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镇山村走出来回到公路上等候去天河潭的班车,这里交通还是很方便的,不大会儿就坐上了去天河潭景区的班车。

天河潭景区是个4A级风景区,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这里典型的薄层碳酸盐岩裸露地块,褶绉频繁,断裂交错,河谷拐曲,纵横深切;河床上堆积的二十多处钙化滩坝,串连着二十余个溶洞,从而形成了明河、暗洞、桥中洞、洞中湖、天窗、竖井、绝壁、峡道等复杂纷纭、多姿多彩的岩溶洞景观。因此,来天河潭景区游玩主要是欣赏独特的岩溶地貌,不知是不是因为临近贵阳还有个著名景观织金洞或还是什么原因,有着这么独特的岩溶景观的天河潭景区,游人却是非常的少。我们是在没法去织金洞,退而求其次选择来天河潭游览的,事实证明这个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进入景区,呈现在你眼前的是210米的钙化滩瀑布,也是目前国内最宽的钙化滩瀑布。

瀑布下游这一段河叫香粑沟。瀑布飞泻而下,在香粑沟河段那星罗棋布,奇形怪状的石灰溶岩洞,或迂回婉转,或奔腾跳跃,形成美水、浣沙洲、绾髻园、仙女出溶等景点。

在这里,河水被阻塞,产生旋回流,在强烈的溶蚀作用下,经历千百万年的漫长岁月,形成的“腹中天地阔”的龙潭洞的庞大空间---地下天楼、天桥楼、鹊巢楼、月牙楼、海螺宫、潮夕潭、木鱼潭等地下暗湖溶潭。据说丰水时,瀑布如脱缰的野马轰鸣而下,势不可挡,在冲坑溶潭下溅起漫天水雾,蔚为壮观。枯水季节,瀑顶上挂下滴的瀑布如丝如绺,在微风吹拂下,扬扬洒洒,连接钙化滩的是卧龙湖,长长的龙脊──百步石桥浮现在湖中,湖水清澈如镜,湖岸上桃红柳绿,犹如世外桃源。

天河潭原名天生桥,以芦荻河经暗湖形成竖井深潭,穿天生石桥流出而得名。一九九0年初,花溪区委、区人民政府决定开发天河潭为风景旅游区。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和建设,于一九九二年三月八日正式对外开放。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薄层碳酸岩裸露地块,褶绉频繁,断裂交错,节理发育和岩溶作用十分明显。因而形成了这一带河谷拐曲,沟壑纵横,整个景区分为钙化滩的瀑布观赏、香粑沟水文化、水洞游船和旱洞游览四大游览系统。

景区内,一弯天生石桥雄跨壁立的两山之间,气势恢宏。过桥洞,河水似自天而降,涛声轰鸣,飞珠溅玉,形成一泓深潭,以此得名“天河潭”。

天生桥顾名思义,就是天然生成的桥梁,它是地下水精心雕刻的工艺品,是由于地下河流长期侵蚀岩层导致岩石溶蚀或塌陷而形成的,这在身为“喀斯特王国”的贵州尤为多见,黎平天生桥就是其中之一。眼前这个高大的洞口本身就是一座天生桥,桥下这道门便是进入天河潭另一个五彩斑斓世界的码头“燕临门”。

沿景区连廊走过天生桥进入溶洞,天生桥桥拱洞口犹如一宝瓶。穿越天生桥,我们就将进入天河潭内心世界,去聆听石头的声音、石头的故事。

天河潭山水相连,山中有水,水中有洞,洞中有潭,宝瓶的下方就是幽深的天河潭水。

我们将于这墨绿幽深的天河潭中,乘船进入溶洞去大山“肚”子里探寻那个未知的世界。

即将乘船进入的水洞叫做崆灵洞。

看资料介绍说天河潭兼具黄果树瀑布之雄、龙宫之奇与花溪之秀,集飞瀑、清泉、深潭、奇石、怪洞与天生石桥于一身,浑然天成,开始还有点不相信,到了这里我才真正相信了。

之前我也游览过溶洞,但水中游溶洞我还是第一次,而对女儿来说,游溶洞这次贵州行才是第一回。织金洞因为季节的原因这次未能成行,就在这里补一个水中溶洞游了。

进入溶洞我的相机就“失灵”了,无法拍摄,亏得女儿用小卡片机将整个游览过程全部用视频录制了下来。


一下水,空气中就开始荡漾起浸人的寒意,大洞里面等待着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天堂?地狱?神仙?猛兽?我们的老祖先就是从山洞里走出来的,大家都是山顶洞人的后代。现在,我们就要开始闯“三关”,过“四门”了,来对祖先的故居来一次美好的拜访。

游完水洞,进入竹林翠溪景区。我们刚刚通过了一个阴阳怪气的水长廊,现在往外看过去,世界真是冰火两重天呀,刚刚是鬼影丛丛、阴气逼人,现在却是豁然开朗、如入桃源。荡舟于这一江春水之上,夹岸翠竹如影随形,所以这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竹林翠溪。

我真的没有想到,天河潭不仅有山有水,还有竹林,有清澈的翠溪,它像一条蜿蜒起伏的纱带一样绕着翠绿无边的竹林前行。这青山作伴绿水相行的景象,人人见了都会迷恋的。清代贵州著名诗人吴中蕃曾多次来过这里,一来到竹林翠溪就心情舒畅,提笔写下了“每坐溪关向水笑,遑遑含此欲何之”的诗句。吴中蕃老人的意思是,我每次坐在溪头都眉开眼笑、百事无忧,拥有这样的生活,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就是在这种“人生此乐更何求”的心态中,吴中蕃老先生放下了纠结了他大半生的政治包袱,返璞归真、终老林泉。所以,这竹林翠溪也称为“水笑溪”。

青山作伴,绿水同行,桨声拍浪,野趣天成。荡舟于竹林翠溪,真有人在画中过,画从天上来的感觉,这里不是桃源,哪里才是桃源呢?


原以为游完竹林翠溪就开始游览旱洞了,没想到小船掉了个头又带我们从另一处洞口往回游,让我们把之前看过的风景再次回味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