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不仅是光辉历史的记忆,也是振兴发展的力量。从烽火硝烟里的战士,到革命建设时的英模,辽沈大地从不缺少英雄。又是一年清明时节,辽宁省委网信办、人民网辽宁频道共同推出“最闪亮的坐标·英雄旗帜在辽宁”系列报道,让我们从一个个闪亮的坐标,重温初心,照亮前路。

去过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的人,对中美武器对比展柜中的武器都会难以忘怀。

志愿军落后的“万国牌”武器,与美军先进的战斗武器形成鲜明对比。100多件集中展示的文物,都在无声地讲述那场实力悬殊、异常惨烈的战争。

“钢少气多”的志愿军战胜了“钢多气少”“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通过这些文物的讲述感受到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来之不易。

文物是纪念馆的“魂”。不仅要让文物开口“说话”,更要讲好抗美援朝战争故事。

清明节前,57件新征集的抗美援朝文物正在陆续充实到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即将和广大观众见面。

这批文物包括中国志愿军副参谋长王政柱使用的缴获美军军用地图、志愿军第27军政委刘浩天使用的缴获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高倍望远镜、“时代楷模”孙景坤的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等。

文物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

2020年9月新馆对外开放以来,抗美援朝纪念馆加大了文物征集力度。重点与志愿军老首长、老战士、抗美援朝支前人员及其子女、亲属等加强沟通交流,新征集了许多具有较高收藏和展示价值的革命文物。

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启用后,充分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让陈列展览活起来。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在这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侵略军先后投入6万余人、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掷炸弹5000多枚;志愿军陆续投入4万余人,发射炮弹35万余发,上甘岭山头被炮弹、炸弹削低2米,土石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

为了表现战役的惨烈,新馆在展陈中充分考虑文物与场景的融合,不仅复原了上甘岭阵地的实景,还将上甘岭阵地上的炸弹片、嵌有弹片的树木以及上甘岭上阵地上夹杂着弹头与弹片的碎石与岩石粉末等文物融入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

新馆共展出文物1600多件,与旧馆文物相比增加了近一倍。在大型兵器陈列区,新馆在对文物进行维护和保养的基础上,对31件抗美援朝时期的大型兵器文物进行了更为合理的陈列和布局,使之更加有利于观众的参观和了解大型兵器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抗美援朝战争历程全景沙盘中,实景沙盘+LED光点演示全面展示抗美援朝战争进程,作战双方的进攻路线、战斗态势一目了然;在冰雪长津湖场景中,运用时空并序的方法设计背景油画和近景,以裂开的冰块为外形,通过声、光、电展示志愿军战士在冰雪中鏖战的悲壮场面;在家喻户晓的奇袭白虎团场景中,选取了幻影成像+LED的手段来展示两个不同的空间,在形式上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抗美援朝纪念馆对激战云山城、钢铁运输线、无敌坑道、鏖战上甘岭、板门店停战签字会场等场景,在相应位置通过最合适的展示手法,对文物和历史照片做了有效的延伸和补充,让观众在安静的展厅与激烈场景的呼应中,体验战争的氛围。

除了坚持阵地宣传,抗美援朝纪念馆还积极创造条件,成立了文化志愿服务队,以专题展览、流动展览、知识讲座、特色文艺表演等形式走出去,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百姓”的原则,开展了30多个专题特色展览,送到社区、学校、军营和乡村。

抗美援朝纪念馆针对不同的节日开展对应的主题实践活动。每年清明节、“5·4”青年节、“7·1”党的生日、“7·27”抗美援朝胜利日、“8·1”建军节、“10·25”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等这些特殊的日子,抗美援朝纪念馆都会与学校、部队、社区及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截至目前,抗美援朝纪念馆网上祭奠专区,累计有近40万人次参与,其中20余万人次献花。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