慧湿地、人文湿地、文献湿地、资源湿地、科普湿地、艺术湿地等板块,集成了志愿者工作站、活动发布、儿童湿地艺术创作、儿童艺术创作展示、湿地生境展示等多种功能。以湿地公园南部为侧重,以礼乐广场为核心,环湖道路两侧及主要入口为点缀,建设了标识系统、导视系统、科普宣教长廊、观鸟亭、观鸟望远镜等设施,深化湿地宣教。

搭建管理平台,以湿地生态为师

以自然湿地生态为师,建立松雅湖湿地自然学校。以志愿者为载体,面向大众进行科普教育。今年以来,共开班160期,开展冬夏令营活动6期,志愿者培训6期,共吸引了约3000余名中小学生报名参与,成为宣传长沙县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平台和长沙县生态文明建设一道靓丽风景线。

强化科技赋能,因地制宜做示范

建设水生态功能示范区,划定湖泊东部湿地恢复区、南部景观恢复区、北部洲滩恢复区共60余万平方米区域开展水生态修复论证和试点建设,源头净化与湖区自净结合,采用“植物塘+潜流人工湿地+景观塘”多级分段处理工艺、“食藻虫+沉水植物+水生动物”的技术原理,构建完整的水下生态系统,通过构建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群落、鱼类群落等为主体的清水型生态系统保障湖水健康水质,为湿地保护与治理提供可供借鉴的范本。

突出过程监测,促进生物多样性

对公园内水质、动植物资源开展连续性跟踪监测。结果显示松雅湖水质维持在地表水Ⅲ类标准及以上,水体透明度达到1.5m以上,水体生态系统稳定;以良好的生态系统结构,有效的生态安全保障,增强生物多样性,改善水环境质量,营造“水禽乐园”,湿地植物216种,湿地脊椎动物11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种。

长久以来,风光秀丽的松雅湖公园依然成为长沙县的一张生态名片,一颗亮丽明珠。今年,长沙县在湖南省率先开展GEP核算,发布了我省首个县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核算成果,率先晒出“绿色家底”。作为湖南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气候调节、文化旅游方面提供了巨大的生态价值,有效凸显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增强了长沙县的“宜居星沙”品牌力。

公园负责人表示,后续,松雅湖将以“强省会”战略为引领,“城乡品质提档年”和“精美城市专项行动”为抓手,作好公园管理和湿地保护两篇文章,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长沙县坚定地迈出生态发展新步伐做引领,做示范,推动“品质长沙县”焕发更大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