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景熟熟

一、怀念前南斯拉夫。 

如今的南斯拉夫已分裂为7个国家,而我眷恋的萨拉热窝,现在是波黑塞族共和国首都。它是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一座山城。历史悠久,富有名声。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就在这小山城引发。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故事发生于二战时期,是七十年代初在我国热播的一部影片。当我看到这部影片时,整个身心为之震撼。影片人物鲜活、剧情曲折火爆,让人回味无穷。影片中游击队长瓦尔特勇敢、机智地率领游击队员抗击德国鬼子,保卫国家的形象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来,我们对电影中的经典段落加台词都如数家珍,似乎在我们的心里萨拉热窝就是瓦尔特,看到了萨拉热窝就看到了瓦尔特。

此刻,我站在这座山城的土地上,当年影幕上鲜活的人物,瓦尔特、钟表师傅及他那年轻漂亮的女儿,一个个都出现了……。回想这部影片,当年我们为什么会如此震憾? 改革开放后,我有了新答案。影片除了一些经典风趣的对话外,更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面孔的英雄人物。在此之前,我国影片中的英雄人物都是王成、李向阳那样,类似样板戏中三突出的人物。然而,这部电影让人耳目一新。原来英雄人物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体面又时髦(西装革履)。为了民族的利益他们敢于牺牲一切,但他们却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冷冷地、不苟言笑地去付诸行动。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他们默默地、在枪林弹雨中艰难不失坚毅的穿行。

朋友,还记得影片中几段精彩的对话吗?这些精彩的对话今天仍然可以作为‘’不忘初心‘’主题教育的鲜活题材。回顾一下,很有意义。老游击队员钟表师傅与他的漂亮女儿阿兹拉(护士)有这样一段对话,引人入胜。

父:我希望您活下去。这也是你妈妈的愿望,如果她还活着。

女:妈妈要知道我跟您一样是不会感到惊奇的。可您却不让我跟您一样……。

父:人和人不一样,人的行为也不一样,有的投降了敌人,有的在战斗,有的在等待,你是个姑娘应该等待。先回屋休息吧!

女:是,爸爸……。

可是他的女儿与男朋友一腔热血,在一天夜晚参加了反西斯的战斗行动,不幸被德国鬼子开枪打死了。在高速摄影镜头中,姑娘缓缓倒下。她那么年轻,那么纯洁,窈窕的身材,白皙的脸庞。在我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象。

影片的音乐同样叫人耳目一新。它肃穆,庄严有激情,极富感染力。不象我们当时的影片,英雄人物、壮丽场面一出现都是高亢的像吹起冲锋号似的音乐。

今天,我们终于来到了这古老的山城,来寻找当年传奇电影的气息。山城历经沧桑,大街小巷仍有古老的身影。而当年弥漫的硝烟早已尘埃落定,它那优良的文化传承下来了吗?我们衷心祝愿这里的人民幸福安康,烈士鲜血开鲜花!

铁匠铺手工匠人仍在用心工作。

二、“巴尔干”一个充满火药味的地名!

走了几天了,知道了“巴尔干”的称呼来自土耳其语,意思是“大山”。到了波黑,你就知道了。一路的大山、遂道、悬崖。这里山路崎岖,风光旖旎。真是天然的游击阵地。

二战期间,德、意法西斯以23个师的兵力占领了南斯拉夫。以铁托为总司令的南斯拉夫人民游击队,在这崇山峻岭之中与侵略者展开了的激烈的战斗。我们熟悉的电影《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就是根据那段历史创作的。瓦尔特、老虎等人物形象也就是前南斯拉夫三军统帅铁托的化身。此刻,我又要回顾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一段情节。有人假冒联络员到钟表店与老游击队员钟表师傅接头,要求见“瓦尔特”。由于假联络员准确的说出了“空气在燃烧,仿佛大地在颤抖”、“是啊,暴风雨要来了”的联络暗号,使钟表师傅信以为真。而当他得知:将“瓦尔特”约到清真寺见面,是盖世太保设下的圈套时,毅然决定为“瓦尔特”去赴死。钟表师傅临走前,摸了摸心爱的手枪,把它放入自己的口袋,神情多么安宁、多么从容、多么坦然。给我们留下了一段深刻而精彩的对话。他十分冷静而平和地对店中小伙计说:我要走了,凱尔姆。

凱:您到哪去?

师傅:去找我的归宿。你多保重吧!没有人欠我的钱,你要记住。

凱:我记住了。

师傅:有个犹太人,叫梅尔维塔马耶,我欠他20个金币。如果他还活着,别忘了替我还他。

凱:是的,先生。

师傅:到天黑我还回不来,把钥匙交给我弟弟。

凱:我跟他说些什么吗?

师傅:不用了,他会明白的。

凱:我能帮你干点什么?

