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夏天饭后都喜欢遛弯儿,一般都不会上太远的地方,但至于去哪儿都很讲究,首先得车少,最好的机动车禁止同行的步行线路,其次还得树多,因为空气好,要是如果挨着水边儿就更惬意了
想要在北京城里找到一处有水,有树,适合夏天散步的地儿并不难,作为元明清三代的帝都,北京城里的水随处可见,就连皇帝本人当年也是依水而居,而这散步的好地方明朝的永乐大帝最有发言权
在天安门城楼往东,到南池子大街这一段,沥沥的河水,沿着宫墙缓缓流过,这里就是咱北京城挨着故宫最近的一处夏天散步圣地,它就是菖蒲河公园,明朝永乐年间,这儿叫东苑,也就是皇宫东边的花园
《宸垣识略》记录了永乐十一年端午节,朱棣还亲自到东苑参加全民健身运动,观看马球比赛和射柳,第二年还特意写了首诗,从诗里至少能看出来,明朝初年菖蒲河一带就已经是郁郁葱葱,百花盛放了
不过现代人对菖蒲河的印象却并不太好,民国以后菖蒲河两边盖起了平房,六十年代初期,因为存放节日活动所用的器材,菖蒲河加上了盖板儿,搭建仓库,民房,干脆成了居民区,直到2002年,才重新恢复了河流的原貌,而同时恢复的还有菖蒲河的一个神秘功能
它就是斩妖除魔,在菖蒲河公园里,您能看到一种特殊的植物,也就是‘菖蒲’每年端午的时候,都会把菖蒲和艾草挂在门上,可以趋吉避凶,传说这菖蒲的叶子长得像一把剑一样,五月五天师骑艾虎除妖,手里拿的就是菖蒲剑,话说到这儿,紫禁城外为什么会有一条菖蒲河说法有很多种
古人的想法咱们不好揣测,不过沿河过菖蒲,倒是有实在的好处,北京城里的河流最初大多肩负着运输或者水源的重任,相比之下,菖蒲河就清闲多了,它仅仅是从白浮泉经积水潭这条水道上的一条小支流,上游连着中南海,下游通往通惠河
自然这宫墙外边的小河流也用不着防御敌人,只剩下净化环境和观赏的功能了,而菖蒲的叶子能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起到驱蚊的作用,这样一来,夏天走在菖蒲河边儿咱就没有蚊虫叮咬的后顾之忧了
在地安门以东,一条水流穿街而过,告别北京城将近半个世纪的玉河又回来了,眼下正是北京炎热的夏季,不少人都扎堆儿什刹海遛弯乘凉,却很少有人知道,无论从北京水系的角度还是从夏天遛弯儿的角度,这玉河都是什刹海的前一站
元代的时候,玉河曾是通往积水潭码头的漕运要道,河面宽广,而到了明清,水面儿越来越窄,最后干脆和菖蒲河一样,成了盖板儿河,彻底沉入了地下,不过这回玉河归来不仅重现了一条河道还把一座压在地下的古桥也给挖了出来
就是它,在玉河东头挨着平安大街的这片砖石,不见桥面,只剩下了基座,玉河过去叫通惠河,而玉河这个名字是从明朝开始叫的,那时候有两个写法,一种叫‘玉河’宝玉的玉,而另一种叫‘御河’或者‘御沟’是御的御
不过无论哪种叫法玉河指的都是整条通惠河,而如今的玉河因为对这一段河道的修复,由已故的考古专家徐苹芳先生题字,专指这一小段了,可说到这儿,之所以会改名,还得从如今玉河遗址东南头的一座断桥开始说起
眼前的这两堆石头咱姑且管它叫桥,这就是北京曾经非常有名的东不压桥,在明朝的地图上就能找到它,过去叫‘布粮桥’估计因为明朝时地安门附近布店粮店扎堆儿,这桥跟着叫了这个名字,后来还有过步梁,‘步粮’多种写法,不过这座石桥被发掘出来的时候,桥面已经荡然无存了
只剩下了两端残破的桥头燕翅,也就是一座桥,桥面下坡向两端坡度慢慢变缓的地方,朱棣定都北京,把元大都改成了明朝北京城的格局,而他的孙子明宣宗实现了圆环套圆环的理想,一圈儿皇城墙,一圈儿内城墙,内城墙就是如今二号线环线地铁这一圈儿
而皇城墙在东皇城根大街,长安街,西皇城根大街,和平安大道中间围的这一圈儿,而原来在这几条大街上,都高高地盖着一圈儿城墙,在地安门西边原来有一座桥就被牢牢地压在了城墙底下,老百姓管它叫西压桥,而东不压桥有人说被压住了一半,有人说就紧贴着皇城墙了
窄的能用脚步丈量,如今桥面不复存在了,皇城墙也早被拆了,东不压桥到底压住了多少也就成了一个千古悬案了,而玉河改名和东不压桥改名,几乎是同一时间,这东不压桥已经在皇城根底下了,从它脚下流过的玉河向南端的一部分也就顺理成章的流进了皇城
从全城人的河变成了皇城人的河,这条河有了御用身份,自然而然就被大伙儿叫成御河了,叫俗了也就成了玉器的玉,玉河了!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一键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