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五大水系之一,从不断流的拒马河,流经房山一带。笔者早年在北京访古时,就对其印象深刻。此行涞源县城,蓦然发现,拒马河的源头居然就在县城东部的一方泉眼上。泉名“旗山泉”,大量泉水从涞源县城一带冒出地面后形成拒马河,河水流经易县紫荆关、涞水县野三坡、北京十渡,自西向东由深山区流入华北大平原,最后流归海河至渤海。
在拒马河源头的旗山上,有一座“文峰塔”,塔为风水塔,唐天宝三年(744),由城内铸币作坊出资兴建,祈求“开文风、平阴阳、驻财源”。明嘉靖十八年(1539),又由住泰山宫道人吉录保与干佛寺僧人徳丹共同修缮,名“兴文塔”。兴文塔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被认定为辽代塔。但其与典型的辽塔风格又大相径庭,而是一座八角五级阁楼式塔。近年重修后已经失去原有的气韵,乍一看与明塔无异。
兴文塔通高22米,修缮后通高27米,占地面积37.6平方米。其由须弥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第一层塔身最高,之后向上逐层高度均匀递减,除角梁外均采用仿木构件。首层塔身辟有塔心室,正南面辟券门,塔身下供奉水母娘娘神像,神像座下有古井一口。原嵌在塔身一层有一通“塔铭”,上记载了始建年代及甲乙方。第二部分塔基为砖砌须弥座式,下枋刻仰莲,上枋刻俯莲,上下枭都有新修过,圭角等部位的原构仍予保留。第三层塔刹建在小型须弥座上,塔刹第一节顶端为莲花,第二至四节为宝珠。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塔刹尖掉落,塔身有一定程度的损毁,近年进行了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