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照垣(1892.12.16—1972.10.17)原名翁辉腾,又名翁嘉添,祖籍广东省惠来县华湖镇华英村,生于广东省惠来县葵潭镇,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军人,打响淞沪抗战第一枪的抗日名将。他在淞沪抗战中英勇抗日,浴血沙场,名震中外。他一生爱国爱民,坚决抵抗日本的侵略,曾经多次北上抗日,但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与腐败行为而告终。他在1949年携夫人许淑真移居香港,于1972年10月17日因心脏病发作而病逝,享年80岁。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投粤军陈炯明辖下陈铭枢部。
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到1926年止,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旅长、支队司令和中将指挥官。
192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9年秋转法国慕漠尼航空学校学习。
1930年,毕业于法国摩拉纳航空学校。
1931年,回国后,在陈铭枢部任保安团长,同年秋任中央警卫军旅长和第十九路军第七十八师第一五六旅旅长,驻防上海。“九·一八”事变后,力主抗日。担任过上海大中学校抗日集训部代主任。
1932年初,面对日寇挑衅闸北,不待军命,奋起抗击,打响了“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第一枪,翁照垣率本旅3000多名官兵,坚守阵地,并组织敢死队和大刀队,重创日军,是这场震撼中外的国际战事第一阶段的前线最高指挥官。是年夏天,第十九路军奉令调闽“剿共”,翁照垣不愿再战,赴南洋宣传抗日并为发展中国空军募款。
1933年1月9日,因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有功,于第七十八师一五六旅旅长任内,获颁青天白日勋章。
1933年初,受张学良之邀,出任东北军第一一七师中将师长,后擢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副军长,率部与日军鏖战於长城古北口及滦河以东一带。11月,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被任命为福州城防司令、第六军军长。
1934年春出国。
1935年,应李宗仁电邀,就任抗日救国军新编第一师师长,後任第六十师师长,驻防於广西北海和合浦一带,任桂军纵队司令。
1936年导演了北海事件。
“北海事件”是民国时期广西影响最大的对外交涉事件。1936年,有间谍嫌疑的北海“丸一药行”老板、日本人中野顺三在其药店内被愤怒的北海军民杀死,引发了轰动一时的“北海事件”。这一事件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推动了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
翁照垣,时任桂军新编第一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策划了并领导了刺杀,引发了“北海事件”。
1936年6月,“南天王”陈济棠联合桂系反蒋,李宗仁、白崇禧为了扩大军事实力,电邀在“一·二八”淞沪抗战而扬名后又在“福建事变”中失败的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翁照垣入桂,共同抗衡蒋介石,翁照垣被委任为以陈济棠、李宗仁为正副总司令的“中华民国国民革命救国军”桂军新编第一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后因反蒋半途夭折,翁照垣该师进驻北海。翁师一进北海,就听到当地群众对中野的间谍行为的反映。在淞沪目睹日寇暴行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恨之入骨的翁照垣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布置其秘书丘东平调查收集情况,相机行事。
丘东平调查得知,中野不仅刺探我政治、军事情报,而且勾结地方黑恶势力,欺压百姓。丘东平把情况报告翁照垣。1936年9月3日夜间,翁照垣派了5名便衣人员诈称买药,潜入丸一药房,将中野顺三刺死。消息传出,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翁照垣的行动在当时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下可谓不同寻常。日本自恃强国,骄横残暴,视中国领土及其中国人为任意宰割蹂躏的对象。其侨民被杀,日军暴跳如雷,派了两艘军舰开到北海海面,要登岸“调查”。翁照垣义正辞严,不仅不让敌军上岸,而且下令限时撤离,否则,开炮射击。日舰得知翁照垣的“强硬”,只好灰溜溜地撤离北海。
蒋介石、李宗仁十分震惊。蒋着余汉谋派广州外交特派员公署秘书凌士芬到北海调查,李宗仁从南宁发来电报了解真相,并无端指责翁照垣“抗不从命”。从《李宗仁回忆录》中可见李当时的心迹和群众的拥护程度:翁照垣“无故将一日商杀害,企图引起国际争端。李济深、蔡廷锴也随之鼓噪,全省军民随声附和。”
翁照垣一手导演的“北海事件”,被史学界评为抗日战争一百个重大事件之一。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第一战区程潜部任前敌总指挥及第七战区东江游击司令(津浦线督战司令)。後被日机炸伤,转香港治疗。
1938年春,伤愈回潮汕,任广东省第8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4年,任潮(阳)普宁惠来抗日自卫队指挥官,与日军周旋于大南山一带。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回汕头,在家乡经营西岭矿场、葵峰农场和兴纪行等实业,并被推举为汕头救济院董事长。
1949年,移居香港,直至1972年逝世。
将军第
翁照垣将军在其故乡葵潭镇留有故居将军第,至今还屹立在葵潭镇老城区布街,其建成于1936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