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郦晓君 毛炜达
中国大运河流域和沿线主要城市示意图。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
六千里中国大运河,曾经给两岸一座座城市带来繁荣和富饶,如今又成为这些城市发展和复兴的一个支撑。
2022年1月20日,江苏省长许昆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的重点任务中就包括高品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办好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加快推进苏州“运河十景”、淮安“百里画廊”等重点项目。
就在半个月前,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项目正式开工。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在开工仪式上表示,淮安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运河之都”是淮安人民最荣耀的城市记忆。
历史上,自“吴王夫差开邗沟,沟通江淮间水”,淮安的命运就与大运河紧密相连,鼎盛时期曾为全国闻名的中心城市之一,与杭州、苏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如今,淮安再次迎来借“运”崛起的良机。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不只是淮安,从北方京畿大地到江南水乡,北京通州、河北沧州、山东济宁、浙江杭州、江苏淮安、苏州、扬州、无锡等多个大运河沿线城市,纷纷启动发展大运河的重大工程,其中多数和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廓相似,涉及生态环保、经济发展、文旅创新、共同富裕等领域,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要让古老的大运河再次“活”起来,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之一。
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沿水域长约125公里,由四大部分构成。
以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为例,整个工程沿水域长约125公里,,包含中国水工科技馆、城市更新、特色田园综合体等6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50亿元,涵盖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力争“一年搭框架、两年出形象、三年创示范、五年展盛景”。
这只是沿线城市借大运河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国大运河主要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流淌2500余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通航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运河。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正式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大运河的综合保护和文脉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好、传承好、利用好。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标志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同样在近日召开的河北省两会、山东省两会上,均提及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其中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宣布,2022年要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抓好河道水系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修复、文化遗产保护、文旅开发,提升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整体水平。
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在2022年1月6日的“大运河百里画廊”开工仪式上指出,要推动思想认识再聚焦,充分认识建设大运河百里画廊是自觉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运河沿线地区使命责任的重要行动,是积极回应淮安人民复兴“运河之都”城市梦想的现实举措。
然而,在环保的巨大压力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下,也给这些城市发展利用大运河的价值和资源,提出了新挑战。
2022年1月24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首任馆长郑晶对澎湃新闻表示,大运河沿线城市要充分挖掘自身的城市文化特色与特点,因地制宜,寻求各自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新的亮点与代表性名片,进而避免“同质化”现象。
北京通州:助力副中心打造文旅新地标
从北京天安门东行25公里,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方重要节点通州,如今,这里正在大力建设成为北京副中心。
2021年年底,在北京市通州区“两会”上,大运河产业带打造成为热议话题。据北京时间报道,通州区人大代表林正航在“两会”上提出,北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再现运河昔日荣光的重要抓手,也是运河繁荣的加速器。
林正航介绍,通州运河商务区已封顶100米以上楼宇至少19栋,手绘涂鸦钢琴、大运河灯光秀等一批网红打卡地层出不穷。
通州运河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黄之元则表示,运河商务区立足城市副中心总体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要求,对标伦敦金丝雀码头、上海陆家嘴等国际国内顶级中央商务区商业发展模式,已聚集300余家金融机构。
2021年11月,位于京冀交界处的北运河杨洼船闸项目正式开建,2022年夏天,有望实现大运河北京到河北通航。
北京时间的报道还提到,为更好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去年7月,通州区还宣布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为北京2021年的“折子工程”,涉及文化保护传承、文化内涵挖掘与数字展示、沿线环境治理、提升旅游休闲功能、引领大运河全流域交流合作等7大方面、40项任务。
下一步,通州还将以文化旅游区为中心,推动大运河5A级景区、张家湾设计小镇等标志性节点有效串联,引进更多优质文旅项目,力争建设成为文旅品牌形象突出、产业发展强劲、旅游氛围浓厚的全国智慧文旅引领区、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现代国际旅游城市。
河北:沧州将建大运河生态廊道
距离北京200多公里的河北沧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城市中里程最长的城市,从南到北穿越8个县区,贯穿全境,全长253公里。
大运河是沧州的“母亲河”。早在元明清时期,繁忙的漕运成就了古代沧州的繁荣,衍生出特有的运河文化。
现今,“大美运河”成为沧州创新发展的关键词,沧州把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列为“三件大事”之一。
沧州市大运河办相关负责人在2021年7月19日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提到,2021年以来,沧州市实施了包含南川楼、朗吟楼项目在内的大运河沿线21项重点工程,“我们以‘千里通波,大美运河’为主题,以‘一带(运河风光带)、三区(城市展园区、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为空间结构,通过项目建设,努力将运河沿线打造成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高地。”
沧州2022年将以“一卷运河图、两岸多彩景、活力智慧河”为主线,对中心城区31公里运河两岸进行生态修复及提升改造,建设中心城区大运河生态廊道。
另据河青新闻报道,2022年,沧州将对中心城区31公里运河两岸进行生态修复及提升改造,建设中心城区大运河生态廊道。工程完成后,在沧州中心城区大运河生态廊道上,依托武术、杂技、医药、盐运、河工、漕运等历史文化遗存,一幅饱含沧州特色的运河文化画卷将呈现眼前。
