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曾有许多“壕的传说”,现在基本都已澄清,这些都源于我们对他的不了解。每个城市都有许多面,而迪拜除了广为人知的最奢华的酒店、最大的购物中心、最高的大楼等等之外,还有接地气,复杂又丰富的迪拜老城区,展示了它多元融合的另一面。
迪拜湾堪称是迪拜的发祥地,向内地延伸10公里的迪拜湾将迪拜分成了新城区和老城区。我们印象中的迪拜也只是新城区中心的一小部分,其实迪拜除了几个知名地标外,大部分的街道还是非常朴素的;如果你第一次来估计会惊讶,纸醉金迷、富得流油、高大上等这些词汇和这里怎么说都不搭边。
如果你从哈利法塔向远处眺望,会发现整个城市建筑群都被沙漠包围,还有远处的海水。因为地理环境这个最大的因素,城市发展一直受限;而那些个别创下世界之最的“妖魔化”建筑,成了网络段子的来源,仅此而已。
至于老城区,完全就是迪拜的平民天堂。这里大多是一些来自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打工者,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老城区。这里的街道、商铺、居民楼丝毫没有规划可言,大小工地到处都是。房屋低矮破旧,地面也不干净,风格类似许多中东发展中国家;说老城区像三线城市,估计很多三线城市的同胞们都不答应,毕竟我们有些三线城市已经发展得很好了。这样的街景居然在“高大上”的迪拜,让人想想就觉得荒诞。
沿街商铺都是小店面,比较杂乱。也许前一条街都是卖手机的,穿个马路就成了小商品一条街,中间还夹杂着菜场、饮食店等。
迪拜白天的温度一直很高,对体力工作者是不小的挑战,他们往往非常辛苦,得到的工资却少得可怜。休息的时候,他们才流露出懒洋洋的样子。迪拜富有的大部分是本地人,因为他们可以享受高级福利和待遇;而外来的人员就没有这么好的事了。物价高,生活成本高,有时候租个房子就得花掉快一半。
除了最多的印巴打工者,偶尔也有中国人的影子,另外还有提着行李箱行色匆匆的生意人。这里据说是迪拜非常大的一个手机批发市场,仔细看了下,中国几大主流的手机品牌几乎都到齐了。除了卖手机,还有一些手机配件,运营商店铺等。国货手机在国外有多受欢迎,可见一斑。相比苹果,更为实惠的中国品牌更能符合当地的消费市场。
除了手机,这里部分马路也给人“迪拜的义乌”既视感。小商品、手工业店铺多如牛毛。并且款式多样,价廉物美;许多没看标签,我们就闻到了“made in China”的气息。迪拜贫富差异大,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诸如dubai mall里那些一线奢侈品。这里出售的镀金镯子,民族服装,塑料袋装的手表,廉价行李箱更贴近平民的消费观,让人不需要花很多的钱,就可以活得更体面。我想必定是有市场,才会如此。
有没有发现,无论白天夜晚,除了正规的景点、商场、餐厅,迪拜街头几乎都看不到当地女人的身影;尤其是老城区这样打工者占主要人口的地方!我们一路从海边的酒店走到黄金市场,将近2公里走街串巷,马路上一个女人都没有!直到迪拜知名景点黄金市场、香料市场附近,旅游团多了,女性身影才渐渐多了起来。伊斯兰教国家的女性地位,细思恐极啊!
在非旅游景点遇到当地人,无论是白袍、三哥,还是巴铁,看到我们都很热情友好。当我们举起相机询问是否愿意上镜时,他们都欣然同意;有些还会邀请你入内拍摄。不过友情提醒,如果你遇到当地穿黑袍的妇女,未经同意是绝对不能拍摄的,不然会引起其丈夫的不满,甚至容易发生矛盾。
老城区充满生活气息,你在这里会比去景点更容易领略这的风土人情,以及真实的迪拜。在温州人前往迪拜运营沙漠农场种蔬菜前,迪拜的蔬菜种类少,基本靠进口。我们看了下当地超市里的蔬菜基本都是根茎类,绿叶菜很少,看上去也不怎么新鲜。
印度人开的餐厅是老城区一带最多的,看了眼菜单价格便宜到在迪拜估计找不到第二家。光顾的也多是印度人,他们开心地面对我们的上镜邀请;见到我们坐下,店内伙计拿出压箱底的勺子,点了店内点击率最高的美食,不过真的不怎么吃得惯,迪拜的美食和水一样稀少啊。
这次去迪拜距离上一次已有6年之久,只是这次待的时间刚长,因而能更深入地去了解这个传奇城市。6年里迪拜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依旧在大拆大建,依旧是那个多民族混杂的地方。网上段子里的豪车遍地、沙滩上遛豹子的土豪,也意料之中没见到。
事实上迪拜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繁华,但是和世界上其他著名城市一样,这里充满了为生活奋斗的人。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我们要对任何事物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去证实它,而这所给你带来的是更广的眼界与阅历。你有去过迪拜吗?或者有计划去吗?欢迎来说说你对迪拜这座城市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