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隐居,一定会想到那两句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硬是凭本事让自己成为了隐居的代名词,仿佛只要一谈归隐,那绝对八九不离十说的就是陶渊明。若是再加上丞相两个字呢?陶渊明太过孤高,这人断然不会是他了,仔细一想难不成说的是诸葛亮?被刘备辛辛苦苦请出山来拜到丞相之位,看这不就对上了。
看到这里如果觉得自己猜对了,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今天要讲隐居没错,丞相也不假,但他有个更贴切的称号“山间宰相”。他就是生在南朝经历了宋齐梁三代的陶弘景。陶弘景虽被称为是宰相,实际上他却是个道士,并且他还不是个一般的道士,他可是茅山宗的开创人。
陶弘景出生于医药世家,幼年时曾拜读葛洪的《神仙传》受到启发,之后便对修道炼丹之事大感兴趣,十五岁时便自己写出了《寻山志》一书,很快就因才华出众闻名于世。齐高帝在位时,因闻其才名,还曾将他封为诸王陪读。然而陶弘景一心只想修道无心它事,便在他三十六岁那年辞官,就此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
陶弘景辞官之后来到茅山,据说道教有十二洞天福地,陶弘景的原因是说因为这座山的下面是道教的第八洞天,名叫金坛华阳之天,因此他才选在此处修炼。并在里面建了座道观,自称华阳隐君,跟随东阳人孙游岳学习道家的符图经法。
虽然陶弘景一心只想在山中清修,齐高帝却不想白白浪费了他的才华,在他归隐期间齐高帝曾拟诏书劝他出山,陶弘景赋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表明了自己坚定的心意回绝了齐高帝。
陶弘景虽然隐居山间,却也并非真的对外界时局不闻不问。他在梁武帝萧衍夺取齐王朝政权的时候,曾派弟子向萧衍进表支持,表中援引图谶,说明图谶所示之意为,天下终将归梁,受到萧衍赏识。因此梁武帝继位后,国家每逢有征讨大事之时,常常派人去山中向陶弘景询问,“山中宰相”一名便由此得来。
然而在南梁时举国上下愈发的推崇佛教,陶弘景作为道教代表,迫于压力只得远游。最后为保全教派弟子,只得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自此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重蹈新天师道寇谦之一世而亡的下场。
他最大的创举就是编撰了《真灵位业图》一书,该书在道教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中按照儒家所倡导的世俗社会的等级秩序,构架出了一套等级森严的神仙世界,将神仙世界分等级品第,这套理论一直延续至今。
不仅如此相传他还在研究天文历法时自己尝试制作浑天象,史料记载“高三尺许,地据中央,天转而地不动,用机械拨动,与天象会合”。
有句俗语叫做“十道九医”就是对我国古代道教一派弟子的贴切形容,道教修行不仅讲究内修,还会修炼外丹,即指用鼎炉炼丹。陶弘景曾长期从事炼丹实验,在炼丹的途中不仅研习出不少医学知识,更是炼化出不少化学物质,对后世的化学研究也有极大的帮助。
陶弘景的一生可谓是相当精彩,他爱好广泛并且知识非常渊博,精通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宗教哲学、医术药物、棋琴书画乃至阴阳五行,以及在药物、治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古代科技多个方面都有一定贡献。为人方面也是审时视度,让自己的宗派得以发展延续下去,这般成就称他一声宰相,当真不为过。
喜欢更多历史知识,欢迎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