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哥亮
朗诵:张霁月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我热恋的故乡》,歌里唱道:“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 依恋在小村周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住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一辈又一辈……忙不完的黄土地/喝不干的苦井水/男人为你累弯了腰/女人也为你锁愁眉/离不了的矮草房/养活了人的苦井水/住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一辈又一辈。哦……哦……故乡,故乡/亲不够的故乡土/恋不够的家乡水/我要用真情和汗水/ 把你变成地也肥呀水也美呀/地也肥呀水也美呀/地肥水美——故乡,故乡……”
当时年幼,不知这是一首开辟了中国歌坛西北风时代的经典佳作,更不知歌里唱的“故乡”到底是谁的故乡、具体又是哪里,只是感觉歌里唱的,和我的故乡郸城当时的情景差不多——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甚至,靠天吃饭的人们,经常连微薄的希望也收获不到。
尽管如此,歌里表达的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态度,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仍然深深感染着我和那个时代的所有人。
下学后,因为家里的某些变故,在家乡找不到出路的我,选择了到广东打工。
背着沉重的行囊、带着缥缈的梦想,漂泊在珠江三角洲的各个工厂,心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却从未衰减过——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闲暇时分,我爱上了写作。经过多年努力,从最初写的文字如泥牛入海、退稿信都收不到一封,到能在广东以及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发表、甚至被广为转载时,我常用的一个笔名就是“郸城人”,目的就是为了让外界知道我们的家乡郸城。
甚至,在广州看到一部名为《广州故事》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后,我还天真地想过:早晚有一天,我也要写部能拍成电影的小说,名字就叫《郸城故事》,在各大影院播放……
然而,很多外地人,对郸城却缺乏根本的了解,很多人不知道“郸”字的读音不说,甚至告诉他们之后,还往往想当然地认为“郸城”就是“邯郸”,或者是“邯郸”下属的一个地名,让人哭笑不得却又无可奈何。
这也怪不得他们,怪只怪当时的郸城太落后、知名度太低,甚至后来,我回到郸城生活之初,有人寄给我快递,我接到快递员的电话,让我出来领取,出去了却见不到快递员,打电话过去问他在哪里,他说就在路边,在XX建筑前,我看来看去也看不到他说的这幢非常显眼的建筑,仔细询问之下,才知道他是邯郸的快递员,站在邯郸的某幢建筑前给我打的电话——写着河南郸城的快递,却被分发到了河北邯郸……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这说明当时郸城确实是积贫积弱,在外界没有什么知名度,以至快递公司分发邮件的人员,看到一个“郸”字就想当然地把它分给了河北邯郸。包括当年我离开家乡去广东打工,也和郸城工作机会少、在家乡谋不到出路有关。
由于一下学就离开了家乡,当时交通、通讯都不发达,我和故乡的联系非常之少、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和家人都断了联系,对郸城的发展自然也没有什么印象。
2012年,我告别打工生涯,返回故乡生活。回来后才发现郸城已经开始发生改变,印象中那个低矮、破旧、到处坑坑洼洼的小县城,城市框架扩展了,马路比以前宽了,楼比以前高大了,甚至,还建了广场,规划了公园……
但是,当时郸城给我的印象仍然不是太好,一是到处堵塞的交通,二是一些项目建建停停,导致到处尘土飞扬,三是马路边随意倾倒垃圾导致的脏乱差……还有,郸城人民的母亲河——洺河遭受严重污染,变成了一条“臭水河”,每次路过,都让人不禁掩口掩鼻逃难似的离开……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常常感叹:啥时郸城能变成干净、整洁、卫生、有序的城市,洺河能变成广州的珠江、武汉的长江那样的母亲河,该有多好啊!
后来,县里开始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取缔三轮车、开通公交车,从根本上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郸城人民无不拍手叫好。这期间,朱婷的名字开始响彻全国,虽然只是才开始在排坛崭露头角,还没有取得如今这么辉煌的成绩。但是,已经让家乡人骄傲不已。尤其是我,虽然和朱婷没有任何亲戚关系,但是同为郸城人、又同为朱姓,所谓“五百年前是一家”,所以,我更加感到自豪。
这期间,我联系上了很多失联已久的发小同学、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像只躲在壳里封闭太久的蜗牛,伸出触角慢慢接触因为远离而显得陌生的故乡,这才了解到,如今的郸城,已经取得了“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名县”等众多荣誉称号——而以2012年郸城一高毕业生陈威成为河南省理科状元为起点,郸城教育也开始扬帆远航,年年创出新的佳绩……
这些,让我越来越为家乡自豪,越来越为郸城骄傲。我觉得,昔日那个贫穷落后的小县城,正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领导下,向着光明灿烂的未来,昂首前行。
后来,在同学的介绍下,我在郸城县电视台(现在的融媒体中心)找到了一份工作,由于工作的关系,和社会各界的接触多了起来,对家乡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得以了解到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经常下基层考察调研、到农村体察民意,真正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了心上。
感动之余,我为他们写了一首题为《我替郸城谢谢你》的小诗,诗里写道:“郸城的大街小巷,田间地里/到处都留下你视察调研的足迹/郸城的精准扶贫,辉煌成绩/无不闪耀着你殷切的关怀/晶莹的汗滴……”表达一个普通郸城人,对于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感激和敬意。
这期间,我一个在北京工作的郸城双楼籍朋友张瑞星决定为家乡写一首歌曲,记录家乡郸城发生的巨大变化,抒发郸城游子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由于之前我在广东生活,关注港台流行文化较多;他一直在北京工作,受京派文化的影响较大,再加上彼此都有一定的创作功底,所以我们决定汲取“南派”和“北派”的优点,共同创作这首歌。
经过多次沟通、交流、磨合,我们敲定了歌词,命名为《老家郸城》,并由张瑞星在北京找人谱曲、演唱,作为对家乡郸城的献礼——郸城是我们热恋的故乡,作为郸城的一分子,能为郸城做些事,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张瑞星为此还不惜代价、不计成本,付出了比我多得多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却无怨无悔,让人敬佩。
之后,县委县政府又进行洺河生态水系建设、彻底根治了洺河顽疾,让这条郸城人民的母亲河重又焕发了生机;带领全县人民先后创建了省级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使郸城变得干净、整洁、漂亮起来;同时,摘掉戴了多年的贫困县的帽子;招商引资、县域治理“三起来”等各方面也都取得重大突破、成效斐然;疫情期间,还带领全县人民抗击疫情,成功遏制了疫情的输入和传播,最大限度保证了全县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了全县人民更为热烈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如今的郸城,街美、景靓,民富、心安,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满,不少在外地打工的人,开始返乡创业,成为推动郸城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
如今的郸城,再也不像《我热恋的故乡》里唱的那样“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而变成了《老家郸城》唱的那样:“老家郸城,让我骄傲引以为豪的名字;老家郸城,小小县城彰显大国的豪情”。
郸城的改变,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县人民齐心协力的努力奋斗,接下来我相信,我热恋的故乡郸城,会越来越好,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来源:郸城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