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的特色传统菜有:三层楼(全家福)、萍乡小炒肉、长平黑山羊、红白肚尖、粉皮羊肉、活煮禾花鲤鱼、栽禾米粉肉、莲花血鸭、砂钵牛肉煮仔芋、香酥小河鱼、上栗手撕狗肉、煎太极图(黄鳝)、香辣蔸浆(牛腩)、扎鱼、甲鱼焖猪手、油淋仔鸡、腊肉及各种腊味……
一、萍乡腊味
萍乡腊味是一个系列菜品的统称。乡人在冬天喜好将猪肉、牛肉、驴肉、猪舌、猪肝、猪肠、鱼、鸭、鸡等用柴火熏焙,熏猪肉称腊肉(因腊月熏肉故名)。萍乡的腊肉、腊味堪称一绝,历史渊源久远。易经上就有“睎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的记载。每年冬至后,农户人家杀了过年猪,就要熏制腊肉、腊味,以备正月里待客,所有的畜、禽肉及其内脏,鱼类及芋头、豆腐均可熏制,熏制前先用盐腌渍3-20天不等(不加任何添加剂),然后悬挂在火塘一米多高处,燃木柴、树蔸、锯屑、谷壳熏制,冬季取暖,一举两得。熏制时宜文火慢熏,半月后取下洗去烟垢,晾晒干爽,色泽金红。如浸在茶油缸里,可经年不坏。腊肉腊味可蒸可炒,萍乡的“蒸五花腊肉”、“冬笋炒腊驴肉”等,令人大快朵颐,食后难忘。
在2011年首届“游客最喜爱的十大赣菜”评选活动中,“清蒸萍乡腊肉”获评十大赣菜之一。
二、小炒河鱼
萍乡水资源丰富,山区河圳里一种名叫“肉嫩古”的小鱼,肉质肥美而刺少,是一碗开胃下饭的好菜。俚语称:“鱼几打个屁,辣椒都有味。”“鱼几是只鬼,吃了油盐又吃米。”
将小河鱼开肚治净,加盐码味。红椒切碎,芹菜切段。炒锅上火加油烧热,逐条下入小河鱼,煎至两面嫩黄色,加入精盐,烹入料酒,再放入红椒,注入高汤,调入味料,下芹菜段煮沸即可装盘。
萍乡小炒河鱼的特点是外酥内嫩,香辣适口,乡村风味。
三、家乡豆腐
据民国著名学者胡朴安的《中华民俗志》记载:“萍乡咸用煤炭,又嗜辣椒,借食豆腐,亦可袪解热毒,以资调剂。”萍乡人喜欢食用豆腐,“俨然赖豆腐以为生活矣。”本地产的黄豆用高山清泉作出白嫩细腻的豆腐,历来成为萍乡人的心头好。将豆腐煎成两面金黄,外酥里嫩,辅以鲜红椒粒、芹菜梗、豉汁、高汤,可谓“豆腐得味胜燕窝”,用“煎豆腐”接外婆也不算怠慢了。
中央电视台九频道在拍摄大型记录片《武功山》时,在武功山茅店村黄土堪林氏井水豆腐坊跟拍三天,展现了古井豆腐坊的前世今生。其精选本地优质黄豆为原料,采用传统石磨手工制作工艺,取千年古井中清冽甘甜泉水,制作出如珠玉琥珀、色泽晰白、手触滑润、口感细嫩的豆腐,作为款待上宾之主菜,馈赠亲友之佳品,深受本地市民和广大游客喜爱。
四、萍乡扣肉
扣肉是萍乡饮食风俗中的压轴大菜,无论是祭祖扫墓;或逢年过节;或百家酒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款主菜。酒过三巡,菜呈五味,第五碗菜就要燃放鞭炮,讲酒致辞,可见份量之重!
扣肉制作虽较繁杂,但萍乡家庭主妇(夫)均能为之。挑选肥瘦相间的猪五花肉,切成约15cm见方,烧锅放水将切好的五花肉块放入,水滚时将浮沫撇除,转小火煮至竹筷能轻易插穿肉块,(煮过肉的原汤留下待用)。取出肉块沥干水份,趁热将各个面都涂上酱油跟酒酿汁混合的滷汁(酱油与酒酿汁各半,没有酒酿用蜂蜜也可),用滷汁将肉块腌浸片刻。然后放入八成热油鍋中加盖炸至无爆响声,表面呈金黄色即可,炸好的肉块,趁热放回原先煮肉的原汁汤锅中,开大火煮滚,肉皮会呈现皱纱状,又称“虎皮扣肉”。捞起晾凉后切成条块状,排放在扣碗中,接着,将豆豉、蒜头、红腐乳压烂成茸,放入碗中,加入干红椒末、精盐、酱油、姜片,调成味汁,倒入肉内(扣肉时的边角余料填入碗的中间),然后将整碗扣肉放锅中用大火蒸至酥烂,取出泌出汤汁,反扣入盛器中。最后,将原汤调味勾芡,浇在扣肉上,顶部放上炒香青蒜辣椒。
五、武功山烟笋
“烟笋”是武功山最具代表性的竹林瑰宝,被誉为“竹林海参”。把鲜嫩爽脆的大竹笋用清澈甘润的井冈山泉水一煮,香气四溢,再用木炭文火焙烤至干,熏制成黑褐色的笋干,这就是“烟笋”。它既便于储存运输,又风味独特,令人一尝难忘。以其烧肉,肉味甘美,而笋味绵长。烟笋富含的长纤维对人类的肠胃内壁具有极好的“清扫”功能。
武功山烟笋必须经过三浸三煮一煨制,才能成菜。首先选料必须选用井岗山个大质嫩肉质厚实的笋,经过过三浸三煮,待烟笋全部涨发好了才切成细丝,加以鸡汤小火长时间煨至入味,这时才能吃到味道鲜美口感脆爽的烟笋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