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天坑


天坑、地缝是两种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天坑就是地面陷下去的巨大坑洞,天坑四壁为悬崖峭壁,底部有暗河。地缝俗称“一线天”,就像大地裂开的一条缝一样。在我国南方,叫天坑和地缝的地方很多。比如广西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巴马天坑,贵州的紫江地缝、恩施的云龙地缝等等。但最著名的天坑地缝在重庆。

重庆曾经有两个地方都称自己叫天坑地缝,其中一处在武隆,一处在奉节。但两地的境遇却是一个决然不同,一个发展旅游热闹非凡,另一个却仍然不温不火。2005年前后,两地围绕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曾经展开了一番明争暗斗。

武隆天生三桥

武隆是最早打响天坑地缝牌子的。2007年,武隆天坑地缝作为武隆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一道组成中国南方喀斯特一期,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据说,当年与武隆喀斯特一道,南川金佛山和奉节天坑地缝同样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候选,而且默默无闻的武隆喀斯特并不占优势,它的资源与南川金佛山和奉节天坑地缝并没有突出优势。但是武隆通过各种努力,最终在重庆的三个候选地中胜出,代表重庆喀斯特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并列中国南方喀斯特一期。从此武隆喀斯特名声大振,影响力大大提升,具有了全国和全世界的影响力。

武隆天生三桥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武隆更加坚定了旅游发展的决心和步伐。2011年,武隆喀斯特旅游区成为国家5A级景区,这也是重庆的第三个5A级景区。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武隆把天坑地缝作为一块金字招牌,大张旗鼓对外宣传推广,武隆天坑地缝的名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武隆也渐渐发展成为重庆旅游的一面旗帜,这几年,以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组成的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年接待游客300万人以上,进入了国内自然景区的第一梯队。

武隆龙水峡地缝

但是这一举动却遭到了奉节官方和民间的一致反对,认为真正的天坑地缝在奉节。这几年,武隆官方也在逐渐淡化直接以天坑地缝的名称对外宣传,天生三桥、天坑寨子、龙水峡地缝、后坪天坑等都不再直接以天坑地缝名义对外宣传,但是在一些旅游企业、旅行社,以及网上的一些报道和宣传中,仍然可以看到武隆天坑地缝的相关介绍。甚至有些网页,介绍武隆天坑和地缝,图片却配的奉节天坑地缝。如今仍然存在提到天坑地缝,很多外地人也只认识武隆,仍然在享受着天坑地缝这个名称带来的流量和关注度。

相比武隆,奉节就要落寞得多。事实上,奉节的天坑地缝才是最典型、规模最大的。奉节天坑地缝由小寨天坑和天井峡地缝组成。奉节天坑是世界上深度和容积最大的天坑,它口部直径和深度都在600多米,四面绝壁,坑底有暗河,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天坑形态,中外探险家曾多次深入天坑进行探险。天坑底部的暗河,水流汹涌,在底部还建设了小寨电站。

奉节天坑全貌

天井峡地缝全长37公里,底部最窄处不足一米,是非常典型的一线天。虽然奉节天坑地缝目前是国家4A级景区,但是其旅游发展却一波三折,自从在与武隆竞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失利,2016年又在第二期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竞争中输给了重庆南川金佛山,没能与贵州施秉、广西桂林一道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奉节天坑地缝最开始把50年的开发经营权转让给了一家民营企业,但却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后来重庆旅游投资集团入主后,天坑地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修建了停车场、步道等一些旅游设施,但每年的游客也只有几万人。

奉节天坑

三年前,奉节县政府又把景区的开发经营权买了回来,准备大力发展,但却因天坑地缝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没有能够开发打造,而且还在环保督察中被拆除了部分设施。如今,因为生态环境保护,曾经策划的一些项目,比如天坑电梯、小火车等,被搁置下来,仍然保持了非常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同时,大多数时间也显得冷冷清清。

奉节地缝

据说当年在与武隆一道竞争的时候,专家是非常看好奉节的。但是奉节准备在离天坑地缝不远、一个叫茅草坝的地方修建水库,当时担心申报了世界遗产,会对修建水库形成限制。如今10多年过去了,水库依然没有修起来,却一再错过了旅游发展的好时机。好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正名,天坑地缝作为奉节小寨天坑和龙水峡地缝的专有名称,得到了官方和越来越多大众的认可。

奉节地缝

对于奉节天坑地缝来说,曾经错失的机遇并不是世界末日。在更加重视生态环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奉节天坑地缝绝无仅有的自然奇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仍然是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