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和陈敏尔书记调研两江协同创新区时的指示要求,两江新区在行动!

6月16日,两江新区发布《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2021年重点任务》,将从加快要素聚集、强化产业引领、做精科技服务、优化创新生态、加强园区建设五个方面,加快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

艾爽 摄

在要素集聚上着力,年内聚集40个研发机构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近年来,两江新区以两江协同创新区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构建实验室体系,着力建设大科学装置,推进科研力量优化配置,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加速创新资源汇聚,服务好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大局。

截至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等设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35家。

北理工无人车 冉雨琳 摄

这些大学大院大所给重庆带来了大量先进技术,今年内,两江协同创新区的第一条重点任务,仍然围绕集聚研发机构、推动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广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展开。

预计到年底,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引进40个研发机构,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北工大重庆研究院、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等机构投入运营,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分布式雷达验证试验场、东方红卫星互联网重点实验室、西工大重庆创新中心先进金属材料设计与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等一大批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建设。

与此同时,两江协同创新区还将继续广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强化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基地建设,常态化举办科创训练营,集聚高端创新人才累计达到1500人。

在产业引领上着力,探索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机制

成为产业创新策源地,是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标志。两江协同创新区将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型显示、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新材料、通用航空装备等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上下游共建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 江于同 摄

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两江协同创新区将探索建立企业和院校协同创新联合攻关的机制,积极组织科研院所和企业申报及联合申报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承接科研课题。作为重庆经济发展主战场,两江新区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这也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两江协同创新区将把成果产生转化应用作为主抓手,进一步在协同创新区开放各类应用场景,为创新产品提供展示、实验场地,累计落地有效成果转化50项、孵化产业项目50个。

不仅如此,两江协同创新区还将打造一批双创孵化载体,大力引进知名硬科技孵化器机构,推动两江协同创新科技孵化公司、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等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技术研发、科技服务、成果交易等功能。

在科技服务上着力,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共享服务

推动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应有之义。科技创新包括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的全过程,最终落脚点是应用和服务。对重庆来讲,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加快构建涵盖前端研发、项目评估、信息咨询、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全链条全流程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两江协同创新区 蓝天 摄

今年内,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建立健全管委会部门、园区平台公司“多对一”服务科研院所的对口服务制度,开展机关青年干部下基层、进园区,通过对口服务、挂职锻炼等方式,为院所和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此外,两江协同创新区还将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扎实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搭建协同创新区线上科技服务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资讯、知识产权、技术评估、技术交易等专业服务机构,推动药科大创新研究院药效学实验室、摩方超精密增材制造共享服务平台等服务型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样品制造、中试生产等研发共享服务。

在创新生态上着力,探索建设科技创新新机制

良好的创新生态,是科技创新中心的土壤条件。6月1日,2021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启动。大赛将对项目落地做好全方位的服务,以“创赛+创投+创育”的模式,通过“真金白银”支持奖励、创业基金与重磅配套措施,保证项目落户有机遇、可发展、能领先。

两江协同创新区 蓝天 摄

以此为契机,两江协同创新区将打造“明月湖”科创品牌,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办好明月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明月湖创新论坛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明月湖创新沙龙,加强与天府新区联动,推动两江、天府协同创新联盟建设,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双创活动,促进两地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创新。

两江协同创新区还将探索建设创新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明月湖研究院建设,探索筹建“明月湖实验室”,探索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在协同创新区建设过程中大胆创新先行先试。

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两江协同创新区将推动协同创新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挂牌运营,探索建设特色鲜明、引领发展的专业化和市场化的人才发展研究院,积极做好人才后勤服务保障,为人才提供宽心舒心的发展环境。

在园区建设上着力,完善高品质生活城市配套

今年4月,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正式建成揭牌,短短2个月内便已基本建成5个开放科研实验室,已落地和计划导入两江协同创新区的技术和产品应用中,从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精密铸造到关重件残余应力检测,再到航天油箱骨架及航空机匣,几乎都是全球范围内航空航天高端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和关键零部件。

后续,两江协同创新区将进一步加快创新空间载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联合产业孵化基地和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约50万平方米创新空间载体建设,启动约70万平方米创新空间载体设计,西北工业大学科创中心教学科研基地、明月坊、明月湖协同创新馆等配套设施和融合创新中心建成投用。

在基础设施方面,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加快明月大道、人高路、六横线等18公里骨架路网城市道路建设,引入分时租赁电动汽车、充电桩试点运营,深化智慧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园区二期项目,完善在建区域的光纤宽带网络、5G、物联网等泛在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物业资产管理平台,初步构建GIS+BIM为基础的智慧规建平台,启动园区综合指挥运营中心建设。

在高品质生活城市配套,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加快完善际华园、龙湾园城市服务配套,提升市政停车、物业管理等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公共交通,增加公交线路覆盖,加快推动明月湖智慧酒店建成投用,完善明月渡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环湖步道等自然生态环境打造,加快建设国际社区,布局国际学校、医院。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聚焦科技这一灵魂,把握协同创新这一路径,坚持高水平开放合作,促进创新资源加快集聚,推动科技、人文、生态有机统一,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努力在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上担当重任、走在前列,在双城经济圈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中勇挑重担、作出表率,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实现突破、展现作为,更好地在全市科技创新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记者 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