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生态和谐屏障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东岔林场走生态建设与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吴莎莎
沿着宝天高速公路,一路向东,层层叠翠、连绵不断的青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远山如黛,近山苍翠,一阵风过,林涛阵阵,伴着密林深处山泉溪涧清脆的水声,和着鸟语、花香、蝉鸣、蝶舞,意趣无边,至牛背梁陕甘交界渭水河畔便是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东岔林场。
东岔林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东岔镇境内,建场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建立的东岔森林经营所。林场东倚秦岭山脉与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唐藏镇(陕西通天河国家级森林公园)毗邻,南接百花林场,西与立远林场相连,北隔渭河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坪头镇一水相望,西距麦积城区106公里,向东约64公里即为宝鸡市。
素有甘肃“东大门”之称的东岔,近年又以中国最美“云端高铁站”的美名“乘着”高铁享誉各地。这里富集的森林生态资源,得益于东岔林场几代林业人多年来的付出与汗水,尤其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的同步增长,和森林生态价值的持续提升。
东岔之美,美在丰厚的生态价值
东岔林场总面积42.6万亩,林木总蓄积231.9万立方米,是集生态建设、森林保护、资源培育、森林旅游于一体的国有林场。这里优越的自然禀赋让林业工作者倍感责任重大,如何在保护好、修复好森林的同时,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他们矢志不渝的奋斗方向。
林场始终坚持“以营林为基础,以林为主、林副结合,培育为主、育用结合,全面经营,永续利用”的林业经营方针,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培育森林8.5万亩,人工造林1.9万亩,封山育林4.9万亩,森林面积增加1.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净增49.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近0.9个百分点,达到89.5%。近年还完成了礼县、秦安异地人工造林1.5万亩、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植被恢复、《野生西蜀丁香驯化研究》《小陇山林区珍稀濒危树种连香树种的群落调查及保护对策》等科研工作。
素有“陇上林泉之冠”美誉的桃花沟是小陇山森林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景区东南与陕西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毗邻,是通向关中——天水旅游圈的通道。面积3.6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8.8%。景区奇峰、怪石林立,山水相依,以雄奇、灵秀著称。生物的多样性和珍稀性在这里得以充分彰显:已知木本植物480余种,珍稀、保护价值高、具有观赏性的植物有红豆杉、水杉、水青树、连香树、红桦等。药用植物丰富,常见的有紫斑牡丹、天麻、猪苓等。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珍稀和具有保护价值的有林麝、黑熊、鹿、红腹锦鸡等。据测定,景区内负氧离子含量平均约3258个/立方厘米,是理想的森林疗养、养生场所。2015年,桃花沟景区入选全国首批37个“中国森林氧吧”,在同年武汉中国森林旅游节被推荐为全国十条精品森林生态旅游特色专线之一,入选“天水新八景”;2019年入选全国森林养生国家重点建设基地。
“森林氧吧”桃花沟,是东岔林场森林生态价值的缩影。据统计东岔林场辖区森林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育水土、固氮释氧等方面的生态价值达到了13.21亿元,为改善甘肃天水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东岔之美,美在森林生态效益的充分彰显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东岔林场森林生态建设的核心,而森林生态旅游和苗木培育则是林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掘森林生态效益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林场以甘肃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沟景区为龙头,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品牌。景区建设按照林场发展规划分阶段逐步实施,围绕“严格保护、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协调发展”的理念,打造“一山:桃花山;一溪:桃花溪;二门:桃花坪大门、仙人坪大门;三石:令牌石、将军石、灯盏石;六节点:桃花坪、仙人坪、秀英寨、静思苑、世外桃源、欢乐时光”的“11236”格局,建设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可接待140人规模的旅游团,已形成集餐饮、住宿、会议、培训、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新业态。在开通桃花沟——通天河——凤县——宝鸡旅游专线的基础上,今年景区全力推进和天水、宝鸡、兰州、宁夏旅行社对接,拓展团队游业务。并搭上火爆的新媒体宣传“顺风车”,通过快手账号、微信公众号开展宣传、推出各类促进消费的优惠活动,仅2020年上半年,景区旅游接待比往年同期增长45.42%。目前,桃花沟景区已形成辐射甘、陕、川、宁等地的小陇山旅游品牌,实现旅游收入5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人,拉动地方经济约1000余万元。
同时,林场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主动适应绿化苗木市场变化,转变绿化苗木培育思路和方式,转型培育彩叶树种茶条槭、丁香、红枫等。在逐步完成圃地苗木结构调整与转型,着力培育彩叶树种的基础上,林场重点开展造型苗木及树木园建设,尝试发展造型苗木、盆景苗木产业,培育造型苗木侧柏、黄杨、栒子、粗榧、猫儿刺、苦糖果等。为此,场属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专赴陕西杨林对造型苗木培育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将取到的“真经”传授给林场广大干部职工。他们还邀请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种苗站专家对全场干部职工进行了培训。近几年,东岔林场累计培育各类绿化苗木面积0.13万亩,培育苗木200余万株(钵),经济效益达到1000万元。
随着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林业产业发展强劲,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东岔林场先后被授予“全国十佳林场”“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综合先进单位”“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东岔之美,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东岔林场致力于维护林区平安稳定和谐,林区二十多年来未发生森林火灾,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动植物种类更加丰富,生物多样性更加富集。
林业职工是生态建设的主力军,林场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关注民生。为彻底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累计改造维修房屋7230平方米,新建房屋3223.4平方米,硬化和维修林区道路200余公里,实现了辖区内办公、通信设施全覆盖。并改造更新饮水、供暖、职工大灶等设施设备,极大地提升了广大职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出版了生态文化作品《尕河的余温》、《三代之约》,同时,以文学创作、文艺演出、体育活动、书画摄影、森林公园建设等为载体,开展了森林生态文化实践,展示了林业职工的良好风貌。通过开展“巾帼建功标兵”“先锋模范岗”“岗位能手”“好妻子”等创建、评优活动,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在春季苗木销售旺季,全场干部职工坚持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宣传推销苗木;通过快手、抖音、微信等发布短视频和图片,让更多人领略东岔桃花沟的自然美景。同时,积极探索发展禽畜、蜜蜂养殖等副业,适度合理开发林下产品及林副产品,主动搞好自营经济开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为实现这一目标,东岔林场将继续以森林修复、生态保护为中心,在实施科技兴林战略,提升森林经营管理质量的同时,强化森林生态旅游和苗木培育两翼发展,促进森林生态效益最大化。
在森林旅游方面,林场积极招商引资,严格按照森林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申报森林旅游项目、森林康养项目,争取资金扶持,力争尽快完成和提升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设施建设;完成科普展馆及科普文化长廊、景区游园小道等项目建设,将桃花沟“陇上林泉之冠”的美誉转化为森林旅游品牌效益。在苗木培育转型方面,将继续加强苗木基地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建设,使苗木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积极引进和繁育宜绿宜花宜观赏的特色景观树种,走绿化苗木、景观树种共同发展的路子;紧紧围绕城市绿化、道路绿化、小区绿化,积极培育大、中、小规格、结构合理的绿化苗木;积极探索培育东岔林区特色花卉盆景、造型苗木,提升苗木产品附加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东岔林场全体干部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尚德务实、凝心聚力、科学发展”的东岔精神为引领,持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探索森林生态发展新模式,着力推动林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守绿水青山、建设幸福林区,奋力在绿色发展中谋求更大作为,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