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秋秋
在高架上驾车,我曾无数次驶过锦江乐园。
在沪闵路、虹梅路交汇处,在无数上海人的内心深处。
前几天,一帮90后请我去聊“魔都私家地理”。场面搞得不小,100多个孩子,灯光打下来,是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讲到锦江乐园,孩子们的眼神是迷惑的。在他们的世界中,上海滩排名靠前的地方,是迪士尼、野生动物园、海昌和欢乐谷。
锦江乐园,有什么可乐的?
我试图去讲一些锦江乐园的近况。孩子们听了,会时不时冒出一两句:有“雷鸣山漂流”好玩吗?有“飞跃地平线”好玩吗?有“谷木游龙”好玩吗?
我想了想,然后说:“曾经,每一个上海人,都在‘云霄飞车’、‘急流勇进’上尖叫过。这是属于几代人的青春记忆。”
结束了座谈,我走出会议室。暗下决心:抽空,要去一趟锦江乐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欠锦江乐园一张门票。
A、
幼年,我住的弄堂里,有个“阿四头”。
彼时,“阿四头”20出头,算是“白相人”了。这“白相人”三个字,可不是随随便便说的。不像贾平凹说的“闲人”或现在社交媒体上爆火的“街溜子”,“白相人”有一种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阿四头”很会来事儿。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跑到我奶奶家来,像公布大新闻般地说:“明天都去‘杨百’啊,买热水瓶。这一批进货的质量很好,买了绝对不亏啊。”
第二天,弄堂里大概7、8家,都买了新热水瓶。还别说,新的热水瓶,奶奶一直用了10年。
在“阿四头”嘴里,到“淮国旧”去买二手商品,和到锦江乐园玩一趟,都是牛叉的事情。前者,“阿四头”觉得有技术含量,是学问人。后者,“阿四头”说是领世面、上档次!
我就是从“阿四头”嘴里,听到锦江乐园里不少游乐设施的名字。比如“超级秋千”,这个名字到今天听来,都显得那么霸气。再比如,“激光射击”,听到这个名字是不是马上可以脑补出不少画面?
最让“阿四头”津津乐道的,是“急流勇进”。为了给我讲这个设施,他还特地拿出一本《成语词典》,告诉我说:“从来都只有‘急流勇退’,为什么这个项目叫‘急流勇进’?就是因为它太刺激。船被拉到5层楼的高度,一下子滑下来,人都不用保险带的,坡度差不多要90度了(显然夸张了)……”
“阿四头”走了,我会继续脑补,什么是“急流勇进”。人摔下来怎么办?人在船里会不会撞来撞去?坐第一排,溅得满脸水,这个水干净吗……
入睡前,我会暗暗下个决心:我也要去锦江乐园。
很可惜。我一直到初二,才一圆“急流勇进”的梦想。这主要是因为,锦江乐园要门票(最早是5角),然后进去玩,每个项目还要买门票,再加来来回车票,大概要花费10元。这点钱,足可以让我在“东宫”消磨一个月。
等我玩过“急流勇进”之后,倒也不那么激动了。生活中有些事情,也是如此的。梦想在未圆之前,是最美好的。
“阿四头”今年应该五十几岁了。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还记得眉州路130弄吗?
B、
改革开放以后,在上海大街小巷,流行着一种名叫“康乐球”的游戏。用球杆击打康乐球,让其入洞,有点像台球。只不过,康乐球一般是扁平的圆形,台面上常洒上石灰粉,以减少摩擦,加大反弹。
只要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就可以搬出台子,在弄堂里架上球盘,一决高下。
“康乐”二字,深入人心。考虑到上海老百姓已吃饱穿暖,精神生活的需求更甚。于是,上海就打算造一处“康乐园”。从现有审批文件看,提出申请是1983年底,选址、设计、建造等一系列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基本完成。初步设计,锦江乐园共有18个游乐项目,全部从日本引进。
1984年10月1日,《新民晚报》在第六版刊登了一则广告。广告语是:上海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游乐园——锦江乐园,10月1日起部分项目试营业开放。
这则广告极大地激发了老百姓的热情。虽然当时锦江乐园只有8个游乐项目,但获得了空前的反响。喜欢“轧闹猛”和“扎台型”的上海人,争先恐后去锦江乐园尝鲜。
1985年2月1日,锦江乐园正式运营。初期设计的18个游玩项目中,有15个项目安装就绪。分别是:惯性滑车、勇敢者转盘、降落伞队、超级秋千、碰碰车、莲花盘、空战机、空中飞椅、单轨脚踏车、木马游转、观缆车、激光射击。
