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青云“叫好又叫座”作品征集#
清宫剧《甄嬛传》中,嫔妃们只要得到皇上的恩宠,就会得到丰厚的奖赏,来自皇上的赏赐必然都是上好佳品。甄嬛自打入宫以来,皇上便对她宠爱有加,自然也给了她不少的赏赐。螺子黛、珊瑚摆件儿都没少送,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那双玉鞋。不但鞋底是用蓝田玉的名种菜玉制作,整个鞋里面是镂空的,放满了香料,更难得的是整个鞋面是用织金镂花的蜀锦这种高贵材料精制而成,做工如此精致,可以说是相当的宝贵了。
织金镂花的蜀锦,蜀中绣娘要十人秀三个月方能得一匹,一寸之价可比十斗金,平时连见都很难见一面,做成鞋面就更难见到了,可见,雍正皇帝对甄嬛是真宠啊。
为什么蜀锦这样难得呢?
蜀,四川省简称,由此得知,这种织锦产自我国四川省,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多名贵?爱马仕都比不过。
丝绸产生过世界影响
丝绸可以与古代的四大发明相媲美,产生的影响也是世界级的。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称,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古人就开始养蚕、取丝、织绸。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育野餐并剿丝织稠的国家。在以农耕为主的古代,栽桑养蚕,男耕女织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在近代出土的文物中,如青铜器,画像砖等,均能看到风格迥异的采桑图。
养蚕在中国古代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成就了中国丝绸传奇。从远古传说到成为当今的民族特质,丝绸有着光辉璀璨的文化史。
蚕丝的由来
丝绸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传说,黄帝的元妃嫘祖是中国第一个种桑养蚕的人。
远古时候,中条山的北面是一片桑林,山下的西阴村里住着一位姑娘,名叫嫘祖,她母亲早亡,父亲常年出征,家里只剩下嫘祖和一匹小白马为生。
这一年中秋节的晚上,邻居家传来了团圆的笑声,嫘祖听到,鼻子一酸,便流出了眼泪。这时,小白马轻轻地舔着嫘祖脸上的泪水。嫘祖忙用双手拖住马头,笑着说:“马儿,你要是真懂人情,就把我军中的父亲接回家,我就和你成亲。”话音刚落,小白马就飞奔出门。
小白马跑到军中,在嫘祖父亲面前又喘又叫,嫘祖父亲觉得可能有不好的事情,急忙骑着白马往家赶。
第二天,父亲骑着马赶到西阴的家中,嫘祖与父亲相见十分欢喜,却把白马忘在了一边。这时白马嚎叫起来,嫘祖拿出饲料喂马儿,可是它不吃,原来,马儿是想问嫘祖答应它的事怎么办。父亲知道后,非常生气,一箭射死了白马,并且剥下马皮扔到一边。
嫘祖知道自己连累了白马,便在父亲走后跪在马皮面前赎罪。忽然一阵狂风,马皮飞了出去。嫘祖追啊,追啊,追到一棵桑树下,马皮忽然缩小,最后成为一个拇指大的小白团,牢牢粘在了桑树上。
过了几天,小白团里飞出了一只小白娥,飞着飞着,小白娥落在地上死了。嫘祖在桑树上发现了一些小黑点,这些小黑点渐渐长大,它们啃着桑叶,爬满了桑树,最后变成了小白虫。它们长的很漂亮,姿态就像小白马。嫘祖终于明白,这些小白虫是小白马变的。她精心地喂养着它们,小白虫渐渐长大,吐出来白丝,献给了嫘祖。嫘祖觉得小白马为了她死的很惨,为了纪念小白马,给这些小白虫起名为“蚕”,惨的谐音,它们吐出的这些白丝也就成了“蚕丝”。
第二年,黄帝打了胜仗,犒劳三军。嫘祖向黄帝敬献的蚕丝非常受黄帝喜爱,看着嫘祖这么漂亮的姑娘,黄帝便娶了嫘祖为他的元妃。从此,中国的养蚕事业就在黄帝时期得到推广,嫘祖的故乡西阴也成了养蚕发源地。
蜀锦发展史
古代四川称之为蜀、蜀国和蚕丛之国,是中国丝绸文化起源地。蜀锦,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蜀锦历史最为悠久,影响也最为深远。蜀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汉代时期、隋唐时期、宋代时期、明清时期这几个重要历史阶段。
- 汉代时期
汉代蜀锦的兴起和自然地理因素有关,蜀地温暖的气候是蜀锦生产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而政府对巴蜀地带的开发,尤其是李冰都江堰的改造,很大程度的改善了巴蜀地区的交通条件。交通条件的改进,为蜀锦技术提供了便利,促进了蜀锦生产及贸易的往来,贵族们对蜀锦的消费引导,以及文人的宣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蜀锦的兴起。
汉代蜀锦文样特点为飞云流彩,考古出土的古蜀汉锦中有云气纹、文字纹、动植物等纹样。其中主要以山形状、卧转流动云纹为主,这种纹饰有云气流动、连绵不绝的艺术效果。