师傅:不用了孩子,你好好地干吧,要好好地学手艺。一辈子都用得着,不要虚度自己的一生。

这位钟表师傅无愧是一位工匠艺人!一位可敬的慈父!一位无畏的勇士!……

钟表师傅在清真寺内的喷泉旁,举枪击毙了正等待“瓦尔特”上钩的假联络员,此时,对面清真寺的钟楼上立即响起了盖世太保密集的枪声,惊起一群鸽子四处狂飞,个性鲜明的钟表师傅中弹,安祥地倒在血泊中……。悲壮的音乐奏起、一群鸽子低空盘旋。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罪恶的子弹是从清真寺射出来的。这个清真寺全称加齐胡斯雷夫清真寺,建于1531年,是波黑和巴尔干半岛最大的清真寺。是波黑最重要的伊斯兰建筑。如今,那个英雄的国家南斯拉夫已不存在了,那段不屈的历史也逐渐被淡忘。只有这古典的清真寺依然耸立,墙上还留着当年的弹痕。此刻,还有一群中国旅客不远万里来到了它的身旁。

三、教堂钟楼。

影片中的钟楼。“瓦尔特”就是在此钟楼,得到了群众的掩护,从而顺利突围,脱离了党卫军盖世太保的包围。

四、清真寺


巴尔干地区最大的清真寺,罪恶的子弹从这射出。

科索沃战争留下的弹痕。

五、拉丁桥。


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一一拉丁桥。当年就在这座桥旁,奥匈帝国的王储费迪南大公被塞族热血青年刺杀,由此引爆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年发生刺杀事件的外文纪录。

奥匈帝国王储像。

电影拍摄现场己成了群众的游乐广场。

六、啊!朋友再见!


再见了,巴尔干!再见了,令人敬仰的“铁托”元帅!我心中的“瓦尔特”!可爱的“米拉”姑娘!咱们就此一别,各自天涯!各自珍惜!

十二天的巴尔干之旅即将结束了。这次的旅行是一次唤醒初心的红色之旅,爱国主义教育之旅,更是一次红色文化回顾之旅。永远定格于我们心中的那些经典镜头、对话,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英雄人物的再现,一次又一次激起我们内心对信仰的坚定,对祖国的热爱。同时,《宁死不屈》、《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之旅,也是一次心情沉重之旅。

当你进入了阿尔巴尼亚及前南斯拉夫的国土,你的心情就格外沉重。你就会想起那些为祖国而战、英勇献身的勇士,你的心中就会再次唱响那经典的歌曲。难道他们的血就白流了吗?我真不明白,南斯拉夫一个鼻屎大的国家解体为七个国家,这么小的国家独立有什么好处?因为分裂,兄弟间大打出手。在波黑,沿途的乡村美景依然,但看在眼里,多了一分凄美。沿途建筑物上残留的战争的痕迹,不断提醒着我,在这片苦难的土地上,曾上演过的一次又一次的杀戮。

今天,消失了昔日“瓦尔特”的村庄里,墙上的弹孔成了当下旅游的亮点。当年的瓦尔特们,曾意气风发地走在这片原野上高歌:‘’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假如我在战斗中牺牲,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

当年的“瓦尔特”们肯定想不到,半世纪后,这里依旧是杀戮的战场,更没人能猜到会是民族分裂。昔日团结一心的兄弟们,在自相残杀。据说在二十多年前的波黑战争中,因《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剧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后来也都分道扬镳了。该影片的导演也死于萨拉热窝城被围困四年之久的饥荒中。不知那些各奔东西的演员兄弟们得到这消息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在老城区的外围,到处都是弹孔。而距离那场战争,已经差不多20年了。

如果有人问我对萨拉热窝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的回答肯定是:无所不在的弹孔、触目惊心的弹孔。“瓦尔特”走了,初心已灭。

其实电影背后的真实命运,才是最触动人心灵的地方。曾经被誉为欧洲社会主义明灯之国现在沦为最贫穷的国家,那铁托领导的强大联盟阵营南斯拉夫也已经消失了。但这个世界上,仍有一些国家的人民为此而感动的心依旧还在。“赶快上山吧!勇士们……。”“啊!朋友,再见!……”这些经典之歌,唱得不仅仅是影片中的一群游击队员,还有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为理想、为信仰奋斗终身,不忘初心的人。

经典不朽!

初心永恒!

科索沃战争后,城内新建了陵园。


七,尾声。

历史是现实而又残酷的。我们的巴尔干之行是一次实践之旅;是一次爱国之旅;红色经典之旅。所见的一切,令人深思,国家的强胜、衰弱,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东欧剧变,科索沃战争,及今天的利比亚、伊拉克、叙利亚的苦难生活,都是美国人、西方强权政治的罪恶行经。灾难深重的巴尔干,您可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之不存,家又何安!霸气、霸权、霸道,蛮横无理的人类发展史,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如今,美国人的拳头又伸向了中国,妄图用各种伎俩、手段西化、分化我们的祖国。

这就是强权之策,这就是历史。说的透彻点,这种霸王之道才为真理之道,才是天道。如今千年过去了,其实世界还是这个形势,一点没变。国与国之间关系也没变。回顾中国的历史也是如此。千年来,尊王攘夷,会盟天下,这就是霸主之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三国鼎立,莫不如此。如今还不是一样,谁做大了,谁做强了,谁拳头硬,谁就应该吃肉,就能享受地球有限的资源。就有权去主导世界潮流,千古皆然。这就是人类历史,千年不变的定律。无非不同的是那美国人的霸道,如今冠之以民主自由的旗号罢了。无外是这种流氓强国,有了一尊穿着开档裤,不知羞耻的自由女神像罢了。

因此,一个民族一定要有信仰,一个国家一定要有实力。否则说话不硬气,没人理。被人欺负,沒人管。根本无民主自由而言,别说吃肉,连汤都喝不上。

因此,我们一定要坚信我们的祖国,中国一定要强大,中国也必须要强大。为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我的耳傍响起了一首歌。

..........

看见你从雪山口奔向大海洋,

一路九曲留下了绝唱。

看到你,我们信心百倍有力量。

看到你,我们挺起胸膛为世界担当。

为世界担当!!!

...........

各位战友、朋友十二天的四国游结束了。

再见!

写于2019年8月14日,萨拉热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