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帝王得了天下,必然是大赏群臣酬谢功劳,但是纵观历朝历代,总有一些功臣勋爵们到最后难免受到诛戮,那是为了什么,无非就是因为他们恃功骄恣自冒于法,自然也有人说皇帝害怕功高震主,那些个功臣们才会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可朱元璋是不一样的,他是没有对功臣们使用权衡之术,因为他知道这样一来虽然维持了表面的平静与和谐,也或许保住了自己的皇位,可也导致了君臣之间互相猜忌日久生变,这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朱元璋是希望功臣勋将们都能够善始善终,然而朱亮祖虽然是真正的忠心耿耿,为朱元璋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可也确实的贪污腐败,那么他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使臣黄凤翔的圣旨一下达,朱亮祖便立即率领军队赶到番禺,只见道同已经一个人等待着死神的降临,朱亮祖的人马将道同捆绑了起来,百姓们见状不忍他们残忍杀害父母官纷纷替道同鸣冤,身体力行地阻止斩杀这样一位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可耐不住皇帝的圣旨,黄凤翔见道同在番禺有如此高的威望,而他们却日夜兼程地来杀他,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曾试图朱亮祖,可朱亮祖却说百姓是别有用心之徒,宣读过处斩道同的圣旨后,朱亮祖命士兵将他送到断头台准备行刑,黄凤翔再一次拖延时间,让其留下遗言,道同到死还在自责自己没有为百姓们出了一口怨气,让百姓们心里难过,可恨苍天无眼,最后道同还是死在了朱亮祖的刀下,朱元璋派出追赶黄凤翔的两名使者赶到番禺时,刚说圣旨到见到的却是道同的无头尸体,刀上留着忠臣的鲜血淋漓,可现场的武官们有的冷漠有的轻蔑,只有百姓们心中不平。

朱元璋闻此噩耗,一方面将朱亮祖和副将阎如雄押解到京城候审,百姓们敲锣打鼓,终于收拾了这位独霸一方的恶霸,纷纷给他扔各种臭鸡蛋破叶子,可见他臭名远扬呀!另一方面招大将军徐建春觐见,让其估计一下像朱亮祖一样为非作歹戕害百姓的功臣武将有多少,韩宜可回禀很多程度不同,不过像道同这样敢于揭发者微乎其微,事情传不到京城根本无从统计,朱元璋叹气,那么这样一位忠臣被杀,朱亮祖又影响巨大,朱元璋还要靠他打仗,那朱元璋会杀这位功臣朱亮祖吗?早朝上,只见朱亮祖带着脚铐登上大殿,不是自称罪臣却是末将,可见他信心十足自己不会被杀,毕竟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功臣,并且握有兵权可以单押一方,朱元璋不会轻易对他下手,所以他认罪可表情却不是这么回事,为了保命他提出解甲归田回归故里洗心革面了此残生。

可朱元璋却不如他意反过来责问朱亮祖陷害知县道同一事,原本朱元璋想这次准备提拔道同为知县,可他却偏偏因为朱亮祖使他死在朱元璋的手里,所以朱元璋自责不已为道同戴纱谢罪。接着又责备巡抚徐本净顾着明哲保身见风使舵,说起话来滴水不漏,做起事情八面玲珑,甚至连是非都不分,最后关头还跟朱亮祖站在一块一起蒙蔽皇帝,直道同入绝境,他不是喜欢做官吗,朱元璋偏偏把他流放终身不得再做官,然后轮到间接害死道同的使臣黄凤翔,就更加痛恨明明可以救下道同却因为他受贿害死了道同,令朱元璋痛心不已直接下令斩,最后终于又回到朱亮祖,他希望朱元璋能够看在过去所建功勋的份上,比如当年平定方国珍讨伐两广攻打四川宽恕罪行。

朱元璋早知道他会这么说,将他反怼回去开国之后也给他封爵,他还不满足居功自傲独霸一方,还叫骇人听闻的叫人搜罗民女供他取乐,在加上有人说朱元璋可以把文臣攥出尿来,立过功的武将却不从动过手,那好朱元璋今天就要拿朱亮祖开刀,就要将其拖出去斩,岂料朱亮祖以“免死铁券”要求朱元璋赦免死罪。接着就又有武将出兵求情,朱亮祖乃开国元勋建议免除朱亮祖死刑,革其爵禄查抄家产削职为民,随即有数名武将为其求情,有老将军不服以朱亮祖不同于常人又是初犯为由力保他,反观文臣以韩宜可为首建议斩杀朱亮祖,否则难以平息道同的冤魂和番禺的民愤,朱元璋无奈当即判斩朱亮祖,朱亮祖知道自己难逃法网,恼羞成怒直呼大骂朱元璋,

朱元璋念在他劳苦功高的份上以侯爵之尊安葬并写墓志铭记载他的功劳,退朝后朱元璋在后殿召见番禺县师爷王怡宁,破格任命其为番禺知县,并准其在番禺县为道同建旌善亭,在亭上明确记载“道同为钦定称职官员”以示表彰,实现了他最后的愿望。朱元璋看着这个欹器反思什么叫做居安思危呀,一方面忠臣被杀痛心难忍,另一方面失去了一位能人武将,真是难以两全啊!其实朱元璋一直告诫过大臣不要自恃功高要严于律己,可朱亮祖依旧我行我素看准了朱元璋不敢背上诛杀功臣之恶名,可他太小看朱元璋了,若是大家都像他一样朱元璋还怎么治江山,为了警醒百官只能这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