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庄园,国五。又名河洛康家,位于巩义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典范。

一代豫商头羊洛水康百万,自第六代康绍敬讫第十八代康庭兰,打破富不过三定律,兴盛四百多年,富裕十二代。“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达十八万亩。”康百万家族,明清时期被誉为中国民间三大“活财神”之一,民国年间是中原三大巨富之一。被全国人民熟知,是在上个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它与四川刘文彩庄园和山东牟二黑庄园被称为全国三大庄园,为富不仁典范。

走进这座庄园,碑刻和朝廷赐匾告诉你,这个康百万家族曾为朝廷解忧,组织团练对抗捻军;为避八国联军之乱的慈禧雪中送炭奉银一百万两;灾荒年景赈灾济困,八十大寿焚券毁债;告诫子孙为人处事不要太过,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要“留余”;奉儒家思想,尊传统文化,培养家族子弟读书出仕等。

康百万庄园规模上是乔家大院的19倍。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对其改造,使其延续了“明时楼院清时廊”的旧貌。

康百万庄园是康氏家族第六代康绍敬始建,第十二代康大勇于乾隆初年翻建、扩建定型。起初建于邙岭山腰,后延至山顶,大门外的伊洛河是其货运主渠道。这座依山就势的庄园现存建筑早已不能和当年同日而语,但也足够惊骇参观者。园区三大块,由位于庄园东北景区大门入口,西行百米不到就是栈房区。复前行,过作坊区即是主宅区。出主宅区,南行是南大院。南大院出来东北行,在遗址广场观碑苑,参观结束。出景区大门,大门东北有民国年间的贞节牌坊一座,临S314有碑楼两座。内有清碑刻两通。

康百万家族,财取天下、利逐四海,创业于明,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咸丰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渐衰。

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双千顷,财富无以计数。

一座宅邸的匾额和楹联既是装饰又是主人品味与修养的外在显示,又因为匾额的获取多为彰表,而成为荣誉的展示。“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康百万庄园内像这样的楹联很多,你看得越多,越能触摸到康百万庄园的本真。

“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是其真实写照。

↓“敢崇信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诚则信信则交交则活活则生财;经商要有商经才能有道,用人先被人用用人方可有度;商品为轻商德为重审世诚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乐观时变。”

坦园石刻(组图上)

“友以义交情可久,财从道取利方长。”

康家先贤馆中的康家第十七代康建德,是康氏家族中唯一一位举人。第十八代康子昭,参加过抗日义勇军。

“暗暗思量百计不如阴鸷好,明明检点万般惟有读书高”。

芝兰室,康百万处理商务起居休息室。室内墙上条屏内容为清代《商论》选摘。

“两世孝节;一念不邪方寸地中惟种德,万缘归正九重天上自生春。”

主宅区

主宅区是康家主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它座北朝南、自东向西由南大院和北大院组成。

北大院一字排开共五个院落,南大院有两个院落。

《功垂桑梓碑》,原立于寨下大路边,内容为南阳知府顾嘉蘅赋诗歌颂康百万组织团练对抗捻军一事。

顾嘉蘅道光二十六年出任南阳知府,颇有政声。一任就是连续五届,近二十年。南阳人将他与“召父杜母”相提并论。他在南阳武侯祠留有一名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振聋发聩,光耀古今。

康百万主宅区大院入口处悬挂着众多匾额,都是清代匾额,有官方赐匾和赠匾。只不过不是原匾,皆为现仿制品。

康百万庄园中很多屋子被辟为展厅,有康百万家族历史、瓷器、木雕、铜器等。囿于篇幅,鱼只选择了其中一个展厅“康百万庄园三雕工艺展厅”还有就是下图中的这幅图。那年那时、影响很多人的、官方对康百万庄园及其家族的解读。

康百万庄园中石雕、砖雕、木雕无处不在,工艺精湛,尤其是门枕石更是一绝。太多无法辑在一集之中,只好讨巧用庄园中布展的图片替代。

↓北大院五大院落最后的建筑是一排依山而建的窑楼。窑楼从外观上看到是上下三层,供人居住只有下面。上面两层均用木制棚板隔开,用来存放货物。很独特。

窑楼有一处场景再现的团练窑,此外还有2003年发现的藏身洞兼藏宝洞和藏宝窑。

康家第十二代康大勇于乾隆初年建造的,俗称“老院”,是中国典型的前堂后寝三进式四合院。

由此进入康家主客厅

“情深施济;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

“留余;耜耕三省当思创业维艰,船行六河须防不世风浪。”

