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中国天文年历》显示,3月5日23时28分,农历正月十八,我们将在夜凉时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具动态画面感的节气——惊蛰。

惊蛰是中国农历的第三个节气,同时也是古人记载气象转变的一个标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时,天气渐暖,春雷声鸣,冬眠的蛰虫、蛰兽被惊醒。春耕始,万物长,一切生机勃勃。

惊蛰,古称“启蛰”,标志仲春时节的开始,一般在阳历的3月5至6日之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度。其含义是,春雷乍响,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惊蛰这天,广东也将迎接雷声阵阵。5日,韶关、清远、肇庆阴天有中雷雨局部大雨或暴雨,河源、梅州、珠三角中西部、粤西的偏北市县阴天有雷阵雨局部大雨,雷雨时伴有8级左右的大风,其余市县多云间阴天有阵雨。广东大部早晨有轻雾,部分市县有雾。广州:阴天有阵雨,21℃~26℃。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意思是说桃花已红,如霞似锦;黄鹂鸟开始鸣叫;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见斑鸠在鸣叫。

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三花一开,到处都是春天噼噼啪啪(快门)的声响了。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农业和气象专家进一步表示,惊蛰时节正值“九九”艳阳天。民谚说“九尽杨花开,农活一起来”。此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春耕备耕。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发陈,顾名思义,即是蓄积力量,除旧迎新。春天万物始发,人体精气也顺应自然,开始疏发伸展。

但经过冬藏后,人体的阳气如同早上初升的太阳,温煦而不热烈,未透达于全身。故在惊蛰复苏之时,养生的重点在于气机的调达、经络的舒展。

在经历较长时间的冬藏后,人体阳气在春日开端之时并未完全复苏,流布于全身的阳气较弱,此时并不适合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大量出汗,过量的汗出消耗太多的阳气以及能量,身体反而更加疲累、乏力。同时人体肌表防御功能还较弱,易受风寒侵袭,容易感冒、头痛。中医认为,春天为肝主之时,肝脏与经筋相对应,肝筋若得到伸展,可利于人体气机的运行。太极拳、散步、泡足是惊蛰较适合的养生项目。

沐足疗法也是方便有效的舒筋活络项目,通过沐足由下而上带动阳气转动,如以当归、艾叶各30克水煎泡脚,就有温经活血之效。再简单者,可选择步行舒展全身的气机,如平地健步走30分钟以上,每日坚持,即可调节全身气机的舒布,增强体质。

中医素有“酸入肝”的理论,认为山楂、五味子、乌梅、白芍等酸味食物或药物可以滋肝阴,养肝血,达到柔肝、调肝的目的。但同时酸性也有收敛、固涩的特性。

在中药中,酸性食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证,如山茱萸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食用过多的酸性药食反而妨碍人体气机的疏泄。故饮食中慎食酸性药食,以免妨碍气血运行。

惊蛰阳气始动,全身的阳气尚不充沛,寒冷药食容易伤及人体阳气之本。春季食用冷饮、寒凉水果之后容易腹痛、腹泻,女性也容易引发宫寒,表现为痛经、血块、停经等症状。再则春季咋暖还寒,寒暖流交替频发,气温波动大,衣物添减频繁,稍不注意则易受凉感冒。

初春之时本就阳气弱,加之寒凉药食,更易伤及脾肾阳气。阳气一受损,气机左右、上下运动的枢纽功能减弱,上下交通受阻,不利于气机畅达。故在惊蛰节气之时,饮食调理需注意忌冷、慎酸。

春季南方有种特殊的天气气象,俗称“回南天”。“回南天”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此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

除了物品、食品容易受湿回潮,人体也容易被湿邪侵袭,出现疲乏、身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便溏等症状。故在岭南惊蛰之时,也应重视对脾胃功能的调理。

对于天气导致的体内湿阻,最简便的办法就是食疗,加之岭南人素有煲汤的习惯,自制简便的除湿汤即可取得较大的功效。除湿的药材并不需要太多,有淡渗、利湿、健脾之功即可。

常用的有茯苓薏米汤、淮山芡实汤等。除了煲汤,喝粥也能除湿,如薏米淮山粥、小米粥等。粥本来就有养脾胃的作用,加之薏米、淮山、小米等食材有健脾利湿之功,连日服用,即可除湿,还可增强人体正气,抵御湿邪侵扰。

中医认为,春季惊蛰的时候,人体气机还没有得到完全正常的疏泄,全身肝气运行不顺畅,肝火偏旺、容易上浮。年轻人较常出现脸部痤疮、上火等症状,老年人也易情绪波动,出现气机逆乱的现象,甚至引发中风。

现代医学也认为,初春气温波动较大,人体血管受凉收缩,寒暖交替反复,血压波动不稳定,若再受情绪刺激,可突发眩晕、耳鸣、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故保持愉快的心情能使体内气血和顺通畅,使人精神焕发,有利于身心健康。俗话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人生便是好时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蒙鼓皮

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驱霉味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吃梨

在不少节日忌讳吃梨,比如中秋节、除夕晚上是不摆梨的,忌讳“离”字。不过,惊蛰节气吃梨,寓意跟害虫分离,也在气候多变的春日,让疾病离身体远一点。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炒虫

惊蛰日驱虫、除虫、吃虫的习俗,起源非常古老,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留着与客家“炒虫”类似的传统。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目的。俗语称“炒虫炒豸,煞(煮)虫煞豸”。

惊蛰时节,春催万物,不论是植物、动物,还是自然景观,都有了新的活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日的广东大地,四处鲜花盛开。最近天暖气清,正好可以去赏赏花、踏踏青!这些地方花都开好了,只等你来。

樱花/木棉花/紫荆花

目前广州的樱花主要分布在三处:

1.湿地公园和儒园:广州樱、中国红

2.三角市:吉野樱、富士樱、广州樱、关山樱、福建山樱

3.动物科学学院附近的樱园:八重樱、寒绯樱、吉野樱、关山樱、大岛樱

门票:免费

交通:乘坐三号线到达五山站(B1出口)。

【华南农业大学】

在华农赏紫荆,乘坐校巴观赏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校巴一号线:荷园-公寓东-五山公寓-第四教学楼-经管学院-湿地公园-三角市-艺术学院-第三教学楼-工程学院-西园

推荐校巴二号线:荷园-农学院-嵩山区42栋-艺术学院(教三)-正门口(地铁站)湿地公园-生命学院-荷园

【中山纪念堂】

广州最古老的一棵木棉树在这里,树龄已经有348年,整棵树都如同烈焰般火红艳丽。

门票:10元

交通:地铁2号线至纪念堂站下(C出口)。

黄花风铃木

阳春三月,江门蓬江区天福路的黄花风铃仿佛在一夜之间怒放了,她开得那么的热烈,那么的张扬,就像一位穿着黄色长裙的舞者向你发出了召唤:“喂,赶快来和我一起约会春天啦!”

杜鹃正当红

春节刚过,佛山南海的西樵花海处处。最美人间三月天才过了4天,“樵山看映山红”的时节又来啦。

西樵山的“三园一廊”历来都是爱花之人的心头好。其中的“一廊”指的就是“十里杜鹃长廊”。从西樵山北门至南门路段,长达10公里的杜鹃花廊,为沿途增添不少花色。

“十里杜鹃长廊”花期预计为3月中,赏花期至4月下旬。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 成杰辉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

【署名图片】南方杂志记者 影子

【通讯员】宋莉萍

【校对】蓝淑茹