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坐落于昆明市滇池西岸,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百鸟争鸣、景色秀丽,有“滇中第一佳境”之美誉。我记得在学生时代,去游览过一次西山。但经过了很多年,我对西山的印象早已模糊。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家人的陪同下,我再次来到了西山,有幸参观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的雕像和墓地陵园。

复制图片

清晨,我们从通往西山的环湖公路缓缓前行,放眼望去,茫茫滇池烟波浩渺,烟云缭绕,云帆点点,水天一色,偌大的湖面浮起淡淡的雾气,朦朦胧胧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宁静而又神秘。我们顺着路标指示,途中经过了南洋华侨抗日纪念碑、华亭寺、太华寺。在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有一片缓坡,顺着缓坡阶梯走上去,一块碑立在路旁,上书聂耳墓,旁边围墙上有台历状的墓地简介。在聂耳墓陵园,亭亭玉立的白玉兰已挂满枝头,火红喷艳的山茶花也竞相绽放。

复制图片

在苍松翠柏和茵茵绿草之间,立着一尊高大的汉白玉聂耳雕像,聂耳雕像栩栩如生,只见聂耳身穿西装,风度翩翩,英姿勃发。他一手横放腰前,一手捉身后风衣,右手稍稍抬起,微低着头,神情专注,似乎正在沉思歌曲创作。在聂耳的雕像前,我突然之间感到阳光格外灿烂,天空格外湛蓝,松柏格外苍劲,芳草格外清香,聂耳的光辉形象就像青峰一样高耸挺拔!

在聂耳雕像的后面,是聂耳的墓地陵园。聂耳墓建于旁道山坡之上,造型庄严,面海背山,环境十分清幽。墓园步道上有七个花坛,表示音乐的七个音阶。步道上的二十四级台阶,象征聂耳二十四岁年轻的生命。整个墓地呈月琴状,主体为琴盘,墓穴建于琴的发音孔位置,琴盘顶部,晶莹的墨石上横书着“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几个字,墓前平台由24圈石料铺成音波状,象征时代最强音由这里发出,也寓意着聂耳的生命历程,墓地中央安放着汉白玉雕刻的花环,花环里的石板上刻着聂耳的生卒年份,墓后屏风上刻有反映抗日救亡运动的浮雕。整个墓地设计新颖,构思精巧,寓意深刻,既富于特点,又显得庄严大方。

在墓地的南侧是聂耳纪念馆,纪念馆内陈列着聂耳在昆明、上海、海外度过的3个人生阶段的大量照片、日记、遗物、生活用品以及聂耳小时候使用过的乐器、乐谱。在纪念馆里,通过图片、资料、实物介绍,我由浅入深地了解了聂耳光辉而短暂的一生。

聂耳,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他出生于清寒医家,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他自幼喜爱音乐,能奏多种乐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工作,并以“黑天使”为笔名发表艺术评论,抨击靡靡之音,提出替“大众呐喊”的主张。1935年,在日本藤泽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海身亡,时年24岁。

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勇立时代潮头,为国而泣,为民而歌,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等30多首著名革命歌曲,他用音乐记录中国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生活,用音乐塑造妇女儿童形象,用音乐宣传抗日革命精神,用音乐激励中国复兴崛起,成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

特别是聂耳所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作品一经诞生,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大地到处传唱,奏响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时代最强音。雄伟悲壮的旋律,激情磅礴的气势,仿佛长空的雷电,呼啸奔腾,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犹如进军的号角,召唤着中华民族“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当开国大典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之时,当隆隆礼炮声响彻天安门上空之时,当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地位之际,当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获取金牌之时…… 相信每个华夏儿女都饱含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情绪高昂地听着、唱着这首歌!行走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阳光大道,沐浴着祖国幸福的春雨,每个中华国民无不为中华的崛起而欢呼,为中华的强盛而鼓舞!

复制图片

聂耳,时代的歌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呐喊,他在人世间虽然只活了24个年头,但他短促的生命却闪烁着灿烂的光辉,他的光辉形象将伴随着他不朽的歌声,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他给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他那激越高昂的歌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鼓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奋勇前进!

会泽供电局 杨林华

编辑:袁蓉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