《留余》匾被选为《中国名匾》之一,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清朝翰林牛暄撰写。"留余"匾造型独特,形似一面展开的上凹下凸型旗帜。上凹意为: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下凸意为: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摘自康百万庄园导游词)

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给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 时同治辛末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

牛瑄,康家女婿,清朝同治乙丑科(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金殿传胪、翰林院修编。

金丝楠木顶子床

康家保存下来最精美的一张顶子床。它是用金丝楠木雕刻,由十个能工巧匠,耗工1700多个工时,做了将近5年时间才做成的。它采用透雕、镂空雕的雕刻手法,床柱的雕刻,都是竹节型的,象征竹报平安,节节高。中间雕刻的有福禄寿三星,象征"三星高照,福寿安康"。最上面一层有一官员骑高头大马,两边有整齐的依仗队,象征青云直上。第二层雕刻春、夏、秋、冬,象征四季平安。第三层雕刻有礼让、课读、对奕等人物故事,下面雕刻有小孩戏金鸡、麒麟送子图,有"吉祥如意"之意。这张床的另外一个精妙之处,是可以自由拆卸。它由37个部分组成,通体没有用一颗钉子,完全是铆上去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组合家具。这张床可以说是木雕的杰出代表。(摘自康百万庄园导游词)

龙凤呈祥葡萄藤,三百多年树龄。

“克慎厥猷;处世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

国家石刻定级标准的三层门枕石。

民间三大“活财神”版画。

↓石屏窑也被称为功德窑。因为窑壁上镶嵌着十六块用真、草、隶、篆、行各种字体撰刻的青石雕刻石屏。碑文的内容主要记载了清朝咸丰年间,康家第十五代康道平组织团练,抵抗捻军,保一方平安之后,当地的社会名流,为其歌功颂德的颂词。

令鱼侧目的“知所止”

和拜月石案上的《石案铭》!

一个家族兴衰跨越明清民国,四百多年,可谓古今罕见。

在家族兴衰史展室感受鼎盛时期的康家和康家的没落。

1901年慈禧和光绪回北京路过巩县,康氏第十七代康鸿猷迎驾。并为两宫建行宫一座,满汉全席招待。

当年迎两宫的盛况

在碑苑看主宅区(图左)和作坊区(图右)

碑苑中的石构件。只有一对儿门神保存完好。

碑苑中的清代碑刻。

南大院

南大院是当年康家接待达官贵人的场所, 也是康家传承家学、教育子弟的地方。

这里的匾额楹联处处显示着主人治家的精妙以及财富传承的奥秘。

↓“诗礼传家长临那唐诗晋字,笃诚处事广种些福地善田;品味世间情有关生计货殖传常看,挂怀天下事无益苍黎瓮罐书不读;百家学说万卷经书薪火相传遗后代,庄迓族亲园迎仕宦川流不息待高朋。”

↓“家训馆;深院新辉因大地春深似海,迭函善卷看中原墨积如山。”“康家书屋山;一拳水一勺一角能缩能伸常定秀,鱼自乐鸟自鸣花自香亦觞亦咏亦陶然。”

家训馆、康家书屋山

“人生在世聚散如灯光,灯明满室温;灯灭一室凉。贤者忍凋谢,此道不可长。”光绪年间经历了沉船之痛的康家已走向衰败,康百万庄园第十七代康鸿猷作此人生感慨,鱼不禁想这是在他迎两宫之前发的感慨还是其后的慨叹呢?此言背后的张力如同秦可卿托梦于王熙凤时的肺腑之言。再思忖“观尽古今少感慨,化将静噪永虚无”,顿时彻悟。

↓经腴史华楼,学堂藏书楼也是教书和康百万家族子弟读书场所。“依墨绕书林求知求学求教,借章探史翰解意解科解题。”

经腴史华楼,学堂藏书楼

庄园北入口,也是栈房区前面,是有座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建的贞节牌坊。牌坊是物,立牌坊是为了旌表,都民国时期了,康家人还立贞节牌坊,其中之深意不仅仅对皇恩的念念不忘!

在S314看康百万庄园

临S314有两座精美碑楼

南亭内竖咸丰二年(1852年)的赈灾碑

北亭内竖咸丰十年(1860年)的《诰授碑》

欢迎来访,顺致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