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先民在几千年的生产生活中臆造出的一种神兽。它腾云驾雾,行云布雨,又隐相藏形,深潜海底,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然而,却有个人,数十年来潜心研究龙的文化,把龙的形象具象化。他制作的中华长龙,曾两次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他设计的龙狮舞,参加过建国35—55周年国庆游行方阵;亦曾参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庆典;庆奥运长城“祥云”火炬传递;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庆典等大型活动。他还多次出访德国、法国、韩国、印尼、新加坡、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进行龙文化讲学、教授、辅导、比赛,让世界了解、认识古老的东方文化。他就是被誉为“中国龙王”的顺义文委退休干部王玉玺。
初露锋芒
王玉玺出身杂技世家,6岁开始登台表演,曾到过苏联、朝鲜、蒙古国等国家演出。严格的训练和父亲言传身教,使他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后到文化馆工作,他到过顺义400多个村子,拜访民间艺人,挖掘、搜集、整理民间艺术,并写下了约30多万字的资料,为他以后从事文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王玉玺作为文化干部到顺义杨镇辅导龙灯表演。杨镇龙灯会产生于清朝康熙年间,历史悠久,深受人民大众喜爱。以前,龙灯领舞是一只蜘蛛,难免给人以陈旧之感,很难体现出时代特色。艺术的特质是不能满足于重复别人,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创出新的形象适应时代和人们审美的情趣。杨镇龙灯会的龙原只有七节,感觉格局太小。于是,王玉玺对龙灯表演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中国素有“二龙戏珠”的说法,于是他把领舞的蜘蛛改成了龙珠,七节龙加长成了九节龙。这一改进,使龙灯以崭新的面貌示人,很受大家的热捧。
改进后的龙灯会以其北方特点浓郁,造型完整雄伟,表演粗犷奔放而闻名,充分体现出民间艺术的感染力,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在全国民间花会中未见雷同。2007年,杨镇龙灯被列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国35周年,在天安门前举办隆重的游行庆祝活动。主办方找到王玉玺,要他组织一支中幡队参加游行演出。所以要一支中幡,是因为“幡”“番”同音,取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寓意。传统的中幡,高6米,重40公斤。因为是在天安门广场上演出,广场宏阔、壮观、气势宏伟,而用传统的幡,就显得渺小,与广场和游行的热烈气氛不协调,失色不少。于是,他大胆改革,把中幡增高至8 米,重量达到50公斤,被人们称为“擎天柱”,与广场的宏伟达到了和合圆融,渲染出了国庆的热烈气氛,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他和参演的小伙子每天活跃在操练场上,整整三个月。可就在游行的当天,有位主幡手因为特殊情况不能参演,17面中幡少了一面,这可是国庆游行啊,不能有半点差池!大家都急得不知所措,王玉玺挺身而出,凭着他的豪气和深厚的功底顶替了那个队友,圆满完成了国庆的游行演出。
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中国虽是龙的故乡,但龙的利用、宣传、文化却一直被外国人把持着。吉尼斯世界纪录5145英尺的纪录还把握在荷兰人手中。
1995年,由国家体委牵头,要制作一条巨龙,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振奋民族精神,把吉尼斯世界纪录留在龙的故乡,这项工作落在了王玉玺和夫人杨华身上。此前,王玉玺设计、编排过许多姿态各异的龙的造型,但制作如此体型巨大的龙还是第一次。一次次的试验、改进,推倒重来,不知反复多少次,一条“世纪长龙”终于制作成功了。这条龙长1692米(5550英尺),重3038公斤,由569节龙骨组成,用布料8000米,穗边6000注,28000米花边, 115公斤棉花,光领舞的龙珠就达10公斤,整条巨龙要由610人同时舞动。
1995年5月19日晚6时,这一时刻注定要让人们牢牢记住,这条巨龙将在北京天坛圜丘坛舞动起来,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所在。而圜丘是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又称祭天坛。把舞动世纪长龙选在天坛,则显出了策划者的苦心。
巨龙在坛上舞动5分多钟,超越了世界纪录所需要的时间。在人们呐喊和欢快的锣鼓声中,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代表和北京市领导在见证书上签字。宣告这次舞龙打破了荷兰人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把这项新的世界纪录留在了龙的故乡,留给了龙的传人,更振奋了民族精神。
奥运会上一展风采
创新,发展,似乎是一切事物永葆青春,充满生命活力的动力。王玉玺在想着,舞龙,是中国传统舞蹈,怎样给它加入时代的元素,既保持传统,又能让人耳目一新,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接受。
2008年,为庆祝奥运成功举办,奥组委要在八达岭长城举行奥运圣火传递开幕式,把奥运火炬依次传递开去。组委会聘请王玉玺担任总设计、总编导。这次,王玉玺别出心裁,圣火传递采用的是写意手法,设计神龙见首不见尾,龙头是实物,龙身则采用行为手法,由身着统一服装的2008名学生和身后蜿蜒的长城组成,每人手持一把金黄色和红色的道具扇,随着火炬的传递不断变换着动作。龙尾属虚景,沿长城蜿蜒而去,拓展了观众的想象空间,随着设计者去二度创作。
这条巨龙龙头的制作,王玉玺和夫人杨华也煞费苦心。在长城举办奥运火炬传递,是亿万国人多年的企盼,也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象征,要体现出中国的气势。火炬传递时,龙的视线会随着火炬手行走路线转动,龙睛不时眨动,加上灵动的龙身,浑似一条活龙,每一个组件都非常精致。龙头的外形是传统的中国模式,主色调是黄色,暗合中国人的肤色。举办地长城上多风, 还要考虑到下雨刮风等因素,为安全,不能使用电能,龙头动作完全靠人工完成。
8月8日凌晨5时,八达岭长城上人山人海。7点30分,火炬传递现场2008羽和平鸽腾空而起,大鼓、红绸、太极拳、旱船、健身球表演开始,火炬手们高喊:“飞越长城,走向世界”!依次由龙口而入,经过龙头,龙身是主要传递区,火炬手经过时,龙身会自动分合,恰似长龙舞动,出神入化,动感极强,给人以神龙飞天之感,这条巨龙与长城搭配可说珠联璧合。当奥运“祥云”火炬经过龙身到达北四楼最高点时,火炬手面对主会场展示圣火。这时,龙身由黄色变化为红色,寓意圣火点燃了巨龙,“中华长城奥运龙”登上了八达岭长城主楼,预示把奥运圣火传递活动推向新高潮。火炬传递活动圆满收官。
一次次的设计、编导、演出取得成功,王玉玺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关注,本人也被媒体约定俗成地誉为“中国龙王”。
退休后的生活
2015年,王玉玺退休,但凭着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舞台经验,不断地帮助许多单位设计、编排、辅导、演出各类节目。2020年疫情,不能聚集,正好有时间静下心来回忆自己40多年从艺生涯,分门别类整理那些报刊、影视、视频等资料。
整理这些资料,只是撷取其精华,传给更多的人,以光大民族艺术。疫情缓和后,他应邀到一家单位为人们介绍五月节的来历、习俗等;重阳节,应地质大学的邀请,给大学生们讲解重阳的由来、习俗,北京人怎样过重阳节等。河北有家单位,还请他重新设计编排龙狮、中幡的套路,准备以后排演。近段时间,他又在家里整理本地“二十四节气”的时令、气候、物候、农事、雨雪、冷暖等资料,准备做一次有关时令的民俗活动。王玉玺做的这一切,源于他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也是一种文化自觉。为传承、弘扬、发展传统文化,王玉玺一直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文/金克亮
【北京纪事公号:beijingjishi 欢迎搜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