-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社会政治逐渐趋向统一和稳定,蜀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以来,通过“丝绸之路”带来的东西文化和贸易交流的进一步发展,蜀锦一方面大量远销南亚、西亚和地中海沿岸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接受外来文化影响,这时期的隋唐蜀锦大量呈现波斯萨珊王朝最流行的图案纹样——珠圈纹和球路纹样。
随着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蜀锦也进入一个鼎盛时期,这些精美的蜀锦当时大量流入日本,被日本视为国宝,至今日本京都正仓院、法隆寺仍有收藏。
- 宋代时期
到了宋代,成都建立“成都蜀锦院”,主要用于生产皇室用品,贸易用品。宋代的蜀锦技艺精湛、锦纹精美,不仅继承了之前的风格,更有了创新和发展,图案和花样更广泛,蜀锦变得风雅绰约起来。唐代诗人曾写下“落花流水杳然去,另有天地非人间”、“桃花流水桂鱼肥”,以及宋词的“落花水流红”的描述。唐宋优美诗词,引起蜀锦艺人对落花和流水形象的遐想,于是“落花流水锦”诞生了。
- 明清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蜀地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战乱,一时城空。丝绸制品的花样也只剩下天孙锦一种。
到康熙时期,清初外逃或被掳走的织锦艺人才陆续回到成都,重操旧业,慢慢恢复了织锦业。到清朝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军占领江宁(南京),清政府将“织造府”迁至成都,从而促进了蜀锦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团花马褂和锦缎鞋帽风行一时,蜀锦出现了黄金时代。据《清朝续文献通考》记载,光绪年间成都有机房2000处,织机万余架,织工4万人,丝织品占全川总额70%,成都以产锦为主,生产出了并称晚清三绝的“月华”、“雨丝”、“方方”锦。
清代的蜀锦,在国外仍然久负盛名,被称为“名贵的蜀江锦”。在染织技术上,清代蜀锦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采用多彩蝶晕技术,在丰富的色彩、柔和的光蕴中点缀各式各样的文样图案,使蜀锦具有奇异华丽的效果。
-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传统的织锦作坊和个体机房都展开了合并,成立合作联社。1956年成都蜀锦厂成立;2003年成都蜀锦厂被兼并;2006年蜀锦制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成都市的叶永洲、刘晨曦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成立成都蜀锦工艺品厂和古蜀蜀锦研究所;2016年,国家对蜀锦起草了标准化方案,为蜀锦全面走向世界做详细完备的准备。
蜀锦成品工艺繁琐
蜀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几十代织锦工匠的传承,形成了标准的织锦工艺流程。蜀锦的诞生要经历原料加工、挑花结本、花楼织锦三大步骤。
一、原料加工
将经纬线的蚕丝加工成染练丝,把蚕丝在染液里反复提转、拧干、晾晒,经轴和纡子才能安装到织机上进行织制。
二、挑花结本
蜀锦在上机编织前必须经过复杂的图案设计程序,这就是挑花结本。
把图纸上的图像通过手工做出模板,用竹签在数千根经线上摆放出不同花色的位置,再用丝线穿出纬线图案,纹样设计选择经线、纬线的密度比等步骤十分复杂,通常蜀锦在编制前要经历数月时间进行挑花结本。
三、花楼织锦
这是一个极具艺术性的工艺,分上下两人操作,上层叫挽花工,下层叫梭工。由两人共同操作的小花楼木织机堪称近代的科技造物。
花楼建在4/5米高的地方,挽花工坐在花楼上提升经线,梭工坐在机下织纬,上方一提经线,下方投一次梭打一次纬,9000多根经线被不同花色的纬线细致穿插,一经一纬循环往复,如此一幅华美绚丽的蜀锦便诞生了。
锦之所以名贵,其特点在于织的过程中一次性将颜色丰富的图案制造完成,这其中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据说辛勤的织工织造一天也仅仅只能织几厘米的锦,因此说它与黄金等价一点儿也不夸张。
结语
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
从蜀锦的原料以及生产工艺来看,蜀锦的珍贵确实堪比黄金。
王鲁湘曾说:“蜀锦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和深奥,就像一台当代的计算机思维,按照经纬线进行精确组合。”而2000多年前四川的普通工匠他们制造出这么复杂的机械,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震惊的事,古人的智慧,令后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