山东:济宁打响“运河之都”品牌
“济宁贯彻《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建设的力度,是超乎寻常的,也是抓铁有痕的。”2022年1月,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徐伟曾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济宁打响“运河之都”品牌的决心和底气。
大运河济宁段全长约230公里,和沧州相当。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组成中就包括济宁的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会通河南旺枢纽段、小汶河等11处遗产点及河段。
在徐伟看来,重点项目重点突破是济宁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主要抓手。
作为济宁核心区的任城区,近年来一直把增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和重大机遇。
其中,“运河记忆”文化街属于济宁市一级星标项目,该项目以“运河记忆”为主线,以沿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形成融历史文化遗产、观光旅游、文化体验、时尚休闲、文博购物于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为济宁打响“运河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据济宁媒体报道,济州港在2021年9月开港,为全市现代物流产业创造新契机,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创建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去年9月开港通航的济州港,使任城区内河航运迈上了新台阶。任城区委书记于胜涛表示,济州港的开通运营,是贯彻落实“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运河文化”的具体实践,是重塑运河经济功能、发挥水运优势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运河航线物流大通道、主动脉,形成联通南北的通衢,充分释放任城发展潜力具有重大作用。
江苏:经济发达地区也要开发大运河
大运河离开济宁后,流入江苏徐州。
作为大运河的生长“原点”,大运河江苏段蜿蜒690公里,途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宿迁、徐州8个设区市,这些城市中不乏江苏的经济中心、创新前沿、文化重镇。
据新华社日报报道,在过去的5年里,时任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曾造访这些运河城市不下十余次,最为关注的便是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他提出“要让人们一提到运河,想到的就是江苏”。
为了更好地留住运河记忆,江苏尝试将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转变为“文化空间”。
2022年新年伊始,素有“运河之都”之称的淮安举行“新年第一会”。1月6日,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项目开工,中国水工科技馆、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核心区、大运河百里画廊环湖道路盱眙段道路贯通工程等项目同步开工,总投资超150亿元,涵盖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表示,淮安是大运河文化带重要标志性城市,国家规划纲要十余次提及淮安,将淮安定位为“千秋淮扬”文化高地,规划建设大运河百里画廊,就是要系统全面、区域联动、集中力量做好这份“国考”答卷。
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聚力打造人文画廊、生态画廊、富民画廊、宜居画廊”。
从淮安向南不远,是大运河畔另一座异常繁华的历史名城扬州。据现代快报报道,在这座大运河原点城市、申遗牵头城市,去年6月正式开馆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经成为展示中国大运河全流域、全历史周期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闪亮名片。
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后,进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苏南。
苏州作为大运河沿线流经区域最多、遗产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也是沿线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据现代快报报道,2021年,苏州“运河十景”建设正式启动,包括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等十大运河文化地标。其中,枫桥风景名胜区因唐诗《枫桥夜泊》而闻名中外,“活态传承”是这里最显著的特色,枫桥诗会、诗歌进校园、积极打造船舫民宿、夜间沉浸式演出等,实现“千年一夜”的文化穿越。
苏州枫桥夜泊景区。
无锡清名桥、常州青果巷都是典型的“江南水巷”,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无锡将清名桥、南长街、南禅寺、小娄巷、崇安寺、接官亭弄、黄埠墩、北尖公园等割裂分散的景区街区“串珠成链、闭合成环”。
常州则是依托青果巷独特的人文资源,陆续开放了青果巷文化记忆馆、周有光故居、常州盟史馆、唐荆川纪念馆,形成了常州文化博物馆群落。
浙江:杭州打造“世界级体验式博物馆”
杭州既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终点,也是浙东运河的起点。去年年底,杭州大运河项目迎来新进展。据《钱江晚报》报道,2021年12月30日,如水墨一笔悬浮于运河之上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暂名)项目二期工程顺利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标志着二期正式开工建设。
杭州规划在大运河和钱塘江的江河交汇处,建设一个充满世界多彩文化娱乐、城市旅游的体验区。
根据该报道,整个项目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级标志性工程,已列入国家发改委“十四五”规划,并列为省、市重点项目,定位为创新型、体验型、文旅融合的文化综合体,目标打造为世界级展现大运河文化内涵的体验式博物馆和文旅目的地。
专家:因地制宜寻求亮点,避免“同质化”
从上述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发展计划中不难看出,不少城市打出相似的“生态牌”、“文旅牌”,仅开发仿古街道就不占少数。那么,在保护和开发利用大运河资源的过程中,如何“脱颖而出”,真正为地方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月24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首任馆长郑晶告诉澎湃新闻,在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中,首先是要平衡好文化遗产与环境保护、市场开发之间的关系,在功能重构的基础上,赋予运河本身文化遗产当下的现实意义,并且要让大运河继续成为沿线居民的品质生活空间。而文旅融合、数字赋能、公助民建等新方式方法也不可或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则更是进一步讲好运河故事、做好“古为今用”的关键所在。
位于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郑晶建议,大运河沿线城市可以充分挖掘自身的城市文化特色与特点,之后与大运河沿线不同的区域文化进行结合,因地制宜寻求各自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新的亮点与代表性名片,进而避免“同质化”现象。
在目前大运河遗产保护案例中,有国家公园结合博物馆的,有定期在运河边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有围绕运河故道建设遗址公园的,也有建设百里画廊的。郑晶指出:“通常来说,越是走近民众生活或走进民众生活,就越有利于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千百年来,大运河生生不息,滋养着广袤大地,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如今,大运可又成为沿线城市复兴历史荣耀的重要支撑之一。如何在保护好祖先遗产的同时,充分用好大运河的价值和资源,正考验着沿线一座座满怀梦想的城市。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