开园之初,门票是要预售的。2月1日开园,门票从1月22日起销售,票价5角。入园后,每个项目还要收费,分为1元、6角、5角不等。如果要把全部15个项目全部玩一遍,大概要花费8元多。
“急流勇进”是1985年5月,引进锦江乐园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游玩项目,能够在上海滩运营至今。
“云霄飞车”是锦江乐园排队的“重灾区”。一度,排队的人要排出乐园,每玩一次要排大约两小时队。好多人买了票,辛辛苦苦排队,临上车时,却吓得双腿发软。“云霄飞车”在2002年进行了第一次“大修”,此后又安全运行了14年。
C、
1995年,上海滩迎来一件大事。
地铁1号线开通了。闵行的房价一下子坐上了“云霄飞车”。0101号列车报站广播里“欢迎乘坐一号线,本次列车终点站锦江乐园”,成为上海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字眼。
多少上海人啊,心心念念体验地铁的迅捷。坐车到锦江乐园站下车,买了票入园游玩。这一年,锦江乐园的游客人数,达到了230万人次。
1995年时,每逢周末,锦江乐园都有烟火表演。我特地挑了一个周末去,为此还错失了上海申花队的一场比赛。是夜,礼炮齐鸣,烟火动人。作为一个浏阳仔,我见过无数次的花炮表演,但锦江乐园的那一次,印象最深刻。
回家的路上,又听到申花队赢球的消息。那真是一个单纯而美好的夜晚。
整整21年后。也就是2016年,我第一次看到上海迪士尼城堡的烟火表演。看完之后,脑海里浮现的,却还是锦江乐园。就像我到了2003年,全程采访了申花队夺冠的历程(至今我还是觉得,申花队这个冠军不该取消),但在我的内心之中,申花1995是个永远的符号,更简朴,更打动人心。
2000年,我工作了,每个月能有近3000元的收入。我又喜欢上了锦江乐园的“海盗船”,要坐最靠边的座位,体验一上一下的刺激。那个时候,没有“节制”的想法,一个海盗船我可以连续坐9遍,下来后依旧生龙活虎。就像我在大学里,连续熬夜两个晚上,不在话下。哪像一过了40岁,一晚没睡好就垂头丧气的。
2002年,锦江乐园又有了新东西——高达108米、中国第一的“上海大转盘”。如果这个摩天轮叫“上海之眼”的话,估计也没什么人会反对。我的一个朋友C君2011年追女孩子,把表白的地点放在摩天轮上。
好家伙,近20分钟的尴尬!
D、
上世纪90年代,上海滩的主题乐园,并不算少。
除了锦江乐园外,在南翔,有一个环球乐园。在青浦,有一个美国梦幻乐园。临近上海,还有一个福禄贝尔科幻乐园。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四大乐园,是上海小囡的打卡圣地。不过,没过多久,锦江乐园就成了“独苗”,其余三家纷纷倒闭。
哪怕是锦江乐园,也从1995年开始,逐年亏损。如果不是运作得当,造起了摩天轮,打造了“夜市”,那么,锦江乐园也是难以为继的。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又一次来到了锦江乐园。或许因为是日场,温度又高,园区内人不多,几乎每一个项目都不需要排队。
我把所有的刺激项目都玩了一遍,T恤衫上留下了多处汗斑。在游玩“大摆锤”、“波浪翻滚”、“急流勇进”这些项目时,我不止一次地想起,学生时代的某些细节。
锦江乐园的性价比不低。票价只是其他乐园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而游乐项目不在少数,类似“波浪翻滚”这样的游戏,完全称得上高端大气。此前,乐园内其他消费并不高,人均30元能吃一顿饭,这在其他乐园,完全无法想象。
但是,锦江乐园也在很大程度上,显出了老态。比如各个游乐项目的排队设施,就安排得很不够。像“海盗船”,排队人一多,队伍就直接延伸到树林里,难以管理。再比如,4D电影讲的是一个恐龙的故事,坦率地说,还是十几年前的效果,无法引人入胜。
还有一点,对游玩体验,也是伤害。锦江乐园有个规定,游乐设施即便空着,也要从第一个排队的人开始,等候5分钟。等到游客坐上了游乐设施,往往还要一再等候,大有公交车“客满才开车”的样子。
也许,我苛求了。对一个36岁的游乐园来说,还存在,还保留着魔都的许多历史细节,那,大概就足够了。
夜晚,我吃着绿豆刨冰,坐上了“上海大转盘”。
我的心,彻底平静了下来。极目四望,看得到上海的发展,也看得到上海本来的样子。
如果,仅仅是如果,这是摩天轮的最后一圈,你会希望谁在你身边?
我们,都欠锦江乐园一张门票。
图片来源:搜狐 上海发布 金山铁路时刻 上海交通广播 去哪儿 申花 新浪 大上海小龙弄
编辑:小黑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